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艷
【摘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占主導地位的世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給未來社會帶來巨大變革。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有機結合的輔助教學正走進課堂,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學科 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38-02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探索“整合”的道路上的一些實踐和體會。
一、與教學內容整合,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證明,選擇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學習材料,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如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教師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上網等各種途徑,搜集有關數據,課上讓學生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tǒng)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先用媒體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秋天風景,并聲情并茂地說:現在是秋天,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fā)現很多美景。同時,使用計算機一一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將這樣美麗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讓他們富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的境界。
再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qū)、生活用品區(qū)、兒童玩具區(qū)、食品區(qū)等。這些都讓學生興奮不已,極大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絡中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空前高潮。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等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二、與教學形式整合,課堂模式會多樣化
目前,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會受教學時間的統(tǒng)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將為教學增加新的形式。基于這一點,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帶著目的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課余知識,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時,為了將教學設計轉化為學生的生命活動實踐的一個互動,盡一切可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教者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互動式的游戲教學拼圖游戲,用電腦給出一些三角形、四邊形及其它認識的圖形,學生可隨意拖曳圖形拼出形狀各異的美麗圖案,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找角、摸角、折角、畫角、玩角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的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者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不再示范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一個動畫:先出示一點,接著“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后動畫演示兩條邊的畫法,將“邊”閃爍后再出示“邊”,主要目的是在感知的基礎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圖形,再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好看的角,效果就較好。
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yōu)勢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既豐富了教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而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三、與教學方法整合,使數學課堂更精彩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但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具有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因此,整合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huán)境下的學習要求已刻不容緩。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節(jié)課時,我在課堂練習中,利用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交互作用。這不僅使學生很快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又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教師在電腦里設計了一個能控制的時鐘,先讓學生感受“滴答”兩聲是一秒。在秒針同樣轉一圈的條件下,讓學生看一段一分鐘填滿的顏色帶,再讓學生看一段一分鐘放完的卡通片,發(fā)現學生在前一分鐘顯得很無奈,而在后面一分鐘卻顯得很快樂,再問學生哪段時間長一點,他們都說第一段;接著讓學生邊數“滴答”邊分別看一段一分鐘填滿的顏色帶和一分鐘放完的卡通片。學生議論了,奇怪!正是快樂日子過得快,不快樂日子度日如年。隨后教師又播放一段一分鐘的歌曲,讓學生寫一分鐘的字,讀一分鐘的書,充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學生通過親身體會,很好地掌握了時分的有關知識,同時對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發(fā)揮信息技術教育的優(yōu)勢,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四、與學習方式整合,能促進探究性學習
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chuàng)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興趣等方面的需要,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yǎng)。
如在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整理和復習時,教師利用網絡教室要求小組合作: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改變了以往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學生在練習紙上整理數據,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整理數據的全過程,教學的實效性也很難把握等結果。而網絡環(huán)境的互動性,大信息量傳載的功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師生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讓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又如:在校園局域網上公布研究的課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等,讓全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圍繞選題,或個人或結合成學習小組,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并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校園網絡上發(fā)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主動,讓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能夠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能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
通過小組協同作業(yè)和網上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協作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在使用各種信息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課程整合的探索過程中,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教學,需要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支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將促進學科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實現有機整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