任衛(wèi)國
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目前還未明確,臨床上對其的處理包括藥物療法、電抽搐療法、心理療法等三種方式[1],藥物治療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治療方式。近些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情緒穩(wěn)定劑治療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的研究愈來愈多。奧卡西平就是使用較多的情緒穩(wěn)定劑之一。但是到底使用高劑量還是中低劑量的奧卡西平相關的報道還存在爭議,本研究觀察了80例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的奧卡西平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ICD-10(國際精神疾病診斷和分類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并具有顯著的興奮躁動癥狀;且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60 分;其中興奮、敵對性、憤怒、焦慮、抑郁、延遲滿足困難感、情感不穩(wěn)等項目至少1項≥4 分;或總分>14 分。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治療。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狀態(tài)患者;癲癇疾病患者;研究前1 周內(nèi)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研究藥物使用禁忌患者。共篩選出符合要求者80例(男48,女32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均值為(45.2±2.7)歲,平均病程( 5.8±2. 4年) ;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 43.4±7. 2) 歲,平均病程(5.2±5.2)年。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用藥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奧氮平( 商品名歐蘭寧,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mg /片)作為基礎藥,最低劑量為5 mg,最高劑量20 mg,平均劑量(9.8±4.25) mg;
并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酌情調(diào)整奧氮平給藥劑量。經(jīng)T 檢驗兩組患者基礎治療無差異。同時兩組患者聯(lián)合使用不同劑量奧卡西平(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210,0. 3 g /片)。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高劑量奧卡西平,初始劑量控制在1500mg/d,持續(xù)治療1周后,加大藥物劑量,但是最大劑量控制在1700mg到1800mg之間,每天分2次給藥;對照組患者給予中低劑量治療,一般情況下每天藥物劑量控制在500mg以內(nèi),最大劑量控制在900mg以內(nèi),每天分2次給藥。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8周。
1.3療效評定及安全性評價 (1)療效評定:采用PANSS量表及修改版外顯攻擊行為量表( MOAS)評定。(2)治療總有效率:顯效加有效人數(shù)除以總人數(shù)(顯效:患者躁狂癥狀得到控制,未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狀;有效:患者躁狂癥狀控制較為明顯,并發(fā)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或躁狂癥狀加重)。(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便秘口干等副反應人數(shù)除以總人數(shù))。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22.0。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以t與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躁動量表評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躁動評分(±s)
2.2治療總有效率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2.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對照組。(P>0.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精神分裂癥伴興奮躁動是臨床較常見的精神癥狀,常常伴有攻擊行為,給患者自身、家庭及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該類患者病程多較長,治療難度較大,病情常反復發(fā)作,并呈進行性加重,診治不及時可引起患者精神殘疾[3]。及時控制患者興奮躁動癥狀,并改善患者精神癥狀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重點。當前臨床多以奧氮平為代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該類精神分裂癥。但在現(xiàn)實診療過程中,有些患者單靠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仍不能很好地控制,故現(xiàn)在選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加情緒穩(wěn)定劑治療精神分裂癥伴興奮激越越來越多見。
奧卡西平屬于一種情緒穩(wěn)定藥物,可有效地對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患者體內(nèi)γ氨基丁酸進行抑制,可以顯著起到抗躁狂的作用[4]。奧卡西平可以采用口服以及靜脈滴注兩種方式,使用較方便。高劑量奧卡西平與中低劑量奧卡西平對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均有效,但是各自的優(yōu)缺點仍存在爭議。
本研究比較觀察了兩種不同劑量的奧卡西平治療興奮躁動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躁狂量表評分以及各自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顯示高劑量奧卡西平對患者躁狂緩解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不會顯著增加,臨床有效率更高,值得臨床治療推廣。但觀察例數(shù)偏少,仍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