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霖琪
【關鍵詞】 合唱教學;德育;課堂教學;
小組;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121—01
一、把握課堂教學主陣地,進行德育
在平時的合唱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歌曲的學習到樂理知識、視唱、律動、節(jié)奏訓練、欣賞教學等等,隨時都可現出德育的火花,因此,教師應當牢固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主要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適時進行德育。
1. 挖掘歌唱資源中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F有的合唱資料內容豐富多彩,版面新穎鮮活,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有些作品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相信愛》、每當走過老師窗前》《我們的田野》……教師可以輕松地引導學生感悟總結出其思想精髓。還有些教材其思想性、教育性不是十分明顯,如《西風的話》《櫻花》等,屬于隱性教材,這些教材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fā)現和理解。
2. 巧設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德育。結合作品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的音樂名家傳記、名人與音樂的趣聞故事、名句名篇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說,都會在學生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我在訓練作品《小草》時,先讓學生講述他們所了解的和小草有關的詩詞名句,學生自然地想到小草身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毅品質。再用詩詞情境打動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唱中既能夠有激情地進行演唱,也便于歌詞的記憶。對于低年級兒童,可結合作品進行律動表演、做游戲,從而達到德育目的。
3. 多方位利用資源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現代社會的音樂資源豐富多彩,如果能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讓學生拓寬眼界、提高欣賞美的能力,實際上也是對學生整體文化素質的一種培養(yǎng)。我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之余,會通過欣賞音樂動畫片、歌舞片,如《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或者觀看一些經典的合唱表演片段等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唱歌的動力,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從而塑造他們對美的正確欣賞力,影響他們的人格。
二、在興趣小組中進行德育
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單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在當今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情況下,我校開設了少年宮興趣小組、特長培訓等不同形式的音樂課外活動,它也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良好途徑。合唱課外活動主要包括氣息發(fā)聲訓練、樂理訓練和作品訓練三大類,也是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精神、集體主義觀念,磨練意志、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的最佳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目的,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制訂出嚴明的學習紀律,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因為合唱講究的是整體藝術效果,而不是突出某個人的聲音或某一部分,因此,隊員要樹立全局觀念,要有整體意識,應把自己的歌聲作為整體音響組成因素,并注意團結協(xié)作,配合默契,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旋律、節(jié)奏、音準、速度、力度等的統(tǒng)一、和諧、均衡和飽滿的和聲效果。
三、在參加演出活動中進行德育
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氛圍,我校每年都要利用各個重大節(jié)日舉行文藝匯演和合唱歌詠比賽,并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合唱、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藝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比如我們曾排練的《相信愛》《庫斯克郵車》《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獲得了校級文藝展演一、二等獎;排練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加入了手鼓、碰鈴等民族樂器,并且以二聲部的難度精彩表演獲得了學區(qū)文藝匯演一等獎。在外出活動時,我會引導學生注意言談舉止,維護學校形象,在比賽中發(fā)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每當捧上獎牌的時刻,學生們歡呼雀躍,盡情地品味著成功的愉悅,那種集體主義榮譽感更是溢于言表。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互助、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币魳匪囆g有著它獨特的誘人魅力,它能扣人心弦、啟人心智、育人品德。尤其合唱這門情感藝術,它比其他的藝術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之中,對人的品行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情感陶冶都將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教師只有不斷地去發(fā)現、挖掘并加以引導,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社會目標。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