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一直被當作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并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當今社會,新的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下傳統(tǒng)語文的教育目的可能有所變化,但教學方法與教學本質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語文教育不但要做好變革,更要守住本心,通過閱讀教育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修養(yǎng),使孩子們能夠達到語文教育的水平要求。本文就當前語文教學體制,以及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起點,對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培養(yǎng)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關鍵組成,具有凈化學生心靈,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語言詞匯的作用,引起了許多教育界相關人士的重視,并呼吁各大學校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意識,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 強化閱讀教學有何意義
1. 閱讀教學是新課標語文大綱明確指出的教學任務,強化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通過閱讀領會詩詞文章中的含義并把握其內容與思想感情。小學生并未養(yǎng)成完整的思維,需要老師進行引導,通過老師的講解帶領學生自主思考,并使學生注意學習老師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技巧。
2.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們的文學素養(yǎng),一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意義。就近來說,如果能在小學就培養(yǎng)學生有較深厚的文學功底,那么對孩子初中高中的語文學習都非常有幫助,孩子學習起語文來也會感覺到輕松有趣,并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3. 閱讀能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而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則占據非常大的分數比重,單從考試來看,提高閱讀能力也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因此老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提升其書面表達能力。
二、 改變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孩子們思維的成長,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都具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各大小學都不太重視對語文閱讀的教育,因此應當改變這種現狀調整閱讀教學的方法。
1. 運用合作閱讀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教學的方法,把班里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小組的方法讓一個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監(jiān)督,共同完成閱讀任務,并定期使孩子在小組內進行心得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幫助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以促進孩子們完成任務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口語交際,為孩子們提供足夠的交流機會,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的同時,盡最大可能鍛煉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使孩子們能夠共享閱讀所積累的知識經驗。
2. 要重視孩子們在生活中的閱讀機會,為孩子們創(chuàng)建合適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盡快融入閱讀學習中。因為孩子們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他們所拿到的讀物晦澀難懂,這樣就會消磨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孩子產生抵觸閱讀的情緒。因此老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借助多媒體等設備在課堂上建立一個悅讀會,這樣在降低了閱讀難度的同時也學習了課文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
3. 老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千差萬別,這就導致他們在理解同一篇課文時會有不同的問題,老師要學會規(guī)整這些問題,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做到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這樣以問題為主線吸引學生主動閱讀,鍛煉了孩子們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能力。老師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在思考的過程中完成閱讀,提升孩子們的綜合語文能力。
三、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
1.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閱讀,才能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當中,閱讀才起到最好的效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閱讀有興趣,那么他一定會主動地進行閱讀,這就要求老師要充分地發(fā)揮孩子們的興趣,多找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文章,經常鼓勵孩子進行閱讀,這樣才能使孩子們更加主動地閱讀,迅速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
2. 教會學生基本的讀書方法,是教學工作最基礎的內容之一。這一點,每位老師都必須重視,因為閱讀教學不像數學英語等科目,有非常明確的方法與做題思路,語文閱讀對孩子們來說很陌生,很多孩子因為沒有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導致孩子即使非常用功也沒能提高多少成績,這種情況會嚴重打擊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一定要重視方法的教授,掌握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的核心。
3. 老師要適當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閱讀的能力,小學的孩子雖然年紀小,獨自閱讀會面臨很大困難,需要老師進行引導幫助,但如果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依賴習慣,撇不開老師這根拐棍,那么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老師不但要在孩子有困難時幫助孩子,也要適當地鍛煉孩子們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孩子們在自主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掌握文章的思想,并有自己的感悟,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夠起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這才是老師希望學生在閱讀中能達到的最好的結果。
四、 結語
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都在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這使每個人都深切意識到加強對下一代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已刻不容緩,而閱讀則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因此各位老師就必須擔任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承擔起對孩子們閱讀教學的全部工作,提升孩子們的閱讀寫作能力并使孩子們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這就要求各位老師要有效率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教學,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孩子們的閱讀體驗,為孩子們以后的發(fā)展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桂琳,虞姍姍.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62-63.
[2]郭明果.淺析如何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25):169-170.
[3]呂平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61.
作者簡介:
馮志雄,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翟家所鎮(zhèn)焦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