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管子》五聲五音考

2018-07-21 07:38陳克秀
音樂研究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五音中華書局管子

文◎陳克秀

《管子》是先秦諸子時(shí)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國乃至世界樂律學(xué)史最早的“算律”,就在《管子》。并且,對(duì)于“五聲”“五音”,與“五行”“五方”“五季”“五畜”“五土”“五鐘”等的相配,《管子》亦開后世相關(guān)記述之端。

然而,《管子》則又是一部在成書年代、作者等方面?zhèn)涫軤幾h的著作,《四庫全書總目》云:

……管子二十四卷,舊本題管仲撰。劉恕《通鑒外紀(jì)》引《傅子》曰:“管仲之書,過半便是后之好事所加,乃說管仲死后事,《輕重篇》尤復(fù)鄙俗?!比~適《水心集》亦曰:“《管子》非一人之筆,亦非一時(shí)之書,以其言毛嬙、西施、吳王好劍推之,當(dāng)是春秋末年。今考其文,大抵后人附合多于仲之本書;其他姑無論,即仲卒于桓公之前,而篇中處處稱桓公,其不出仲手已無疑義矣……”①《管子·提要》,載《四庫全書》729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1頁。

至近現(xiàn)代,也有一些學(xué)者,對(duì)《管子》持有上述的觀點(diǎn)和認(rèn)識(shí)。郭沫若在《管子集?!分性疲骸啊豆茏印窌藨?zhàn)國、秦、漢時(shí)代文字之總匯……”②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五卷·管子集?!罚嗣裎膶W(xué)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頁。因此,在黃翔鵬先生的《樂問》一書中,先生以嚴(yán)謹(jǐn)?shù)闹螌W(xué)理念,設(shè)“疑點(diǎn)”并提出了“關(guān)于《管子》成書年代與文獻(xiàn)辨?zhèn)螁栴}的研究,應(yīng)該是處理文獻(xiàn)的前提”③黃翔鵬《樂問》,中央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頁。。

本文即是遵黃翔鵬先生《樂問》所言,對(duì)《管子》五聲、五音等文獻(xiàn)做出的梳理與認(rèn)識(shí),以期對(duì)《管子》的“文獻(xiàn)辨?zhèn)螁栴}”有所裨益。

一、《幼官》之聽五聲

《管子》一書之“五聲”首見于《幼官》篇,可以說是《管子》“五聲”“五音”之中樞:

若因夜虛守靜,人物則皇。五和時(shí)節(jié),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和氣,用五數(shù),飲于黃后之井……八舉時(shí)節(jié),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治燥氣,用八數(shù),飲于青后之井……七舉時(shí)節(jié),君服赤色,味苦味,聽羽聲,治陽氣,用七數(shù),飲于赤后之井……九和時(shí)節(jié),君服白色,味辛味,聽商聲,治濕氣,用九數(shù),飲于白后之井……六行時(shí)節(jié),君服黑色,味咸味,聽徵聲,治陰氣,用六數(shù),飲于黑后之井……④黎鳳翔《管子校注·幼官第八》,《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35—157頁。

“幼官”,幼,今讀 yào;為“冥”?!对姟ば⊙拧に垢伞罚骸皣倗偲溱ぁ?,毛傳:“冥,幼也?!雹荨睹姟ば⊙拧に垢伞?,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2頁。幼,通“黝”,黑色。古代祭祀有 “黝牲”,即黑色犧牲?!吨芏Y·地官》:“凡陽祀,用骍牲毛之;陰祀,用黝牲毛之?!?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曰:“黝讀為幽。幽,黑也?!雹捺嵭ⅰ吨芏Y·地官》,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5頁。官,即“房舍”?!稘h書·韓延壽傳》:“修治學(xué)官,春秋鄉(xiāng)(社)〔射〕?!鳖亷煿抛ⅲ骸皩W(xué)官謂庠序之舍也?!雹摺稘h書·韓延壽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211頁?!抖Y記·玉藻》:“凡君召以三節(jié),二節(jié)以走,一節(jié)以趨,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鄭玄注:“官,謂朝廷治事處也?!雹唷抖Y記·玉藻》,《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6頁。清代俞樾《諸子平議·賈子二》云:“官乃館之古文,閑官即閑館,謂館舍之空虛者?!雹幔ㄇ澹┯衢小吨T子平議·賈子二》,載《續(xù)修四庫全書》1162冊(c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頁。官,亦即“宮”;古代對(duì)房舍亦通稱為“宮”?!兑住だА罚骸叭胗谄鋵m,不見其妻,不祥也?!雹猓ㄎ海┩蹂?、(晉)韓康伯注《周易·困》,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4頁?!坝坠佟奔础靶m”“北宮”。黎鳳翔撰《管子校注》云:“顓頊所處之玄宮,即在幼官北宮,圣人乘幼,故曰‘幼官’,別于周之‘明堂’。此殷制也……”?同注④,第21頁。高誘注《呂氏春秋》“天子居青陽左個(gè)”云:“青陽者,明堂也,中方外圜,通達(dá)四出,各有左右房,謂之‘個(gè)’,東出謂之青陽,南出謂之明堂,西出謂之總章,北出謂之玄堂。”?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 6頁。玄堂,即玄宮。北方屬水,其帝顓頊,其神玄冥。春秋時(shí)期齊國為“顓頊之墟”“幼官為玄宮,祀五帝、五室……以顓頊為主。”?同注④,第 21頁。

上面引文,就是在“夜虛守靜”之時(shí),居“幼官”聽聲候氣,以知吉兇。所謂的“五和時(shí)節(jié)”“八舉時(shí)節(jié)”“七舉時(shí)節(jié)”“九和時(shí)節(jié)”“六行時(shí)節(jié)”云云,即包涵了“五季”:季夏(或仲夏、長夏)、春、夏、秋、冬?!拔迳保狐S、青、赤、白、黑?!拔逦丁保焊省⑺?、苦、辛、咸?!拔迓暋保簩m、角、羽、商、徵?!拔鍤狻保汉?、燥、陽、濕、陰?!拔逍小保和痢⒛?、火、金、水?!拔宸健保褐小|、南、西、北?!拔宓邸保褐醒朦S帝,東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其中,“五行”是以“用五數(shù)”“用八數(shù)”“用七數(shù)”“用九數(shù)”“用六數(shù)”,即五行用數(shù)表述?!渡袝ず榉丁吩疲骸拔逍校阂辉凰?,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毙驍?shù)“一、二、三、四、五”,孔安國疏云“皆其生數(shù)”。?(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dá)疏《尚書正義·洪范》,《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52頁。土王四季,故其生數(shù)、用數(shù)為五:為中,為季夏,即“五和時(shí)節(jié)”。以土生數(shù)五加木生數(shù)三,即為木用八數(shù):東方、春季,即“八舉時(shí)節(jié)”。以土生數(shù)五加火生數(shù)二,即為火用七數(shù):南方、夏季,即“七舉時(shí)節(jié)”。以土生數(shù)五加金生數(shù)四,即為金用九數(shù):西方、秋季,即“九和時(shí)節(jié)”。以土生數(shù)五加水生數(shù)一,即為水用六數(shù):北方、冬季,即“六行時(shí)節(jié)”。而“黃后”“青后”“赤后”“白后”“黑后”,后,即帝,君。《爾雅·釋詁》:“帝、后,君也。”?《爾雅·釋詁》,《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頁。

木、東、春,聽角聲,為“八舉時(shí)節(jié)”;火、南、夏,聽羽聲,為“七舉時(shí)節(jié)”。八、七為木、火用數(shù);舉,為“撫養(yǎng)”“生育”,漢代劉向 《列女傳·趙飛燕姊娣》云:“ 飛燕初生,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yǎng)之?!?(漢)劉向 《列女傳·趙飛燕姊娣》,載《四庫全書》448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79頁。明代唐順之《荊川稗編》卷10云:“松(陽)之俗,嫁女破產(chǎn),雖富族,亦多不舉女?!?(明)唐順之《荊川集》,載《四庫全書》1276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416頁。唐人房玄齡注《管子》云:“木成數(shù)八,木氣舉……”“火成數(shù)七,火氣舉……”?同注④,第153、157頁。不確,應(yīng)當(dāng)是春、夏二季為“生育、成長”之季,故言春、夏為“舉”。同在《管子》一書《形勢(shì)解》亦云:“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夏者陽氣畢上,故萬物長?!?黎鳳翔《管子校注·形勢(shì)解第六十四》,《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168頁。土、中、季夏,聽宮聲,為“五和時(shí)節(jié)”;金、西、秋,聽商聲,為“九和時(shí)節(jié)”。五、九為土、金生數(shù)、用數(shù);和,“本訓(xùn)相應(yīng)也”?(明)王夫之《船山全書》第九冊(cè)《說文廣義》,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294頁。。春、夏為陽,季夏、秋為陰,陰相應(yīng)于陽,故言“和”,即“凡相應(yīng)者通謂之和”?同注?。。水、北、冬,聽徵音“六行時(shí)節(jié)”;六為水用數(shù);行,為“運(yùn)行”?!渡袝ず榉丁吩疲骸叭赵轮校瑒t有冬有夏?!?同注?。水流亦為“行”,《易·坎》云:“水流而不盈,行險(xiǎn)而不失其信?!?(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周易·坎》,《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1頁?!痘茨献印吩疲骸叭斩羷t水從之。”?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天文訓(xùn)》,《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97頁?!皬闹币酁椤皬男小?。再,《呂氏春秋》:“(孟冬之月)其祀行,祭先腎?!?高誘注:“行,門內(nèi)地也,冬守在內(nèi),故祀之?!小蜃鳌?,水給人,冬水王,故祀之也。”?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16頁。

《幼官》五季,春、夏兩季曰“舉”,季夏、秋兩季曰“和”,惟冬獨(dú)自為“行”。

從上面引文來看,最值得關(guān)注的就是,“六行時(shí)節(jié)”——冬、北、水,“聽徵聲”;“七舉時(shí)節(jié)”——夏、南、火,“聽羽聲”。這與《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孟冬、仲冬、季冬“其音羽”,孟夏、仲夏“其音徴”恰恰相反。房玄齡注《管子》,對(duì)“七舉時(shí)節(jié)”夏“聽羽聲”注為:“羽,北方聲也?;鹜踔畷r(shí),不聽徵而聽羽者,所以抑盛陽也?!睂?duì)“六行時(shí)節(jié)”冬“聽徴聲”注為:“不聽羽而聽徵者,亦所以抑盛陰也?!?同注④,第150、152頁。房氏之注,顯然是以《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冬、北、水“其音羽”,夏、南、火“其音徴”強(qiáng)解《幼官》。鄭玄注《禮記·月令》云:“此(月令)是《呂氏春秋》十二紀(jì)之首,后人刪合為此記”?(唐)賈公彥等撰《禮記注疏》,載《唐宋注疏十三經(jīng)》(二),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73頁。。杜佑《通典》又云:“《月令》本出于《管子》”?(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200頁。。并且,房氏出此注,更是缺乏對(duì)《管子》一書所有“五聲”“五音”記述的綜考。應(yīng)該說,《管子》之“幼官”,不同于《呂氏春秋》之“明堂”。聯(lián)系《史記·齊太公世家》張守節(jié)正義引《六韜》所云:“徵管聲應(yīng),當(dāng)以玄武”?(漢)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479頁。,玄武,即北方之神?!队坠佟范⒈?、水“聽徵聲”,夏、南、火“聽羽聲”,是不同于《呂氏春秋》《月令》冬、北、水“其音羽”,夏、南、火“其音徵”的一個(gè)歷史文化記述。

這個(gè)記述,以往多被學(xué)人回避或忽略,其中,“回避”多發(fā)生于古代,“忽略”則發(fā)生于當(dāng)今。然而,這也是厘清《管子》“五音”“五聲”之關(guān)鍵。

二、《地員》“五音”“五聲”

《管子》之《地員》。員,許慎《說文解字》:“物數(shù)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云:“(員)本為物數(shù)。引伸為人數(shù)。俗稱官員。……數(shù)木曰枚,曰梃。數(shù)竹曰個(gè)。數(shù)絲曰紽、曰緫。數(shù)物曰員?!?(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9頁。“地員”即言地的生物之?dāng)?shù)。

《地員》開篇,即從“瀆田”以七尺之施,至泉“呼音”,論土壤對(duì)于各種植物生長的宜或不宜,此亦即《周禮》之“土宜之法”: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悉徙……見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倉其民強(qiáng)?!娛峭烈?,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其水白而甘其民壽?!娛峭烈?,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宮,其泉黃而糗?!娛峭烈?,命之曰再施,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其泉〔赤而〕咸?!娛峭烈玻灰皇?,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其水黑而苦。?黎鳳翔《管子校注·地員第五十八》,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072頁。

這個(gè)“呼”五音是與上述《幼官》的“聽”五聲遙相呼應(yīng)。五施呼音中角,其水倉;四施呼音中商,其水白;三施呼音中宮,其泉黃;再施呼音中羽;一施呼音中徵,其水黑。其中,再,即二;再施,即二施,呼音中羽,“其泉”后疑奪“赤而”二字(見上引文,筆者補(bǔ)),當(dāng)為“呼音中羽,其泉〔赤而〕咸”。五施呼音中角“其水倉”,“倉”通“蒼”,青色,《儀禮·聘禮》云:“繅三采六等,朱、白、倉?!?(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聘禮》,《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26頁。就其呼音與水色:角、倉(青),商、白,土、黃,羽、〔赤〕,徵、黑,足以證明上述所言《幼官》冬、北、水“君服黑色”“聽徵聲”,夏、南、火“君服赤色”“聽羽聲”,是不同于《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冬、北、水“其音羽”,夏、南、火“其音徵”。

從上面引文來看,《地員》水味的排列較亂,一施徵再施羽之“苦”“咸”,三施宮與四施商之“甘”“糗”似乎倒置。五施水味無載,但這對(duì)于判定《管子》五行、五方、五季與五聲(音)的相配,已經(jīng)沒有什么影響了。緊接上面所引以七尺之施至泉“呼音”,《地員第五十八》即述“聽”音。云:

凡聽徵,如負(fù)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同注?,第1080頁。

房玄齡注《管子》,這一段無注。黎翔鳳撰《管子校注》引張登云語云:“此言五土之民,語音合乎五音,所謂中乎五音之聲響,又似乎豬馬牛羊雉之鳴,各有不同也。今以五音想象合之,良然??梢姽湃似┪镏钐帯!?同注?,第1081頁。清人李光地《古樂經(jīng)傳》云:“‘牛鳴窌中’言其洪大而深厚也。‘離群羊’言其激揚(yáng)而凄切也?!舻悄尽云漭p和而遠(yuǎn)暢也?!i豕覺而駭’,言其疾速而喧……”?(清)李光地《古樂經(jīng)傳》,載《四庫全書》220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59頁。

現(xiàn)當(dāng)代以來,對(duì)于《地員》的這段記載,音樂學(xué)界亦有諸多認(rèn)識(shí)。王光祈《中國音樂史》認(rèn)為:“上文(指《地員》)所謂馬鳴牛鳴等等,乃系音色所引起之印象,已屬于‘聲音心理學(xué)’范圍……”?王光祈《中國音樂史》,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7頁。這與張登云、李光地的認(rèn)識(shí)異曲同工。席臻貫在《也談“宮商角微羽”的由來》一文中云:“筆者發(fā)現(xiàn),《管子》所載‘五聲’各名與其對(duì)應(yīng)的動(dòng)物之名,在日語中竟是驚人地一致或相似。從而為考釋宮商角徵羽更早的緣起,探到一條通幽曲徑?!辈⒄J(rèn)為“在遠(yuǎn)古時(shí)代,五聲音階產(chǎn)生之初,人們首先把生活最密切的畜禽之名,用來作為音階的‘唱名’”?席臻貫《也談宮商角徵羽的由來》,《中國音樂》1985年第3期,第13頁。。其后,又有周武彥《“五聲” 源于氏族圖騰》,則在席臻貫的認(rèn)識(shí)基礎(chǔ)之上,將《地員》之豬、馬、牛、羊、雉,提升為“氏族圖騰”,提出了“‘五聲’源于氏族圖騰”的認(rèn)識(shí)。?周武彥《“五聲”源于氏族圖騰》,《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音樂與表演)》1990年第2期,第6頁。

對(duì)于五聲或五音的起源,暫不論。但筆者認(rèn)為,上述《地員》選擇豬、馬、牛、羊、雉,對(duì)應(yīng)徵、羽、宮、商、角,其本意仍在“五聲”“五畜”“五行”相配應(yīng),而不在五聲或五音之起源。

中國古代文獻(xiàn)有“五畜”,即牛、羊、豬、雞、犬五種家畜?!稘h書·地理志》云:“民有五畜,山多塵麖?!?顏師古注:“牛、羊、豕、雞、犬?!?(漢)班固撰《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670頁。有“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杜預(yù)注:“馬、牛、羊、雞、犬、豕?!?《春秋經(jīng)傳集解·昭公二十五年》,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69頁。《地員》豬、馬、牛、羊、雉。雉,本為野雞,在此與豬、馬、牛、羊家畜為比,當(dāng)亦通“雞”;與所謂“五畜”觀照,沒有犬而有馬。

《周禮》“六官”,地官有“牛人”,春官有“雞人”,夏官有“圉人”(馬人)、“羊人”,秋官有“犬人”,冬官遺失無載,然筆者認(rèn)為“冬官”亦應(yīng)有“豕人”。而將飼養(yǎng)牛、雞、馬、羊、犬、豕的人分屬“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管理,原因就在牛、雞、馬、羊、犬、豕,分屬五行:土、木、火、金、水之畜??追f達(dá)疏《禮記·月令》云:“是雞為木畜,羊?yàn)榛鹦?,牛為土畜,犬為金畜、豕為水畜。但陰陽取象多途,故午為馬,酉為雞不可一定也?!?(漢)鄭玄注,(唐)孔穎達(dá)疏《禮記正義·月令》,《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14頁?!痘茨献印r(shí)則訓(xùn)》亦有: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 “其音角”,“其畜羊”;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其音徵”“其畜雞”;季夏之月“其音宮”“其畜牛”;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其音商”“其畜犬”;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其音羽”“其畜彘”。高誘注:“彘,水畜。”?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時(shí)則訓(xùn)》,《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80頁?!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亦云:“有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其畜雞……其音角,其數(shù)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其畜羊……其音征,其數(shù)七……。中央色黃入通于脾,開竅于口……其畜?!湟魧m,其數(shù)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其畜馬……其音商,其數(shù)九……。北方黒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其畜彘……其音羽……”?(唐)王冰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載《四庫全書》733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20頁。《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與《地員》雞、羊配置不同,且有犬而無馬;五聲配置南、火、夏為徵,北、水、冬為羽,與《幼官》南、火、夏為羽,北、水、冬為徵相反。與《呂氏春秋·十二紀(jì)》《禮記·月令》同?!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與《地員》馬、羊配置南、火、夏,西、金、秋,相反;徵、北、水、冬,羽、南、火、夏,相反;與《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同。

一言以蔽之,以上《地員》之引文,“徵”是“取象”豬——水畜之聲,“羽”是“取象”馬——火畜之聲,“宮”是“取象”?!列笾?,“商”是“取象”羊——金畜之聲,“角”是“取象”雉(雞)——木畜之聲。說到底也就是個(gè)“五聲”“五行”“五方”“五季”“五畜”的配置。

《地員》先以“瀆田”七尺之施,及泉呼音:一施:徵;再施:羽;三施:宮;四施:商;五施:角。再以“五畜”之聲聽五音:徵,北方水畜豬:羽,南方火畜馬;宮,中央土畜牛;商,西方金畜羊;角,東方木畜雉(雞)。二者配列齊整緊密相應(yīng),都以徵、羽、宮、商、角為序。

《地員》先以七尺之施,及泉“呼”音,再取“五畜”之聲“聽”音,緊接著就是 “起”五音:

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fù)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黎鳳翔《管子校注·地員第五十八》,《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080頁。

“起”,為立,創(chuàng)立,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起,本發(fā)步之稱,引伸之訓(xùn)為立。又引伸之為凡始事、凡興作之稱。從走。已聲?!?(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頁?!盾髯印ば詯骸吩疲骸肮耪呤ネ跻匀酥詯骸且詾橹鸲Y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性惡》,《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435頁。“起之禮義”即“立之禮義”。“起五音”,即“立五音”“創(chuàng)立五音”或“作五音”。

“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房玄齡注云:“一而三之即四也,以是四開合于五音九也,又九九之為八十一也?!?同注?,第1080頁。方苞注云:“開,推而衍之也。一分為三,三分為九,九分為二十七,二十七分為八十一,皆一而三之,如是者四,則適合黃鐘之?dāng)?shù)?!?(清)方苞《刪定〈管子〕》,載《抗希堂十六種書》,清光緒二十四年瑯?gòu)珠w刻本,第113頁。清《御制律呂正義》云:“‘先主一而三之’者,以全分首音一分之度為主,而以三因之,其數(shù)大于全分之度,為三倍也;‘四開以合九九’者,以三倍全分之?dāng)?shù)四分之,而取其一,以合九九八十一之度為宮聲也。”并注云:“開,即分也?!?(清)康熙《御制律呂正義》上編卷2,載《四庫全書薈要·子部》,臺(tái)灣世界書局1985年影印版,第23頁。方苞之注,是為1×3×3×3×3=81?!堵蓞握x》則為1×3÷4合于9×9=81。素,通“索”,素、索為一聲之轉(zhuǎn)?!靶∷亍奔葱∠?。“為百有八”,有,通“又”,即一百零八。將“有”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與《管子》之《乘馬》“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大匡》“饗國四十有二年”同。與《管子》之《輕重己》:“以冬日至始數(shù)四十六日冬盡。”“以冬日至始數(shù)九十二日謂之春至。”不同。

以上“起”五音,四處 “有”字,皆通“又”。徵下生商,羽下生角,為“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其中,“去其乘”之“乘”,“適足以是生”之“適足”,歷代學(xué)者多無注釋,清代學(xué)者江永注云:“乘之言勝也?!薄斑m足,言無多少也。”(清)江永《律呂闡微》,載《四庫全書》220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608頁。均未安?!俺恕痹凇豆茏印分冻笋R》為“計(jì)算”,何如璋云:“(乘馬)馬者,算數(shù)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jì)也?!蓖?,第82頁乘,又為數(shù)詞,今讀sh è n ɡ,古代戰(zhàn)車一乘四馬,因以乘為四數(shù)?!秲x禮·聘禮》:“勞者禮辭,賓揖先入,勞者從之,乘皮設(shè)?!编嵭ⅲ骸拔锼脑怀?。”(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聘禮》,《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98頁?!睹献印るx婁下》:“發(fā)乘矢而后反?!壁w岐注:“乘,四也?!保|漢)趙氏注,(宋)孫奭音義《孟子注疏·離婁下》,載《四庫全書》195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190頁?!蹲髠鳌べ夜辍罚骸班嵣倘讼腋摺猿隧f先,牛十二犒師?!倍蓬A(yù)注:“乘,四韋。”《春秋經(jīng)傳集解·僖公三十三年》,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32頁。以上“起”五音,首以“一而三之,四開以合”,即含有三數(shù)、四數(shù);再,“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即以宮八十一數(shù)的三分之四(4/3)上生徵,亦含三數(shù)、四數(shù),而“有(又)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又)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之“乘”,就是上生徵,上生羽三分之四的四數(shù)?!叭テ涑恕?,就是去三分之四的四數(shù)?!斑m足”,適,即“歸”?!兑磺薪?jīng)音義》:“適,亦歸也?!毙鞎r(shí)儀校注《一切經(jīng)音義三種校本合刊·玄應(yīng)音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53頁?!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昂脨翰豁裰m,事無不濟(jì)?!倍蓬A(yù)注:“適,歸也?!薄洞呵锝?jīng)傳集解·昭公十五年》,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44頁。足,當(dāng)為“疋”?!墩f文解字》:“疋,足也?!瘪?,又同“匹”,今讀為p ǐ。匹、疋在先秦兩漢為通用,《戰(zhàn)國策校注卷5》:“車千乘,騎萬疋。”又,“車千乘,騎萬匹,粟如丘山?!保ㄋ危U彪原注,(元)吳師道補(bǔ)正《戰(zhàn)國策校注》,載《四庫全書》407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140、147頁?!栋谆⑼āぜ奕ⅰ罚骸芭漶庹吆危恐^相與偶也?!保h)班固《白虎通義》嫁娶,載《四庫全書》850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58頁。疋、匹亦為偶數(shù)二?!稄V雅·釋詁》:“匹,二也?!保ㄇ澹┩跄顚O《廣雅疏證·釋詁》,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15頁。《地員》“起”五音,“有三分去其乘,適足(疋)”就是以三分去其四而歸于二,變4/3上生為2/3下生;以徵下生商,羽下生角。私意度之,《地員》“起”五音初為“有三分去其乘,適疋”疋、匹通用,后在傳抄過程中,以疋,今讀sh ū,與“足”同義,遂改疋為“足”,但卻失去疋(匹)義,以至于“去其乘,適足”而不可解。

《地員》“起”五音,商上生羽,為“有(又)三分而復(fù)于其所,以是成羽”,所,本為擬聲字,《說文解字》云:“伐木聲也。從斤戶聲。《詩》曰:‘伐木所所。’”假借為“處”。所,上古音為魚部、生紐,數(shù),上古音為侯部、生紐。所、數(shù)同聲,魚、侯旁轉(zhuǎn)。故“所”又作表示概數(shù)的不定數(shù)詞。《尚書·君奭》:“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保h)孔安國傳,(唐)孔穎達(dá)疏《尚書正義·君奭》,《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48頁?!抖Y·檀弓》“其高可隱也?!编嵭ⅲ骸爸^高四尺所?!保h)鄭玄注,(唐)孔穎達(dá)疏《禮記正義·檀弓》,《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3頁?!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扒拔吹叫倥惗锼?。”(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868頁?!坝腥侄鴱?fù)于其所”,所,亦可訓(xùn)為“復(fù)于其數(shù)?!奔磸?fù)于三分之四數(shù),4/3。

《地員》“起五音”,也同樣是以:徵(108),羽(96),宮(81),商(72),角(64)為序。

以上所引《地員》分段相隨的三則文獻(xiàn),“呼”“聽”“起”五音,應(yīng)該說是一氣呵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呼”為用,以“聽”為徵,以“起”(立)為本。

三、方苞“注語錯(cuò)入本文”與夏緯瑛刪《地員》

亦如本文前面所述,《管子》是一部在成書年代、作者等方面?zhèn)涫軤幾h的著作。郭沫若《管子集校》將其認(rèn)為是“戰(zhàn)國、秦、漢時(shí)代文字之總匯”。然即便如此,《地員》之“呼”“聽”“起”五音五聲,在清代之前,亦未曾被人疑難,而首發(fā)其疑難者,則為清代學(xué)者方苞。

方苞曾據(jù)“文氣”而“刪定《荀子》”“刪定《管子》”。云:

苞按:“凡將起五音”至“以是成角”,疑本注語錯(cuò)入本文,蓋承呼音中徵而言,五音之仿佛,下接墳延六施,意義始貫。更及律數(shù)之相生,則枝且贅矣。(清)方苞《刪定〈管子〉》,載《抗希堂十六種書》,清光緒二十四年瑯?gòu)珠w刻本,第112頁。

其后,則有清末學(xué)者陶鴻慶,認(rèn)為取象五畜“聽”五音中的“以鳴音疾以清”六字,是“注文孱入正文者”。

愚案:“以鳴音疾以清”六字,疑皆衍文。上文云:“凡聽徵如負(fù)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皆譬況之詞,無直言其音之理致者,且駭與徵為韻,野與羽為韻,中與宮為韻,羊與商為韻,此文不當(dāng)獨(dú)異。故知木當(dāng)與角為韻也。以“鳴音疾以清”六字,蓋注文而傳寫孱入正文者。陶鴻慶《讀諸子札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90頁。

20世紀(jì)50年代,夏緯瑛《管子地員篇校釋》則比方苞更進(jìn)一步,不僅把“起”五音之“算律”看作是取象五畜“聽”五音之注,而且把取象五畜“聽”五音又看做是以七尺之施及泉“呼”五音之注。其《凡例》云:

六、原文中有“凡聽徵如負(fù)豬覺而駭”至“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一段,當(dāng)是“呼音中角”“呼音中徵”等的注文而混入正文者;其下“凡將起五音”至“以是成角”一段,則又是注文的注文;今并刪去。夏緯瑛《管子地員篇校釋·凡例》,中華書局1958年版。

方苞以《地員》“起”五音為注文,所給出的根據(jù),也就是上述寥寥數(shù)語。他認(rèn)為《地員》從“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悉徙……”到“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間開“起”五音一段,而直接其下“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陜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而五音相生的“起”五音一段,是枝贅之語。

粗讀《地員》,乍看之下方苞之說似也成理,但若仔細(xì)探究,《地員》從“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悉徙……”到“起”五音之“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的行文敘述方式,則明顯是與“起”五音之后的“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有所區(qū)別與不同。此中,從“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悉徙……”的見土命施,是以“五施”“四施”“三施”“再施”“一施”排序。五、四、三、二、一 “呼音中角”“呼音中商”“呼音中宮”“呼音中羽”“呼音中徵”,五音排列即為:角、商、宮、羽、徵。徵為“一施”之呼音,七尺見泉,地勢(shì)為最下,“呼音中徵”意指其為五音最低一音;角為“五施”之呼音,三十五尺見泉,地勢(shì)為最高,“呼音中角”意指其為五音之最高一音;宮為“三施”之呼音,二十一尺見泉,地勢(shì)為高低適中。而其后所“聽”五畜五音,以及“起”五音,都以“一施”之“呼音”徵為首。如筆者前述,這樣“呼”“聽”“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似“水落石出”,最后歸于“起”五音,也就是“立”五音之本。理推之,有“起”(立)五音,方可以“聽”五音,有“聽”五音,方可以“呼”五音。此段敘述,都是根本置于最后:五施、四施、三施、再施、一施;角、商、宮、羽、徵;“呼”五音、“聽”五音,“起”五音。而《地員》“起”五音之后的“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段落,卻與上述明顯的不同。首先,自“墳延者六施”,即變“起”五音之前的五施、四施、三施、再施、一施之倒數(shù)敘述為正數(shù)敘述:六施、七施、八施……直到“二十施,百四十尺至于泉”。再,自“墳延者六施”,“至于泉”則不再“呼”音。

《管子》之《乘馬》云:“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崩桫P翔《管子校注·乘馬第五》,《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83頁?!兜貑T》從“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到“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弊允鞘籽試家丶捌浣苤?。并且,也不僅僅是言土壤、言植物、言地下水,還有“立邑置墻”同注?,第1072頁。。所謂“聽”五聲之五畜,實(shí)際也是地之物數(shù)。人類選擇居住地,必先擇有水之地。最早是傍河、傍山泉而居,《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毛詩·小雅·斯干》,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1頁?!案伞?,即河岸。后有了穿地掘井的技術(shù),便選擇地下水豐沛、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建立城邑,《易·井》云:“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周易·井》,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4頁。凡有城邑,必先有水、有井。故前引之《尚書·洪范》言“五行”第一即為“水”?!豆茏印分栋擞^》亦云:“入州里,觀習(xí)俗……食谷水,巷鑿井……”黎鳳翔《管子校注·八觀第十三》,《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266頁?!肮人?,即為山泉?!拌従?,即食井水。建立城邑,擇水是為第一,而對(duì)于國之都邑及其近畿之地,穿地及泉度之以施,聽之、呼之以五音,就不足以怪。這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特性所使然。尺度與五音之假數(shù)相呼應(yīng),也就是《國語·周語》所云“ 律,所以出均立度也。”(吳)韋昭注《國語·周語下》,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頁。?!昂粢糁薪恰薄昂粢糁猩獭薄昂粢糁袑m”“呼音中羽”“呼音中徵”之“中”字,與《呂氏春秋》《禮記·月令》中的“律中太簇”“律中黃鐘”等之“中”字,意義完全同一。若無“凡將起五音”一段,度將不出,音無所“中”。

《地員》從六施至于泉到二十施至于泉,已經(jīng)遠(yuǎn)出都邑及其近畿之地,當(dāng)屬于另起之段落,另述之地與物數(shù)。方苞無視前者之五施、四施、三施、再施、一施倒數(shù)敘述,以合“呼”“聽”“起”五音之徵、羽、宮、商、角排序;無視后者之六施、七施、八施……二十施正數(shù)排序,至于泉而再不“呼”五音,以倒數(shù)五施與正數(shù)六施直接,斷然將“起五音”之根本疑為“注語錯(cuò)入本文”“則枝且贅”,實(shí)與其所言的“文氣”相悖。

《地員》“聽”五聲一段,共有四十六字,但就其行文布局來看,則匠心獨(dú)具。其中,徵聲水畜豬“覺而駭”,與角聲木畜雉(雞)“疾以清”,為倒文對(duì);羽聲火畜馬“馬在野”與商聲金畜羊“離群羊”,為倒文對(duì);而宮聲土畜牛則居于五聲之“中”。整段文字布局為:

“覺而駭”,黎鳳翔撰《管子校注》云:“為人警覺而駭”,未安。

如上整段文字布局,“徵”的“覺而駭”對(duì)“角”的“疾以清”。故“覺而駭”之“覺”,當(dāng)訓(xùn)為“大”,與“梏”通。覺,梏,上古音同在覺部,入聲。《詩·大雅·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薄睹姟ご笱拧ひ帧罚d《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38頁?!抖Y記·緇衣》:“《詩》云:‘有梏德行,四國順之’。” 鄭玄注:“梏,直也,大也。” 孔穎達(dá)疏:“梏,大也。言賢者有大德行,四國從之?!保h)鄭玄注,(唐)孔穎達(dá)疏《禮記·緇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6頁?!对姟ば⊙拧に垢伞罚骸爸持称渫?,有覺其楹?!泵珎鳎骸坝杏X,言高大也?!薄睹姟ば⊙拧に垢伞罚d《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2頁。高亨《詩經(jīng)今注》:“覺,通梏,高大,正直。”高亨《詩經(jīng)今注·小雅·斯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6頁。唐明皇注《孝經(jīng)》:“覺,大也。”唐明皇注,(宋)邢昺疏《孝經(jīng)注疏·孝治章第八》,載《四庫全書》,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182冊(cè),第58頁?!度航?jīng)音辨》:“覺,大也?!保ㄋ危┵Z昌朝撰《群經(jīng)音辨》,載《四庫全書》第222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29頁。

駭。許慎《說文解字》:“驚也。從馬,亥聲?!倍斡癫米ⅲ骸敖?jīng)典亦作駴?!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7頁。駭與驚互訓(xùn)。驚,《說文解字》:“馬駭也。從馬敬聲?!蓖?8。駭,又為“驚動(dòng)”,“震動(dòng)”,驚,上古音在耕部,見紐;動(dòng),上古音在東部,定紐;驚,動(dòng),耕東旁轉(zhuǎn)?!洞呵锕攘簜骷狻罚骸凹冉涔亩敱?,用牲可以已矣?!?楊士勛疏:“謂既警戒擊鼓而駭動(dòng)眾人,則用牲可以已矣?!保〞x)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谷梁注疏》,載《四庫全書》第145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632頁?!稘h書·楊雄傳》:“回猋肆其碭駭兮,翍桂椒鬰栘楊?!鳖亷煿抛ⅲ骸榜?,動(dòng)也?!薄稘h書·楊雄傳》,載《二十五史》點(diǎn)校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529頁。

若以徵“覺而駭”與羽“疾以清”相觀照,駭,當(dāng)可訓(xùn)為“動(dòng)”?!坝X而駭”為“大而動(dòng)”。

《地員》“聽”五音,徵“覺而駭”,宮“牛鳴窌,中”,羽“疾以清”,實(shí)為其下“起”五音之舉目。且只取徵、宮、角,即五音之“始、中、終”三聲作描述。徵音弦最長,假數(shù)108,弦長振幅大,故曰“覺(大)”;振動(dòng)時(shí)間悠長,故音“駭(動(dòng))”——“覺而駭(大而動(dòng))”。宮音假數(shù)81,居五音之“中”——“如牛鳴窌,中。”角音弦最短,假數(shù)64,共振時(shí)間短促故曰“疾”,振幅小故音“清”——“疾以清”?!叭缗xQ窌,中”,當(dāng)在“窌”后絕句,“中”則宮為五音之“中”。晉荀勖笛律稱低于宮音之徵為“下徵”《晉書·律歷志上》,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484頁。,《地員》以“呼”徵于最下(低)之地?!秶Z·周語下》“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吳)韋昭注《國語·周語下》,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頁。稱低于黃鐘之林鐘為“大林”,黃鐘為宮,“大林”即為低于宮音之徵。在曾侯乙編鐘的銘文中,低于宮的徵則稱為“大徵”。

總括“呼”“聽”“起”五音,一施及泉“呼音中徵” 在都邑近畿地勢(shì)最低;“聽徵聲”水畜豬“覺而駭(大而動(dòng))”;“起”五音“徵”假數(shù)108,為五音最低。三施及泉“呼音中宮”在都邑近畿地勢(shì)高下適中;“聽宮聲”土畜“牛鳴窌,中”;“起”五音宮假數(shù)81,為五音之中。五施及泉“呼音中角”,在都邑近畿地勢(shì)最高;“聽角聲”木畜雉(雞)鳴“疾以清”;“起”五音角假數(shù)64,為五音最高。

方苞《刪定〈管子〉》,郭沫若言其為“承明人習(xí)氣,任意刪節(jié)?!惫簟豆茏蛹!罚d《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頁。然其亦僅率言“起五音”一段疑為注文,而未敢將“起五音”一段刪去。陶鴻慶“‘以鳴音疾以清’六字,疑皆衍文”,尚屬存疑,實(shí)際上是因?yàn)槠浜雎粤恕叭珩R鳴野”“如牛鳴窌”“如雉登木以鳴”。惟豬、羊無“鳴”字,而豬有“豕”?!磅埂笨煞駷樨i叫?名動(dòng)詞?存疑。

夏緯瑛《〈管子·地員〉校釋》刪“聽”五音、“起”五音,則更甚于方苞。詳析其因,似乎首先是由于《地員》于“農(nóng)家為近”,作為一位植物學(xué)家,認(rèn)為“聽”五音、“起”五音就現(xiàn)代科學(xué)來說,與水文、土壤、植物無關(guān)。再,就不能不說是受了方苞甚至陶鴻慶的影響,進(jìn)而將“聽”五音,“起”五音歸于“注文”“注文”之“注文”。

《易·系辭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ㄎ海┩蹂?,(晉)韓康伯注《易·系辭下》,載《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55頁。這也就是說中國古人對(duì)于宇宙乃及自然的認(rèn)識(shí),就在于觀天象、地法及“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而所謂的“觀”,首要是“近取諸身”,以目觀于色,以耳聽于聲,以舌辨于味,以鼻嗅于氣,以肌膚測(cè)于寒暖燥濕。對(duì)于以耳聽于聲,以舌辨于味,《管子》之《宙合》云:

左操五音,右執(zhí)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于左;臣任力勞,故立于右。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diào),此言君之所出令無妄也,而無所不順,順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而無所不得,得而力務(wù)財(cái)多……君失音則風(fēng)律必流,流則亂敗。臣離味則百姓不養(yǎng),百姓不養(yǎng)則眾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則國寧矣。黎鳳翔《管子校注·宙合第十一》,《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211頁。

操,為“執(zhí)掌”?!安傥逡簟保恰熬隽钬?;“執(zhí)五味”,是“臣任力勞”。如若“五音”不“調(diào)”,則令不出、政不成。這是《管子》以“五音”概之以政令。《管子》之《五行》又云:

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鐘。令其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黃鐘灑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黒鐘隱其常。五聲既調(diào),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時(shí),五官以正人位。”黎鳳翔《管子校注·五行第四十一》,《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865頁。

“作五聲”,也就是“起五聲”?!墩撜Z·先進(jìn)》:“鏗爾,舍瑟而作?!?何晏集解 :“ 孔安國曰:‘置瑟起對(duì)也?!?劉寶楠正義:“作,起也?!保ㄇ澹﹦氶墩撜Z正義》,載《續(xù)修四庫全書》156冊(c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頁。以上面引文又見,《管子》之五音、五聲不僅概之于政令,而且惟五聲“調(diào)”,五行方可“作”、五官方可“立”,天時(shí)、人位才能得以“正”。“調(diào)”五聲先于“作”五行、“立”五官。

在《管子》一書,見“六律”“十二鐘”,不見“十二律”。在《五行》有,“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聲于六律也”,“審合其聲,修十二鐘,以律人情”。黎鳳翔《管子校注·五行第四十一》,《新編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859、860頁。但從以上《宙合》“操五音”,《五行》“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二段引文來看,《管子》之“五音”“五聲”,即同于《尚書·舜典》所言的“協(xié)時(shí)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dá)疏《尚書正義·舜典第二》,《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頁。,同于《國語·周語下》所言的“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度律均鐘,百官軌儀”(吳)韋昭注《國語·周語下》,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頁。,同于《史記·律書》所言的“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司馬遷《史記·律書》,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239頁。而所謂“調(diào)五音”,也就是《地員》之“起”五音,也就是以假數(shù)之比,“調(diào)”定五音之高下,“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等等。弦以算律,也就是“五音不同聲而能調(diào)”;五音“調(diào)”,即以律管寫聲。宮聲之黃鐘律管,其管之長,即為法定之度;其管之容,即為法定之量;其管所納黍之重,即為法定之權(quán)衡。五音若不“調(diào)”,律度量衡即全無其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gè)農(nóng)耕的國度,無論是帝堯之“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shí)”,(漢)孔安國注,(唐)孔穎達(dá)疏《尚書·堯典》,《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頁。還是帝舜之“協(xié)時(shí)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乃至于《管子》之《幼官》《地員》《五行》,《呂氏春秋》之《十二紀(jì)》,《禮記》之《月令》,《淮南子》之《天文訓(xùn)》《時(shí)則訓(xùn)》,等等,無不是以農(nóng)耕為其統(tǒng)。而作為“萬事之根本”的音、律則于其中,一為時(shí)間之令,一為之空間之秩?!秶Z·周語下》有記述天子籍田,“先時(shí)五日,瞽告有協(xié)風(fēng)至,王即齋宮”。此即律管候氣聽風(fēng)。而在天子籍田之日,“是日也,瞽帥音官以風(fēng)土”。韋昭注:風(fēng)土,以音律省土風(fēng),風(fēng)氣和則土氣養(yǎng)?!保▍牵╉f昭注《國語·周語》,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地點(diǎn)7頁。《地員》既為“農(nóng)政”之書,“呼”“聽”“起”五音就不可能缺位,故首先以都邑近畿之地七尺之施及泉“呼”五音,以五土、五畜“聽”五音,以“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起”五音,分而述之,層而出之,以為《地員》之主腦。如此,若刪“起”五音,即不見五音何以為“調(diào)”,再刪“聽”五音,即不見五行何以為“作”,五畜何以為地之“物數(shù)”。

依近現(xiàn)代人的認(rèn)識(shí),《地員》之“起”五音,當(dāng)是中國古代樂律學(xué)史上的一則最重要的文獻(xiàn),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則算律記載,但是,它卻沒有出現(xiàn)在論述音律的專門著作或篇章之中,而是出現(xiàn)在了近于“農(nóng)政”之書的《地員》之中,并且,如不作“呼”“聽”“起”五音的詳析,確似乎獨(dú)立且突兀。方苞的認(rèn)識(shí),夏緯瑛的刪削,也不能不說是與此有關(guān)。但是,近現(xiàn)代人則似乎又忘記或無視于這樣的一個(gè)事實(shí),中國至兩漢之前,除了《呂氏春秋》之《音律》篇,還沒有任何的樂律專門著作與篇章。即便是《呂氏春秋》之《音律》篇,也是被植入到了“十二紀(jì)”的《仲夏紀(jì)》之中。近時(shí)有出土文獻(xiàn)“放馬灘秦簡”,算十二律各以假數(shù),其可謂上承《管子》下啟《淮南》,但卻是夾側(cè)于《日書》之內(nèi)。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94—95頁。《淮南子》算十二律也各以假數(shù),但卻是間述于《天文訓(xùn)》之中。由是可見,五音、五聲、十二律,在兩漢先秦甚至于隋唐之前,是不局限于樂律之一隅,而是概政令,作五行,立五官,構(gòu)時(shí)空,設(shè)軌儀,同律度量衡。天文以其周星宿,歷法以其順時(shí)序,兵家以其效勝負(fù),農(nóng)家以其省土風(fēng),日者以其占吉兇。師曠吹律楚必?zé)o功(漢)鄭玄注《周禮·大師》,《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48頁。,孔子吹律自知殷后(漢)王允《論衡·奇怪篇》,載《四庫全書》862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47頁。,鄒衍吹律乃始谷生物,(唐)歐陽詢撰《藝文類聚·谷》,載《四庫全書》887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306頁。等等。而 “起五音”在《管子》一書,不見其他篇章而僅見于《地員》者何?《藝文類聚》引劉向《別錄》的鄒衍吹律使谷生物的傳說,似可為此而做出回答。

《別錄》曰:“方士傳言,鄒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谷生。今名黍谷。”同注98。

齊人鄒衍晚于管仲,為稷下學(xué)宮著名學(xué)者。方士傳言當(dāng)不可為確徵,但吹律而使溫氣至寒谷生黍,則可以是對(duì)《管子》何以將“起”五音之算律,寫入《地員》之中的一個(gè)最好的詮釋。無論這個(gè)吹律能使“溫氣至”是多么不科學(xué)甚至于荒誕,但當(dāng)時(shí)古人卻就是有著這樣的認(rèn)識(shí):五音不調(diào),地之草木不長,五谷不豐,五畜不旺。故需要把“起”五音之算律,寫入《地員》之中,一在于及泉呼音,再在于風(fēng)土以調(diào)五音?!逗鬂h書·律歷志》亦云:

夫五音生于陰陽,分為十二律,轉(zhuǎn)生六十,皆所以紀(jì)斗氣,效物類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后漢書·律歷志》,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016頁。

《地員》寫入“起”五音之算律,也就是“地效以響”。

夏緯瑛刪《地員》之“聽”“起”五音,特別是刪“起”五音,遂使一則最具有科學(xué)意義的歷史文獻(xiàn),全無著落。就中國學(xué)術(shù)史言,校釋古人文字,必須要慎之又慎,即便是為錯(cuò)言謬語,亦不可隨手刪改;古人是以注、疏、箋、正義等說明,近現(xiàn)代人則以圓括號(hào)標(biāo)定原文,方括號(hào)標(biāo)定校文。翻看夏緯瑛《管子地員校釋》,成書是在20世紀(jì)50年代之末,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還是由當(dāng)時(shí)之學(xué)術(shù)環(huán)境所使然?惜哉!

結(jié) 語

以《幼官》與《地員》的五音(聲)、五時(shí)、五方、五行、五色、五味、五氣、五畜的相配,見表1。

由表1可知,《管子》之《地員》五音與《幼官》五聲,五行、五方等相配一致,與《呂氏春秋·十二紀(jì)》《禮記·月令》《淮南子·天問訓(xùn)》不同。(見下頁圖)

表1 《管子》五聲與五時(shí)、五方、五行、五色、五味、五氣、五畜相配

《管子》與《呂氏春秋·音律》的五音與五行五方等相配

《管子》之《地員》“聽”五音,是以五音擬象五畜,五畜各配五行。其中徵、水畜豬之“覺而駭”,宮、土畜牛之“牛鳴窌,中”,角、木畜雉(雞)之“疾以清”,是為其下“起”五音之舉目?!坝X而駭”可訓(xùn)為“大而動(dòng)”。

《地員》之“呼”五音,“聽”五音,“起”五音,“呼”以為用,“聽”以為徵,“起”以為本。是為都邑近畿之地以七尺之施至泉“呼”五音,以風(fēng)五土擬象五畜“聽”五音,以假數(shù)算律而“起”五音。

從表2可以看到,《地員》“呼”五音命之以施,“聽”五聲徵之以畜,“起”五音假之以數(shù)?!昂簟薄奥牎薄捌稹蔽逡簦⒘⑶蚁嗷ズ魬?yīng),方苞所謂“注文”,夏緯瑛所謂“注文”之“注文”,謬。

在《管子》之《宙合》,五音是為國君所“執(zhí)”,是政令之概,是作立五行、五官之始,“君失音則風(fēng)律必流,流則亂敗。”五音即律,調(diào)五音就是“起”五音算律。

《管子》將“起”五音,寫入《地員》,“天以效景,地易效響”,為的是至泉呼音,風(fēng)五土以為草木長、五谷豐、五畜旺,與《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為九歌、八風(fēng)、七音、六律、以奉五聲?!保〞x)杜預(yù)注,(唐)孔穎達(dá)疏《春秋左傳注疏·昭公二十五年》,載《四庫全書》144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472頁。為近。

表2 《地員》“呼”“聽”“起”五音、五聲

《地員》五音、五聲文獻(xiàn),與《幼官》《宙合》同出一源,且自為體系。

近現(xiàn)代以來,所謂《管子》不是一人一時(shí)之筆,不是一家一派之言,寫作年代大抵始于戰(zhàn)國直至秦、漢,似為許多學(xué)者所認(rèn)定。但依筆者之陋識(shí),其五音、五聲無論是“起”五音之算律,還是與五行之相配“呼”“聽”五音,都早于所謂的戰(zhàn)國時(shí)期,當(dāng)應(yīng)是殷商文化之遺緒。商人尚五數(shù),周人尚六數(shù)亦尚五數(shù)。尚六數(shù)是周人的發(fā)明,尚五數(shù)為周人對(duì)殷商文化的承繼。

《管子》一書見五音、五聲不見十二律,而十二律則在春秋末期就已經(jīng)在見于《國語·周語下》。如果《管子》之五音、五聲是寫作于戰(zhàn)國時(shí)期,就不可能會(huì)對(duì)十二律如此沉默。并且,其對(duì)于五行亦絲毫不見戰(zhàn)國時(shí)期稷下學(xué)官學(xué)者所謂的生、剋之說?!队坠佟贰吨婧稀贰兜貑T》《五行》等篇,即便是出自管仲門人之手,也應(yīng)該與管仲同時(shí)或稍后;即便再后,但也是忠實(shí)追述春秋前期之文事。

現(xiàn)今,有學(xué)者津津樂道《管子·水地》,認(rèn)為其早于古希臘哲學(xué)家泰勒斯,是世界上第一個(gè)提出水是世界本原的唯物主義哲學(xué)本體論。順此,當(dāng)也應(yīng)須著重提出,《管子·地員》之“起”五音,即“管子律法”,也同樣是早于古希臘的畢達(dá)哥拉斯律,也同樣是世界上第一個(gè)以弦算律的文獻(xiàn)。世界當(dāng)應(yīng)知道,當(dāng)時(shí)中國人對(duì)于弦的復(fù)合振動(dòng)的物理屬性,已經(jīng)是了解的非常透徹,“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即以 1×3÷4=3/4以合9×9=81數(shù),為黃鐘、為宮,是以弦的四倍音為生律基礎(chǔ);“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即以宮81×4÷3=108徵,等等,是以弦的三倍音為生律基礎(chǔ)。

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集門客撰《呂氏春秋·十二紀(jì)》取《管子》之五音以別五方,以配五行,但改“徵、北、水”,“羽、南、火”為“徵、南、火”,“羽、北、水”,以循《國語·周語下》“大不愈宮,細(xì)不過羽”(吳)韋昭注《國語·周語下》,上海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頁。,(見前圖)但其《音律》篇生十二律,卻仍循《管子》黃鐘(宮)“上生”林鐘(徵)的生律之序。對(duì)于《呂氏春秋·音律》之十二律相生,是“黃鐘上生林鐘”還是“黃鐘下生林鐘”,至今尚有爭議。筆者曾撰文認(rèn)為是“黃鐘上生林鐘”,見拙文《〈呂氏春秋〉的十二律與十二紀(jì)》,《中國音樂學(xué)》2013年第2期;《儒家注經(jīng)十二律相生考辯》,《音樂研究》2014年第5期。清人江永《律呂闡微》云:

《呂氏春秋·音律篇》:……此損益上下之法,正與《管子》同,但彼言五聲此言十二律耳。詳味之,呂氏言樂前后一貫,管、呂之法若合符節(jié),與《淮南子》、司馬遷、班固諸家言上下相生者,意趣大不侔矣。(清)江永《律呂闡微》,載《四庫全書》220冊(cè),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文淵閣本,第610頁。

傳世文獻(xiàn)自《淮南子》《史記·律書》,十二律相生始為“黃鐘下生林鐘”。其后,鄭玄注《周禮》,十二律相生亦以“黃鐘下生林鐘”為生律之序。為確?!按蟛挥鷮m,細(xì)不過羽”“宮為君,商為臣”等,也為確?!包S鐘最尊”“黃鐘最濁”,《管子》之法遂被儒家學(xué)者所不顧,而《淮南子》《史記》的生律之序漸成儒家家法。甚至,為納《呂氏春秋》生十二律之序于儒家家法之窠臼,歷史上還出現(xiàn)過不少怪論奇解。

《管子》一書,對(duì)后世的影響巨大,而至于所謂《管子》有漢代人手筆,當(dāng)也不足為怪。嬴秦焚書,幾斷文脈。幸有漢代學(xué)者,興滅繼絕,拾殘補(bǔ)闕,嘔心瀝血,校讎注疏,才使得先秦典籍煥然于世,澤霈于后世今人??梢哉f,若無漢代,就無先秦。此中,亦當(dāng)有口傳訴諸文記,時(shí)代彌遠(yuǎn),音遞字變;亦當(dāng)有失之收藏,韋編朽絕,簡牘散竄;亦當(dāng)有手手傳抄,衍奪誤訛,從俗就簡;亦當(dāng)有“后之好事”者,私以己意,妄作增刪。這些,對(duì)于今人來說,是需要精心校理,去偽存真。但最要忌諱的是,以今人之識(shí)見,究古人之認(rèn)知;以今人之觀念,釋古人之情態(tài);以今人之范式,度古人之儀軌。

《管子》之五音、五聲,不僅限于今天所謂“音樂”“樂律”之一隅。若如同古之“禮樂”之“樂”,非專指今天“音樂”之“樂”一樣。在《地員》開篇,就已經(jīng)說得明白,“夫管仲之匡天下也”,管仲是輔佐“左執(zhí)五音”的國君治理天下,才引出“呼”“聽”“起”五音,故無論是植物學(xué)家、土壤學(xué)家,還是音樂學(xué)家、樂律學(xué)家,如果僅以自己所操專業(yè)的目光,審視《地員》之“呼”“聽”“起”五聲、五音,其實(shí)就是犯了筆者上面所云之忌。

猜你喜歡
五音中華書局管子
“五音戲+”的全生態(tài)傳承
“五音戲+”的全生態(tài)傳承
繼齊韻往昔,以今聲開來——思考自五音戲主奏樂器的演變、本體及延伸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基于微信訂閱號(hào)的耳鳴管理理念在影響中醫(yī)五音治療耳鳴患者預(yù)后中的作用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陸費(fèi)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論
淺談中華書局企業(yè)文化對(duì)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滾球游戲
搞不定的水管子
缙云县| 密云县| 宜章县| 叙永县| 民乐县| 平塘县| 延津县| 崇文区| 寿光市| 吐鲁番市| 霍邱县| 固始县| 泽普县| 新沂市| 钟山县| 加查县| 平山县| 临漳县| 科技| 鄂托克前旗| 莱西市| 怀远县| 嫩江县| 宽甸| 罗定市| 连城县| 宁河县| 迁西县| 耒阳市| 曲阜市| 肥西县| 金阳县| 桦南县| 镇巴县| 如东县| 潮州市| 新源县| 大埔县| 罗甸县| 托克逊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