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露
摘 要 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于教師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簡單的課程的執(zhí)行者,也不是簡單的學生的管理人員,同時更加是一個領導,因為一個班級是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必然需要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教師的領導能力,其實和班級的發(fā)展質量直接掛鉤,在中職教育中就是農(nóng)歷,最重要是教師的領導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班級的發(fā)展質量,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尤其重視自身的領導力的培養(yǎng),當前中職院校的教師的領導能力其實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現(xiàn)在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jù)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 教師素養(yǎng) 課程領導力 課程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已進入“深層次”,“課程管理”還沒有完全解決當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然后慢慢被“課程領導”所取代,這表明我們越來越強調以人為本。所以,現(xiàn)代教育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調對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的培養(yǎng),但是當前中職院校的教師的課程領導力仍然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是當前我們的教學必須要重點思考和處理的問題。
1教師課程領導的實際困境
1.1教師缺乏主觀意識
結合當前中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說,教師缺乏主觀意識是限制自身領導力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缺乏主觀意識,所以教師不會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領導力,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領導力是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領導力越強,課程的教學質量就會越來越有保障,班級的總體管理質量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真正的感受過,所以不少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其實是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了,因為除了學術競爭以外,社會以及學生的家長等都更加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因為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就必然要求就是更加強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教師也就更加重視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課程改革有比較強烈的抵觸情緒,也缺乏主觀的改革動力,此外,改革模式一直是由上級強制力執(zhí)行,所以教師只是被動的接受上級領導的安排,被動的服從相關的命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即便教師有自己的觀點,卻沒有辦法得到認同,教師已經(jīng)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的執(zhí)行國家的相關命令,因此教師的改革熱情有問題,對于相關的改革也有比較強烈的觀望情緒。
1.2學校缺乏領導文化建設
學校的相關文化建設,對于教師的領導力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為學校的文化其實就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如果學校長期追求應試教育的話,他們學校的文化就會更加偏向于應試教育背景下的一些文化內涵。學校的文化影響著學校全體成員的價值觀念和他們思維習慣,對于教師的領導力的發(fā)展也就會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當前大部分的中職院校的學校往往都缺乏對教師的領導力的關注,一些西方國家其實比較強調領導力的建設,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相應的文化氛圍,也沒有相應的建設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領導力的建設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3教師課程領導力發(fā)展支撐體系尚未建立
教師的領導力的建設,其實不僅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學校給予相應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的幫助和家長的支持,這需要一個良好的知識體系,是構建一個良好的知識體系才能夠為教師的領導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幫助,但是當前相應的這是體系都比較薄弱,力量比較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學校的知識的,所以教授的領導力發(fā)展就出現(xiàn)了問題。
2教師課程領導生成策略
2.1授權和加強體制保證
教師需要有兩個方面的課程領導,一個是外部保證,教師需要有課程改革和領導的權利和保證。其次,教師必須有能力順利開展課程領導。兩者都是必要的。首先,學校應改革教師管理制度,賦予教師權力。真正意義上的賦權既不是“有權無能”,也不是“有權利無所不能”,缺一不可,“外在給予”與“內在”相互統(tǒng)一就是有效賦權賦能。特別是,校長不再過多地干涉學校課程的實施,而是給予教師更多的選擇和開發(fā)課程的權力。學校可以選擇有經(jīng)驗的教師組建課程領導小組,并推動普通教師開展課程領導活動。
2.2重視教研組的文化建設,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教師的課程領導活動順利進行離不開良好的教學科研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而學校教研組的建設恰恰迎合了需求。教研組作為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基層單位,調動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提高教師課程領導力也起著重要作用。
3總結
教師的領導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各方資源共同努力,尋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學校、教師應該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找到提升領導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蓉輝,馬云鵬.賦權增能:教師課程參與的保障——美國教師“賦權增能”策略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02):17-21.
[2] 王建國,邵月輝,梁進龍.中小學教師壓力及壓力源研究報告——基于河北省部分地區(qū)中小學教師樣本[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6(04):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