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屏屏
【摘要】教育體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小學德育建設工作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不甚豐富,因此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德育建設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明顯,個性化發(fā)展目標可以順利實現(xiàn),教師采取家校合作方式,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這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本文針對我國的小學德育建設現(xiàn)狀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簡要總結出幾點可行性的引導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有效參考,從而進一步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關鍵詞】小學教育 德育建設 家校合作 方式 研究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49-01
引言
德育理念的全面落實,需要師生間、家長間的協(xié)同合作、共同進步。正所謂“德育要從娃娃抓起”,通過有效策略的正向引導,學生們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情感道德觀,并明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德育建設的有序進行,家庭的積極配合將會取得理想成效,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學生家長交流信息、溝通想法,進而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德育體系,家長也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核心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反饋給教師,方便教師實施針對性的指導計劃,強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的階段性成長任務得以高效完成。
一、小學德育建設現(xiàn)狀分析
德育是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在小學育人體系中位居核心地位。如何有效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是教育人士研究的重要課題[1]。當前階段,我國的小學德育現(xiàn)狀并不樂觀,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存在著諸多弊端問題亟待解決。首先,德育方式過于單一。理論與實踐相差甚遠,嚴重缺乏專題性的研究和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劃;其次,德育氛圍并不濃厚。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辨別能力,因此容易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再次,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小學德育專職教師不多,現(xiàn)有人員主要負責文化課的教學活動,沒有精力和興趣進行德育方案的實際優(yōu)化;最后,德育體系尚未完善。學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難以主動配合教師的德育工作,日常行為習慣不夠規(guī)范,家庭輔助德育效果不盡人意。
二、家校合作在小學德育建設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他們的原始情感來源于父母、兄弟之間。小學生要先學會關愛家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兒童自律意識的養(yǎng)成,需要家長們的正向誘導[2]。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
(二)有利于取得理想成效
德育教育經過教師們的長期奮斗,在實踐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教師比家長更具德育優(yōu)勢,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性、專業(yè)化的培養(yǎng)活動。在優(yōu)質的德育環(huán)境中,年齡相仿兒童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相互合作,這是家庭教育難以取得的理想成效。
(三)有利于共建德育未來
家長和教師共建聯(lián)系,及時、主動的反饋信息,這是保持德育教育一致性的必要前提。教師負責學生的文化課輔導,家長負責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兩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肩負著重要的育人使命。教師得到家長的配合,家長得到教師的支持,小學德育建設才能更加高效、順利的開展起來。
三、家校合作在小學德育建設中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理論結合實際
學校必須重視德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努力弘揚吃苦耐勞精神,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的基本原則,開展綜合性的德育活動。比如,定期舉辦以德育為主題的課外閱讀、英語比賽、科技展覽等活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并從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教師理應重視學生道德情感的激發(fā),組織如團建活動、社區(qū)文化宣傳活動,用來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引導學生走上個性化發(fā)展之路。
(二)采用不同管理方式
設立家委會,制定有效監(jiān)管機制,采取分級、分班、分階段的管理方式,明確劃分德育職責,使小學德育建設更具先進性[3]。比如,每周進行班級衛(wèi)生評比。教師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自理情況,家長關注學生在家期間的衛(wèi)生清潔情況,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將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才價值;在班級內部成立衛(wèi)生監(jiān)督小組,督促學生之間相互服務,大家共同維護教室整潔,看看哪一小組表現(xiàn)最為積極,適當給予物質、精神獎勵,成功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再如,學??梢怨膭罴议L展示“職業(yè)才藝”,最大限度發(fā)揮榜樣作用,讓學生有意識的獨立思考未來,進而建立起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教師可以將周五的午休時間騰出來,邀請學生家長來校參觀,并組織孩子們上臺表演,將他們在?;顫姷男蜗罂坍嬙诩议L心中。這種模式下的德育教育不再是一種形式,它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家校的共同合作、共同進步,引導家長、教師目標清楚的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為德育教育工作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明天。
(三)重設家校合作目標
小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成長,個體差異始終存在,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也會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響。家長采用的指導方法不盡相同,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家校合作之間,家長和教師必須就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進行重新設立,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出發(f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德育方案的具體優(yōu)化,使孩子們能夠體驗到成長的樂趣,感受到德育的特色。比如,設立微信、QQ交流群,初建德育一體化模型,家長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教師也可以提出有效的合作策略,助推小學德育建設的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孩子的快樂成長與全面發(fā)展鋪平道路。
四、結語
總之,家校合作方式,可以支持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教師立足于新課標,服務于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理念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強化德育實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家長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征,與學校德育工作進行互助,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打造優(yōu)質的發(fā)展平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德育觀念,這對于基礎教育改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小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雙向發(fā)展目標順利實現(xiàn)的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石達妮.淺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6(17):178-179.
[2]關文娟.論小學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機制[J].都市家教月刊,2015(3):309-309.
[3]吳成皓.淺析家庭和學校在德育教育中合作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6(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