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鶴 孫建方
臨床資料患者,女,37歲。口唇黏膜色素斑28年,甲黑色條紋1年?;颊?8年前無明顯誘因口唇、頰黏膜出現點狀或片狀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沉著斑,表面光滑,無自覺癥狀。近1年雙手指甲、足趾甲出現縱形黑色條紋,并逐年增多?;颊甙l(fā)病過程中無腹痛、腹瀉、嘔吐、便血,無特殊藥物服用史,無重金屬接觸史,現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既往體健,適齡結婚,育有一女,家族中無類似皮膚病史。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各系統(tǒng)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未見異常,腸鏡檢查未見腸息肉。皮膚科檢查:唇、口腔黏膜多發(fā)或散在黑褐色斑片,部分融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或模糊(圖1),趾指甲可見多數線形色素條帶,直徑1~5 mm(圖2、3)。
根據病史和典型臨床表現,診斷:Laugier-Hunziker綜合征。
圖1 唇、口腔黏膜多發(fā)或散在黑褐色斑片,部分融合,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或模糊 圖2 雙手指甲棕褐色線形色素沉著斑 圖3 雙足趾甲多發(fā)褐色縱形條帶,1~5 mm
治療:隨訪觀察,無需治療,口唇色素沉著斑建議Q開關紫翠寶石激光治療。
討論Laugier-Hunziker綜合征(LHS)又稱勞吉爾-亨齊克爾綜合征,該病由Laugier和Hunziker在1970年首先報道[1]。目前已報道的病例顯示該病屬于良性病變,不伴有系統(tǒng)障礙,無癌變傾向[2]。由于國內鮮有報道,醫(yī)生對該疾病認識不夠,此報道為臨床醫(yī)生診斷口腔黏膜黑斑疾病提供思路。
LHS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該病常自發(fā),病程緩慢,皮損進行性加重,無惡變傾向。好發(fā)于中年人,女性居多,白種人較常見。LHS色素斑片一般不會自然消退,最常見好發(fā)部位在唇,尤其是下唇,其次是口腔,特別是頰黏膜,50%~60%患者有指趾甲受累,指甲受累較多,舌、咽、食管、外生殖器和肛周等部位也偶有侵犯。唇及頰黏膜皮損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形狀不規(guī)則,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單發(fā)或部分融合,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或模糊。趾指甲通常為棕黑色,甲改變有三種:單一的縱形色素條,1~2 mm寬;甲板兩側縱形色素條,分別2~3 mm;半側指甲片狀均一色素沉著。三種類型可同時存在。
LHS組織病理無特異性。通常表現表皮基底細胞色素增多,基膜完整,黑素細胞數量和形態(tài)正常,未見痣細胞,棘層肥厚,真皮淺層色素失禁,嗜黑素細胞數量增加[3]。
鑒別診斷:(1)Peutz-Jeughers綜合征(PJS):又稱家族性黏膜皮膚色素沉著胃腸道息肉病,它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與STK11基因突變有關,一般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發(fā)生,表現為口腔、鼻等腔口部位色素斑點,常有腹痛、腹瀉、便血等腹部癥狀,伴胃腸錯構瘤樣息肉且易惡變。組織病理為雀斑樣痣表現。但LHS無家族史和腸道息肉病史,可以鑒別。(2)扁平苔蘚:指趾甲可見縱形條紋,甲表面粗糙不平,常有萎縮,口唇黏膜可見wickham紋,但大部分有皮膚損害,表面為紫紅色多角形瘙癢性扁平丘疹。(3)Mc-Cune-Albright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皮膚斑片狀色素沉著和多發(fā)性囊性骨纖維發(fā)育不良的先天性內分泌障礙臨床綜合征,屬G蛋白病。其表現為性早熟、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庫欣綜合征、催乳素瘤、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皮質醇增多、抗維生素D性低磷血癥和甲狀旁腺增大,其中性早熟最常見[4]。女性發(fā)病率常高于男性。指(趾)甲一般無色素沉著。(4)還需與維生素B12缺乏、生理性黑斑、藥物(如米諾環(huán)素、化療藥、抗瘧藥和吩噻嗪類)引起的黑斑鑒別。
本病一般不需治療,口唇黏膜色素沉著斑可以激光或冷凍治療。Zuo等[5]報道采用Q開關紫翠寶石激光治療22例LHS口唇黏膜色素斑患者,81.8%(18例)經過一次治療后色斑基本消退。但是也有報道發(fā)現激光治療1年后,病灶復發(f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