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花
摘 要:回顧了詞塊的定義和分類,以及詞塊在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性,重點是用具體的案例闡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使用詞塊理論開展讀前、讀中、讀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詞塊識別和運用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
關鍵詞:詞塊;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
近年來,詞塊理論在外語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詞塊作為整體模塊存儲在記憶中,閱讀時學生直接提取已有的詞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準確性。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詞塊識別和運用能力呢?筆者嘗試在詞塊理論的指導下,設計英語閱讀課的讀前、讀中和讀后教學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詞塊運用能力和語言水平。
一、詞塊的定義及分類
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指出,詞塊是“介于詞匯和句子之間的模式化短語”。王立非(2007)指出,詞塊就是事先預制好且被頻繁使用的多個詞的組合,這種詞匯組合有自己特定的結構和相對穩(wěn)定的意思,它以整體形式被記憶、儲存,并在即時交際時被整體提取,不需要使用語法規(guī)則進行加工分析。
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從結構上將詞塊分為四種類型:(1)聚合詞塊。傳統(tǒng)上這類詞塊被認為是詞組,而現(xiàn)在卻被看做是銜接語篇的形式,具有語篇功能,是詞匯的特殊形式。(2)慣用表達式。主要指說話者可以整體提取的模式化語塊,例如:諺語、警句等形式。(3)短語架構詞塊。既具有語法結構又習慣性地以同樣方式一起出現(xiàn)的組合,例如“介詞+名詞”“副詞+形容詞”等搭配。(4)句子框架。它們?yōu)檎麄€句子或語篇提供框架,是一種帶有空位性的結構短語。
二、詞塊理論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運用
Lewis(1993)曾指出,詞塊教學法并不是簡單地將課堂教學重點轉向詞匯,而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將語篇中所出現(xiàn)的語塊作為整體認知模塊。通過課堂上師生一起對詞塊的梳理、理解和訓練,以及課外鞏固,幫助學習者長期識記和儲存這些語塊,構成自己的語塊庫,輕松地實現(xiàn)自動檢索。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上,教師如何借助課文設計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進行詞塊學習呢?筆者就閱讀課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詞塊教學的嘗試,具體實例如下。
1.讀前
(1)頭腦風暴
在閱讀課的導入部分,用“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快速想出有關詞塊,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學生的已有詞匯。
比如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二單元課文時,筆者提問:“什么是幸福?”同學們的回答有實現(xiàn)夢想、和家人在一起、周游世界等。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2)情景導入
將生動的情景導入閱讀課教學,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目標詞塊的使用語境,能加深他們對詞塊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模塊一第三單元課文時,筆者引入情景,說自己曾經很苗條,但現(xiàn)在對自己的體型感到尷尬,請同學們給出減肥的建議。筆者把學生的建議以詞塊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2.讀中
(1)表格填空
英語閱讀課上,對于結構清晰的文章,教師可以提供表格或流程圖,讓學生在原文中查找相應的詞塊進行填空。這不僅鍛煉了學生查找細節(jié)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識別和運用詞塊的能力。
比如,模塊七第三單元課文講的是網絡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由兩篇短文構成,分別是辯論雙方的辯詞。在梳理文本內容時,作者提供了兩張表格,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正反方的觀點、論據、支撐事實和結論,用詞塊進行填空。
(2)短文填空
在理解完課文的某部分段落之后,教師可以把文章內容概括成一段,要求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塊進行填空,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目標詞,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比如,在學習模塊一第三單元課文時,筆者根據前兩封郵件內容(Amy減肥的前因后果)改編成一篇短文,要求學生用文中的詞塊進行填空。
3.讀后
英語閱讀課的讀后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對課文話題的鞏固或延伸,常見的形式有小組討論、微型辯論、復述課文、短文寫作等。對于剛學過的詞匯,加深記憶的最好方法是在表達中運用。
(1)復述課文
復述課文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新學的詞匯和句型,重新組織語句,改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教授模塊三第三單元課文《失落的文明》時,筆者設置情景(假如你是龐貝或樓蘭古城的幸存者,你受邀介紹你的城市),并且提供文中的核心詞塊,讓學生介紹龐貝和樓蘭這兩個古城。
(2)短文寫作
在英語閱讀課上,學完課文后,教師往往會安排寫作環(huán)節(jié),內容往往是與課文相關的一個話題。其實,給學生提供課文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塊,不限主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將目標詞塊串聯(lián)成一段符合邏輯、語意連貫的短文,也是很好的寫作模式。
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一單元課文時,筆者提供了以下關鍵詞塊:attend sth, miss the opportunity, achieve the goal of, for free, a bit challenging, experience sth.讓學生創(chuàng)作一篇短文。這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詞塊運用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組句謀篇能力,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也有幫助。
詞塊有相對固定的結構和意思,以整體形式被記憶和提取。學生在閱讀時使用詞塊能減少語言加工處理的時間,提高準確性。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詞塊的識別和運用,要精心設計多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培養(yǎng)詞塊意識,提升詞塊的使用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立非.借鑒國外,立足本土,創(chuàng)新教學[J].中國外語,2007(6).
[2]Lewis,M. The Lexical Approach[M]. 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