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偉 魏曉婷
摘要: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指出,高職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fā)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yè)為導向,堅持適應需求、面向人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都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并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色。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一、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各高職院校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推動實踐教學與生產過程的緊密結合,創(chuàng)設了項目化教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等多種實踐教學形式,教學過程普遍已采用項目化、案例化、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但是,落到實處時卻遭遇到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模式以及實施細節(jié)處理的瓶頸,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和教學改革的初衷相去甚遠,也與企業(yè)的實際生產所需的職業(yè)技術需求存在脫節(jié)現象。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需要一套能夠評價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
二、 實踐教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如何給教授不同課程、不同班級和學生的教師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客觀、統一的教學質量判斷標準?
當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評價基本照搬課堂理論教學的評價標準,未突出實踐教學的特殊性,這使得實踐教學的評價缺乏科學性;所謂考核評價往往是針對性評價學生,缺乏對任課教師的評價,這使得實踐教學評價不夠完整;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無法進行橫向比較。
2. 如何引導激勵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讓教師從內心深處想要教好學生?
三、 問題解決方案
1. 開發(fā)開放式教學評價系統,創(chuàng)新項目化實踐課程的題庫構建方案,系統化、客觀化實現實踐教學工作過程的考核評價。
開放式教學評價系統把現代高職改革的成果快速融合到題庫中,試題類型多樣化,以知識點、難度系數等指標為出題依據,題庫由課程小組建設與維護,根據組題策略隨機抽取試題形成試卷。實現自動化組卷、主客觀題的閱卷、自動化的成績分析評價,大幅度提高考試成績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實現了對教師、對學生的科學的、公正的評價;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隨時隨地進行練習、考試(練與考統一,對學生透明),大大簡化了教學、考試的過程。
傳統教學評價系統中的課程題庫主要面向理論知識課程,此類課程很容易根據課程的需要劃分出若干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配有選擇題、填空題、多項選擇、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不同的題型來考查學生對此知識點掌握程度,而實踐教學課程則是強調工作過程,著重解決實際問題,應如何對應劃分知識點?
課題組根據離散數學中無限個密集相鄰的點可組成一條直線,同樣直線也可以分解為無限個密集相鄰的點的極限思想提出,可以將實踐教學課程中的工作過程離散化,將整個工作過程分割成若干小的工作步驟,每個小工作步驟是獨立存在的,將這些小工作步驟聚集在一起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過程。這樣,將劃分后得到的小工作步驟,當作一個個知識點來考查。通過對每一工作步驟的考查,來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工作過程。
依據此原理,課題組已經完成《專業(yè)技能(網上商城開發(fā))》題庫、《專業(yè)技能(網店運營實踐)》題庫、《專業(yè)技能(電子納稅)》題庫等7門實踐課程的題庫整理,并進行了6學期的實際應用,效果良好。
2. 構建課程的實踐題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給教授不同課程、不同班級和學生的教師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客觀、統一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課題組構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學生的指標體系,并在開放式教學評價系統中進行了數量化、系統化的實現。
(1)對于學生的評價,可從總分、不同題型得分、不同知識點得分、平均分、名次等系統自動生成的試卷分析中多角度綜合考查和評價。
(2)對于教師的課程教學評價,設定了教學成績均值和教學成績方差兩個指標,由系統根據學生題庫考試成績自動計算。
教學成績均值排名計算過程為:首先將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客觀題成績換算為百分制,然后累加每個班級前90%的每名學生的(客觀題成績-85)平方,再取平均數,得到一個班級的均值,最后對每位老師上的每門課程的均值取平均,然后排序,得出均值排名;
教學成績方差排名具體計算過程是:1. 計算每個學生的客觀題的得分率;2. 計算每個小題的方差;3. 累加所有小題的方差,得出一個學生的方差;4. 計算出一個班級前90%的學生的方差,最后取平均,得到一個班級一門課的方差;5. 計算任課老師所有任課班級的方差,然后取平均,得到該老師的方差,然后排序,得到方差排名。
3. 教師教學質量高低排名作為下學期課程安排的依據,引導激勵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讓教師從內心深處教好學生。
每學期課程安排時,首先確定本系部承擔的專業(yè)課程門數及課時數,根據可承擔教學任務的專業(yè)教師人數,大體測算一下人均課時量,然后設定基本的選課條件,保證每位專業(yè)老師均有課可上,系部承擔教學任務能夠基本完成。一般選課時會規(guī)定進行兩輪次選課,第一輪次每人必須選人均課時量的1/3,可選到人均課時量的2/3;第二輪次為自由選擇。每一輪次均按照上學期教學質量高低排名進行。
每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差別很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教學成績的影響也很大,為提高教學成績,教師會盡可能優(yōu)先選擇學習氣氛好的班級來教授;選課時排在靠前的位置會比較有利,這就需要老師在上學期的測評排名位居前列。每學期都是如此,從而會促使任課教師認真教授每門課程,為下學期選課奠定有利基礎。周而復始,形成長效引導機制,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四、 應用效果
目前方案成果已推廣到本單位信息系、航空系、管理系等教學部門應用,校外推廣到濰坊新華盛電腦會計職業(yè)培訓學校應用。
通過應用效果反饋來看,開放式教學評價系統能全面、準確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客觀、開放地評價教師的實踐教學效果,有效整合學?,F代教育技術資源,極大豐富學?,F代教育技術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趙偉.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0.
[2]杜朝仙.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
作者簡介:
劉明偉,魏曉婷,山東省濰坊市,山東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