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了解當前輕德育重智育的狀況出發(fā),圍繞黨和國家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在核心素養(yǎng)體系背景下思考作為一名初中政治老師怎樣來充分挖掘課堂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立德樹人;政治課德育功能;核心素養(yǎng)
如何真正培養(yǎng)出道德素質高的人才呢?這是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都在探究的問題。初中思品課是一個學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作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課老師,更需要好好來探究核心素養(yǎng)體系背景下初中政治課堂的德育功能,在國家人才培養(yǎng)中我們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我們要把德育課堂置身于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大背景之下,在提高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面引領。要擔此重任實屬不易,但是我們仍要躑躅前行,不斷探索,為培養(yǎng)國家棟梁之材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始探索:
一、 提高師德,身正為范
正人先正己,教師自己要注重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道德素質,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帶給孩子陽光。當前是個信息化的社會,社會各種思潮通過各種信息媒體向青少年奔涌而來,如果我們不能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以引導,青少年可能就會迷失方向,走入歧途。有的老師本身就有很多陰暗面,經(jīng)常在辦公室罵領導、罵社會、罵這罵那,甚至在課堂上罵,帶給學生太多的負能量。初中生經(jīng)驗少、知識還不全面,還沒有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問題,而老師在學生心中是有權威性的,有的學生就還沒有來得及看清這個世界就受負面影響也開始憤世嫉俗了,后果嚴重性想想都可怕。又如:學校禮儀中有規(guī)定,學生看見老師要主動鞠躬問好。有同學就提出:我向老師問好時有的老師根本不予理睬,像是沒聽到一樣……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位同學。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德育意識及相關行動,不懂得尊重是相互的,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可見,要想提高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老師必須先行。
二、 挖掘教材,德育優(yōu)先
初中思品是一門必考的中考文化課,所有學校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狠抓雙基,重視考點知識、考試技巧、解題技巧的傳授,卻往往忽視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屬性。其實現(xiàn)行教材在各個年級都重視德育,德育的內容占大部分的版面,即使是畢業(yè)班的初三,教材中也是德育為先,貫穿著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例如:第一課中學會親近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第二課中熱愛祖國、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第四課學會與人合作;第五課中做個誠實的人……從這幾年的中考試卷來看,中考試卷上對學生思想品德考查也是很大量的,如,2017蘇州卷第27(2)上述倡議告訴我們現(xiàn)代公民應具備哪兩個方面的素養(yǎng)?再如。2016年的蘇州中考卷29(2)假如你是小明,你會運用哪些知識去勸說開導媽媽。這些中考題都涉及考查了學生的道德核心素養(yǎng),所以無論從考試角度還是從德育角度挖掘教材德育知識都是必須的。
三、 創(chuàng)新課堂,激發(fā)熱情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多媒體的發(fā)展,如果老師墨守成規(guī),還是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課堂,學生會覺得非??菰?,而且老師光用一張嘴講也很難感動學生,嚴重缺乏說服力,學生需要視覺和聽覺的刺激,甚至身臨其境親自參與實踐才能融入其中,無痕對接。所以課堂也要與時俱進,大膽嘗試新花樣新形式。在一節(jié)初一的思品課堂上,我讓學生描述一下“家”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有的學生說家是個溫暖的地方,有的說家是個有愛的地方,有的學生卻說家是個被批評的地方,家是個倒霉的地方,是個地獄……老師覺得好驚訝,真沒想到孩子會這么描述自己的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何讓孩子感悟愛的溫暖,喚回學生的感恩之心?好在我準備了一段動畫片視頻《瘋狂原始人》。初一孩子本來就喜歡動畫片,看到老師上課放動畫片當然非常激動,當看到原始人咕嚕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護下生活得雖驚險不斷但是充滿溫馨和諧,女主人公小伊雖處于青春叛逆期但是對父母對弟弟妹妹的愛感動了同學們??戳诉@樣的視頻孩子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重新定義“家”的味道?
四、 體驗情景,感同身受
情景教學是老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圍繞教學主題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情景教學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規(guī)律,并且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增強對知識或者情感的理解和認知。我覺得情景教學法很符合初中孩子這樣的教學對象,所以經(jīng)常把它運用到課堂上。例如,在講授初二教材第六課《尊敬老師》這一課時,我就預先設計系列情景劇小品段子,然后由學生來表演小品,讓學生在表演或者在觀看表演中有所感悟,認識到該怎樣來認識和對待老師的安排和叮嚀?怎么理解老師處理問題會因人而異?怎樣來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和表揚?這樣,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覺投入到情境中,此時教材內容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被激發(fā)樂學興趣的同時,也逐漸地受到了德育教育,真正能夠理解老師,為尊敬老師奠定思想基礎,思品課也得以“順理成章”地有效發(fā)揮其德育功能。
五、 爭取外援,合力提升
有一次課堂作業(yè)做到一道選擇題,是關于選擇學習目的是什么,其中很多學生選了B選項:讀書學習就是為了取得高學歷和高收入。老師說這個選項不正確,學生就不理解了,為什么不對呀?平時爸爸媽媽都是這么教育我們的呀,很多老師也是這么教育我們的呀。如果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學,上不了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有高收入,不能過上好日子。可見在多少父母、老師和孩子心中是唯分數(shù)論!政治老師要取得德育實效還得爭取校領導、其他老師及家長的支持,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在核心素養(yǎng)體系背景下,在素質教育德育為先的理念指導下,我們初中政治老師任重而道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為提高初中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為提高我們民族的道德素養(yǎng)盡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件榮幸的事。
作者簡介:
陳文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中區(qū)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