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小偉,鄧末宏
(1.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湖北 荊州 434000;2.武漢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湖北 武漢 430034)
髁狀突骨折在兒童頜面骨折中較常見,約占下頜骨骨折的28%~62%[1]。兒童處于快速生長發(fā)育期,而髁狀突又是下頜骨發(fā)育的中心之一。開放復位固定手術勢必會造成下頜骨發(fā)育障礙,因此不能按照成人髁狀突骨折的治療原則。近年來,對于兒童髁狀突骨折的治療明顯趨于保守,治療理念更加個性化、人性化,把治療對兒童的發(fā)育和功能的影響減到最小[2]。筆者對收治的16例兒童髁狀突骨折采用后牙墊配合前牙區(qū)彈性牽引,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收治兒童髁狀突骨折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男女比例2.2 ∶1。年齡范圍為4~14歲,平均9歲;其中單側髁狀突骨折12例(75%),雙側髁狀突骨折4例(25%)。本研究得到了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或其近親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墊制作過程 后牙墊由自凝塑料制作完成(圖1),磨牙/乳磨牙放置箭頭卡環(huán)固位,并輔助鄰間鉤或單臂卡固位。制作步驟:(1)取上下頜印模,灌注模型。(2)確定前牙開口度:通常前牙區(qū)咬合打開3~5 mm,然后用蠟固定開口位;(3)轉移咬合關系,并上下頜固定上合架;(4)彎制固位裝置,涂分離劑,待干后,將調好的自凝塑料鋪置在上頜后牙區(qū)咬合面、頰側合1/3處,以及腭側呈月牙狀腭板。(4)完全凝固后取下打磨拋光。
圖1 后牙墊的制作
1.3試戴將墊戴入患兒口腔后,觀察面部是否對稱、肌肉緊張情況、雙側顳肌張力,張口度是否適當;口內檢查,固位是否良好、后牙區(qū)咬合是否均衡,異物感大小等。叮囑患兒家屬督促其認真佩戴,注意口腔衛(wèi)生。
1.4前牙區(qū)彈性牽引裝置上下前牙區(qū)植入牽引釘12例;正畸酸蝕復合樹脂粘結頜間彈性牽引4例。我科選擇瑞士SYNTHES公司生產(chǎn)的自攻型植入式牽引釘,直徑2 mm,長度10 mm,植入的位點根據(jù)患者咬合關系錯亂糾正的方向,通常位于側切牙與尖牙、尖牙與第一前磨牙之間,手動旋入根方牙槽骨,無需切口及預先備孔。牽引釘植入深度約8~9 mm,外露部分約3~4 mm,防止唇黏膜覆蓋,并發(fā)周圍炎癥,不利于后期橡皮圈的牽引;通常術后即可彈性牽引,囑患者注意保持牽引釘周圍清潔衛(wèi)生。對于乳牙列,由于牽引釘植入困難,4例患者采用正畸酸蝕復合樹脂粘結頜間彈性牽引,由于乳牙釉質無機鹽含量相對低,因此操作中適當增加酸蝕時間。
1.5使用方法佩戴后牙墊后,前牙區(qū)通過橡皮圈牽引(圖2),24 h佩戴;橡皮圈每日一換,斷裂后及時更換,可自行或家人輔助更換;1個月后去除頜間牽引,停止佩戴后牙墊,定期復查口內咬合關系、張口度及髁狀突情況。在復查時要注意替牙期患者,新牙萌出位置的緩沖。
圖2 后牙墊配合前牙區(qū)彈性牽引
1.6復查、隨訪通常術后第1個月每周復查,便于及時調整處理不適;后每1個月定期復查,半年后每3個月復查1次;追蹤隨訪患者最長5年,最短1年。對患者面型、下頜運動、張口度、咬合關系、有無關節(jié)彈性、疼痛等進行檢查,同時對髁狀突行影像學檢查,進一步了解其愈合改建情況(圖3)。
圖3 術后1月X線片
術后及追蹤隨訪16例髁狀突骨折兒童,均未出現(xiàn)關節(jié)強直;張口度及口內咬合關系良好;未發(fā)現(xiàn)關節(jié)彈響及疼痛情況。1例髁狀突頸部骨折角度偏移較大,治療后下頜運動稍偏斜,患側升支略短。X線片提示髁狀突頸、頭部骨折仍成角畸形,但骨折已愈合并改建;囊內骨折表現(xiàn)髁狀突頭圓鈍;關節(jié)區(qū)均未見骨球形成。療效評定方法[3]見表1。
表1 髁狀突骨折療效評定
兒童髁狀突是下頜骨發(fā)育中心之一,其骨折在下頜骨骨折中較常見。簡單分類可以分為囊內骨折與囊外骨折,前者也稱髁狀突骨折;后者包括髁狀突頸骨折、髁狀突下骨折。對于兒童髁狀突骨折,目前多數(shù)學者仍主張保守治療[4-5],并且可以獲得良好的遠期療效。 主要是由于兒童髁狀突骨折后愈合再生能力強,并且具有重新改建、塑性的特點,同時保守治療使得關節(jié)周圍解剖結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顱頦彈性繃帶固定、小環(huán)結扎配合磨牙區(qū)加墊法、正畸酸蝕復合樹脂粘結頜間彈性牽引、單頜牙弓夾板固定配合顱頦彈性繃帶固定法、以及頜間牽引釘固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