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弘
摘 要:本文旨在闡述和分析符號化形象的概念、特點、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及其所具有的雙重性質和在當代藝術領域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美術形象;符號語言;當代藝術
符號化形象是指藝術家為了表達其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而在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視覺形象。它是由抽象的點、線、面或具象的美術形象等因素構成的并具有強烈的識別性和獨創(chuàng)性。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美術是一種符號體系,形象符號是美術的基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符號化形象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形象符號。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只是對客觀事物的單純模仿。在這一點上史前人類的藝術是最直接的體現(xiàn),如阿爾塔米拉洞穴中的洞穴壁畫,它是公元前3萬年至公元前1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跡。盡管壁畫中所展現(xiàn)的動物等形象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但是這僅僅停留在了對客觀事物單純模仿的層面,并沒有賦予其任何藝術觀念和內涵。
符號化形象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語言,它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它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它代表著藝術家個性化的藝術觀念。第二,它具有非常明顯的標識性,它仿佛就是藝術家的注冊商標,體現(xiàn)出藝術家個性化的審美特點。符號化的形象語言從被創(chuàng)造的那一刻起就帶有藝術家強烈的個人特征和標識性,同時也承載著畫家的生活閱歷,文化底蘊,審美傾向。舉世聞名的油畫作品《向日葵》,它是荷蘭后印象派大師梵·高的系列作品。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從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別是他用那厚重并動感的筆觸以及耀眼、炙熱的色彩,凸顯他的與眾不同和賦予向日葵的精神含義。他筆下的向日葵是炙熱的、熱情的、神經(jīng)質的,表達著畫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藝術之路火焰般的激情。
符號化語言的演變與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有關。在宗教統(tǒng)治下的藝術領域中,富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符號語言是不常見的,它也不可能成為所處時代的藝術特征。由于中世紀美術受基督教的制約和影響,藝術作品往往與宗教意識相結合,展現(xiàn)了一個宗教的精神世界。以倡導人文主義為思想基礎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開始興起,開始了對人的關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運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人文主義的理想畫面。在這兩個時期中,雖然都有各自的藝術成就和涌現(xiàn)出的藝術大師,但是從繪畫語言的角度而言,強調個性和觀念的符號化語言沒能成為當時的時代特征。
在19世紀前期人類發(fā)明了攝影技術,而符號化語言也是在此時逐漸形成的。這是由于攝影技術的出現(xiàn)對古典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產(chǎn)生了很大的震動和啟示,畫家開始思考在攝影技術的影響下繪畫的出路,開始探求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獨特的個性化語言。19世紀后期產(chǎn)生的印象派完全背離了古典主義的繪畫法則,轉而更加單純地注重對色彩的表現(xiàn)以及個人情感的表達。隨著美術史的發(fā)展和推進,現(xiàn)代美術呈現(xiàn)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態(tài)的局面。藝術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東西方的文化藝術不斷地交流和深入影響彼此,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把關注的視角投向了所處的時代,面對當下的生存狀態(tài)和現(xiàn)實問題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認識,也使其作品中越來越明顯地傳達出能夠彰顯時代特征的符號化形象。藝術家處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藝術觀念、表現(xiàn)手段、語言方式不再像以往那樣單一、匱乏,而是如潮水一般大量地席卷而來,這使得藝術家的視野、觀念、表現(xiàn)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空間。此時,藝術家在眾多方面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絕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但是強大的“信息量”將其推向了更大的展示平臺,他們的藝術水平和成就將面臨全新的考驗。這對藝術家的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作品是否能夠得到認可或成功,不僅需要深刻的藝術觀念、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將符號化語言完善、成熟,能夠充分有力地展現(xiàn)出不可替代性的強烈標識性和藝術價值。
美術形象在繪畫作品中起到支撐畫面結構的作用,同時它又是由最基本的點、線、面等符號構成的。它在藝術作品中同時體現(xiàn)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象征藝術家觀念的美術形象(即表達形式);另一方面,是構成這個美術形象更加基本、細小的單位符號(即內容形式)。這些基本要素不僅反映了藝術家的藝術素養(yǎng)、審美情趣以及對藝術的理解等,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反映出符號化語言的藝術高度。由此可以看出,“內容”形式對于“表達”形式的重要性,藝術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充分發(fā)揮“內容”的作用,進而使“表達”形式能夠更加充分地詮釋其藝術觀念。成功的藝術家會將“內容”和“表達”兩部分和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出符號化形象雙重的作用,同時也詮釋了其內心情感和審美高度。藝術家通過對筆觸、肌理、顏色、造型、構圖形式等基本要素的具體把握使符號化形象更加充分有力地表達情感和觀念。與此同時,這些繪畫語言中的基本要素作為一種形式上的“內容”需要依附在作為“表達”形式的符號化形象之中才能顯示其存在的意義,這就是它的雙重性。
藝術家能否準確地將自己的審美水平、藝術觀念、個人情感轉化為有一定審美高度的符號化語言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教育程度、人生閱歷、思想深度、藝術觀點的轉移、審美情趣的轉變等方面,這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藝術家的繪畫語言。當藝術家能夠將其情感、觀念成功地轉化為有一定審美高度和強烈標識性的符號化形象時,這說明了藝術家在繪畫語言方式上的成熟,而這也成為藝術家成熟的標志。藝術大師盧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畫作品具有強烈的符號化特征,其藝術創(chuàng)作軌跡就很明顯地呈現(xiàn)出符號化形象的演變過程。縱觀畫家一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肖像和人體創(chuàng)作為主,他堅持用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客觀事物進行寫生,其一絲不茍的繪畫狀態(tài)可以用強悍來形容,每一幅作品都展現(xiàn)了他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他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生命個體獨到的關注角度和對繪畫語言的不斷突破,這些都深深震撼著觀者的內心并且給予后人深刻的啟示。通過他對符號化語言逐漸演變的藝術軌跡,可以很明確地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盧西恩·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是1940—1949年間創(chuàng)作的作品,從畫家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來看,這一時期的作品是青澀和不成熟的。他運用傳統(tǒng)寫實的手法、簡潔而呆板的造型塑造出呆板、僵硬并且?guī)в幸环N神經(jīng)質的符號化人物形象,畫面通過這種符號化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了緊張、焦慮、不安的氣息。畫家中期(1950—1970年)的作品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他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更加自然與真實,代替了前期作品中緊張和不安的氣氛。并且對于作為他作品中的符號化形象(肖像和人體)的描繪轉變?yōu)闃闼?、沉穩(wěn)的狀態(tài),風格變得粗獷且富有張力,他開始突破性地運用粗獷的筆觸來表達解構、質感、空間等??傮w來看,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富有感染力并且更有繪畫的意味。進入作品的晚期(80年代至今),盧西恩·弗洛依德的符號化形象語言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達到了巔峰的狀態(tài),這也是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得到世人景仰的原因。這一時期人物肖像和人體作品更加的安詳和靜穆,有一種深沉、神秘的感覺,人物造型比例變得夸張,顯得更加飽滿和具有張力,同時用色變得沉穩(wěn)、厚重并且通過豐富的薄厚變化,呈現(xiàn)縱橫交錯的肌理效果。這些對符號化語言的新探索賦予了作品中符號化形象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作品有了更深的精神內涵和強烈的感染力,詮釋了畫家對人物精神領域的關注,表現(xiàn)了人對于生存、死亡、孤獨的困惑,同時也說明他繪畫語言的真正成熟。
藝術家將個人情感、藝術觀念等抽象因素轉化為成熟的符號化語言需要經(jīng)歷漫長的道路,隨著這種轉化能力的逐漸準確和進步,符號化形象的表達也更具有震撼力,這時藝術家的繪畫語言才能達到成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