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萍
【摘 要】 通過班級墻的設計、教師布置、小才藝表演、民俗文化繪畫比賽等措施,將民俗文化滲透到幼兒繪本創(chuàng)作中,極大的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增加了孩子們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著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教育,提高了孩子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關鍵詞】 民俗文化;幼兒繪本;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0.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8)07-0-01
1 繪本及創(chuàng)作意義
繪本,是以繪畫為主,少量文字為輔的書籍。其與普通圖畫書的區(qū)別主要是繪本有獨立的繪畫著者,圖畫有個人風格,畫面即情即景,可單幅成畫。繪本就像是為幼兒觀看的電影,它既有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jié)的特寫,既有極其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又暗藏著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設計[1]。幼兒園繪本教育的意義在于,繪本符合孩子思維特點,更能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繪本畫面精美,富有內涵,能給孩子美的熏陶;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國際公認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2]。
2 康樂地區(qū)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也是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chǎn)??禈房h隸屬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回、漢、藏“茶馬互市”,是古代絲綢之路關鍵要塞[3]。有回、東鄉(xiāng)、漢、藏族、滿族等多個民族,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比例超過一半,且?guī)缀跞啃欧钜了固m教??禈房h主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有:農歷3月28的紫松山花兒會;農歷4月15至18的崇興寺廟會;農歷4月23至24的亥姆寺廟會;農歷5月5的二郎廟廟會;農歷6月1至6的蓮花山花兒盛會。其中,蓮花山花兒是西北民歌“花兒”主要流派之一洮岷“花兒”的故鄉(xiāng)[4]。
3 將民俗文化滲透到幼兒繪本創(chuàng)作中的實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yōu)秀”。將康樂地區(qū)民俗文化融入繪本創(chuàng)作中,并借此進行幼兒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園小朋友的思維發(fā)展力,創(chuàng)造力,閱讀能力,還可以起到傳承民俗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如何將民俗文化滲透到繪本創(chuàng)作中?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效果非常不錯。
(1)借助班級墻為民俗活動繪本。我所在的班級,每星期更新一期班級墻,在班級墻的設計和繪制中,我經(jīng)常以民俗文化活動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讓孩子們能夠直觀的觀察到身邊的民俗,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所處文化的優(yōu)美,進而讓孩子們認同自己的文化。
(2)利用PPT課件展示民俗活動圖片,然后講民俗故事給孩子們聽。極大的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同時對孩子們的思維發(fā)展具有很大幫助,同時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承也有很大幫助。
(3)通過繪本當?shù)靥厥獾慕ㄖ?,例如“清真寺”“廟”等,介紹不同的宗教文化。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識宗教信仰問題。
(4)教師的布置滲透民俗文化。例如教師的講臺、課桌貼民俗活動繪本,讓孩子們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下玩耍、學習。
(5)組織民俗文化活動為題材的小才藝表演??梢砸孕∑沸问街v述民俗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表演民俗歌舞。鼓勵孩子們了解民俗文化中的美好事物,然后自己和同學在家長和老師幫助下進行展示。
(6)舉辦“民俗文化繪畫比賽”,邀請孩子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創(chuàng)作。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園與家長的聯(lián)系與互動,并且可以使得民俗文化的學習濺射到每個家庭。
4 實踐效果及意義
通過“民俗文化滲透到幼兒繪本創(chuàng)作中的實踐”發(fā)現(xiàn)小孩子比以前更加喜歡來幼兒園了,并且上課時間孩子們聽故事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家長反應孩子每天回家都會給家長講老師講過的故事,家長也非常高興;“民俗文化繪畫比賽”的舉辦,使得很多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成功的給有些家長解決了“上幼兒園兩年了,為什么孩子還不會寫名字?”的困惑;角度扮演活動,讓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這些活動和措施極大的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增加了孩子們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著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教育,提高我們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