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蓮
【關鍵詞】 語文教學;國學經典;誦讀;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6—0049—01
國學經典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能夠增強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水平,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生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營造誦讀氛圍,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
國學經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誦讀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但是誦讀的內容和過程是較為枯燥的,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興趣不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有利于誦讀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愿意主動參與到誦讀的過程中來。在具體的誦讀過程中,教師不要布置任務和指標,以免影響學生的誦讀興趣。激發(fā)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特征適時引入,如小組比賽、班級演講、擂臺賽等等。這些帶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的誦讀方式,與初中生的年齡特征相吻合,對調動學生的誦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質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科學安排國學經典誦讀的時間和進度
初中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就是要將國學經典誦讀安排到語文課表中,利用語文課的時間開展誦讀活動。首先,語文教師要根據學校的要求、學生的興趣、語文課時的安排等,進行誦讀時間的合理安排,至少要保證每周一節(jié)課,也可以在每節(jié)課前后的時間進行誦讀,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制定。其次,在早讀時間安排國學經典的誦讀,并對具體的誦讀內容和誦讀方式進行展示和引導,組織學生正確誦讀,并能夠理解誦讀內容,從誦讀內容中獲取價值。最后,保證誦讀的進度,全班學生的誦讀進度應該是統一的。這種進度上的統一并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在統一時間里背會一樣的內容,而是一種對后進生的激勵方式。
三、將國學經典誦讀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首先,可以開設專門的誦讀課,適當延長晨讀和晚讀的時間,同時教師進行誦讀內容的指導,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其次,結合課文的內容,提高國學經典誦讀的實效性。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最后一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木蘭詩》等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入國學經典《格言聯璧》的內容。這部國學經典中主要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內容為框架,收集了有關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至理格言。作者意在通過這些金科玉律引導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這樣才能夠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國學經典誦讀實踐的真正目的是教人育人,所以教師在設置誦讀課的同時,也要將其與語文教學的內容有機融合起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發(fā)揮國學經典誦讀的價值。
四、在班級、年級內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初中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的開展,不能單純依靠誦讀,還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豐富誦讀的形式,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獲得實踐價值。因此,教師可以組織班級或者年級的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然后設置具體的獎項,激發(fā)學生參與誦讀的積極性。也可以組織國學經典書法大賽、國學經典繪畫大賽等,將國學經典的誦讀方式進行豐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國學經典通過書法和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創(chuàng)新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素養(yǎng),這對初中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教師在開展多樣化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時,一定要保證質量,不要盲目側重形式的新穎,導致經典誦讀成為空話。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在文化氛圍的熏陶和感染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對提升語文學科的教學水平,健全學生的人格,構建和諧校園等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