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要】 目的:探討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對手術麻醉效果及術后恢復的影響。方法:將在筆者所在醫(yī)院行手術治療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平均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干預組采取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觀察對比兩組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結果:就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而言,干預組分別為(4.04±1.01)min、(11.27±2.05)min、(13.41±2.31)min,早于參照組的(5.87±1.14)min、(17.03±2.11)min、(22.79±2.14)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躁動發(fā)生率而言,干預組為9.76%,較參照組31.71%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蘇醒時干預組患者收縮壓(132.19±4.02)mm Hg、舒張壓(84.23±3.41)mm Hg、心率(74.51±2.87)次/min,較參照組的(141.38±4.09)mm Hg、(92.41±3.51)mm Hg、(82.68±2.76)次/min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手術麻醉患者,給予其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效果理想,降低躁動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并改善其麻醉蘇醒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蘇醒期專項護理; 手術麻醉; 臨床效果; 術后恢復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5-00-02
手術治療過程中,多采取全身麻醉方式,但是在蘇醒期,很多患者各項生理指標恢復緩慢,存在諸多危險因素,因此必須創(chuàng)新護理模式。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對手術麻醉效果及術后恢復的影響,現(xiàn)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5月-2017年5月,將在筆者所在醫(yī)院行手術治療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和排除標準:(1)無手術禁忌證患者;(2)排除孕婦及合并精神障礙患者;(3)排除呼吸系統(tǒng)障礙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1例。所有患者ASA分級為Ⅱ級,均實施腦外科手術治療。參照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24~61歲,平均(44.73±1.92)歲,其中腦外科手術14例,骨科手術17例,胸外科手術10例。干預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23~60歲,平均(45.16±1.42)歲,其中腦外科手術15例,骨科手術18例,胸外科手術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臨床比較?;颊呔炗喼橥鈺?,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實際病情,優(yōu)化手術治療方案,手術結束后將患者安全轉移至病房,并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等待患者蘇醒,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干預組采取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完善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開展麻醉宣講工作,向患者詳細介紹麻醉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重點介紹感官異常情況,同時告知患者術后會留置導尿管或胃管,說明上述操作的必要性,并對會出現(xiàn)的不適情況進行說明。通過宣講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建立完善的心理防御機制,緩解麻醉蘇醒期的恐懼或緊張情緒[1]。
1.2.2 術后合理鎮(zhèn)痛 在手術過程中,操作人員充分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鎮(zhèn)痛方案,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同時隨著時間推移,麻醉藥物效果逐漸減退,傷口痛感明顯,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向醫(yī)生反應患者情況,給予患者有效的鎮(zhèn)痛藥物,若條件允許可使用自控鎮(zhèn)痛泵,有效緩解患者痛感,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1.2.3 強化術后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遵循“舒適護理”理念,患者轉入病房后,合理調整患者體位,協(xié)助患者去枕平臥,不得出現(xiàn)器械或體位壓迫血管或神經的情況,同時監(jiān)督患者呼吸、血壓等情況,若出現(xiàn)異常做好記錄并告知醫(yī)生[2]。并且護理人員合理控制患者體溫,室內溫度以22 ℃~24 ℃適宜,此外還應重點預防意外事件發(fā)生,設置圍欄,防止墜床情況發(fā)生。
1.2.4 監(jiān)測患者動脈血氣 全麻患者術后容易出現(xiàn)上呼吸道梗阻或通氣不暢等情況,主要由于藥物殘留所致,若癥狀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則會進一步發(fā)展為高碳酸血癥或低氧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煩躁或頭疼,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人員對患者動脈血氣進行監(jiān)測,并分析患者呼吸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改善患者蘇醒期質量。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術后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2)對比躁動情況,使用躁動評分,具體標準為0分:無躁動,患者肢體平穩(wěn);1分:臨床檢查和操作過程中存在肢體躁動,給予適當安慰后可緩解;2分,無任何刺激時出現(xiàn)躁動,并試圖拔出引流管,需醫(yī)護人員進行制動;3分:出現(xiàn)強烈掙扎情況,需多人合作強制制動,躁動發(fā)生率=1分發(fā)生率+2分發(fā)生率+3分發(fā)生率[3]。(3)對比蘇醒時血壓、心率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就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而言,干預組均早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全身麻醉在手術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保證手術順利開展,但是全麻后患者麻醉恢復較為復雜,且蘇醒期間患者病情較為特殊,極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須針對患者蘇醒期實際情況,開展科學合理護理干預工作[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就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而言,干預組的早于參照組(P<0.05);躁動發(fā)生率、蘇醒時收縮壓、舒張壓、心率低于參照組(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全麻患者蘇醒期容易出現(xiàn)躁動情況,主要表現(xiàn)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及多種不當肢體動作,會對患者各器官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手術操作對患者臟器擾動較大,若患者伴有蘇醒期躁動,則會誘發(fā)活動性出血,也會出現(xiàn)導尿管或胃管被動拔出[6-7]。蘇醒期躁動發(fā)生原因主要分為兩方面,其一為患者對麻醉及蘇醒期具體情況了解不多,未做好心理準備;其二為隨著時間推移,麻醉效果消退,患者痛感逐漸明顯,加之診療操作刺激,出現(xiàn)躁動情況[8-9]。針對上述情況,蘇醒期護理模式加強躁動干預,術前進行宣講,重點介紹蘇醒期躁動情況,幫助患者建立完善的心理防御機制,緩解患者應激行為,同時合理應用鎮(zhèn)痛藥物,保證術中鎮(zhèn)痛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并在術后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科學鎮(zhèn)痛,避免躁動情況發(fā)生,但孫琳[10]等研究結果顯示,對全麻患者給予術前宣傳效果不佳,患者蘇醒時間遲緩,蘇醒時心率值超過正常水平。第二,在護理工作開展中,護理人員重視動脈血氣監(jiān)督,并觀察患者呼吸情況,務必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并與醫(yī)生進行及時溝通,制定科學的干預方案,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第三,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注重舒適護理,合理調整患者體位,避免出現(xiàn)壓迫神經或血管情況,同時做好保溫工作,對病房溫度進行調整,緩解噪音、寒冷或光照等條件刺激,為患者營造舒適環(huán)境[11]。王春瑛[12]在研究中選取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重點開展躁動干預工作,干預后患者躁動發(fā)生率為7.14%(3/42),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針對手術麻醉患者,給予其蘇醒期專項護理模式效果理想,降低躁動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并改善其蘇醒期質量,值得推廣。但是本次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小,研究結果有待于進一步證實,后續(xù)研究應擴大樣本容量,盡量保證研究結果的全面性。
參考文獻
[1]南寧,郗春梅,張大志,等.細節(jié)護理在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海南醫(yī)學,2015,27(13):2019-2021.
[2]廖禮平,王曙紅.全身麻醉術后患者蘇醒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2):61-63.
[3]錢淑英,胡禮宏,徐霞,等.不同時程七氟烷吸入全麻在肝癌根治術后蘇醒期的觀察和護理[J].浙江醫(yī)學,2015,37(1):80-82.
[4]徐振海,陳學玲,云玉慧,等.右美托咪定對全身麻醉術后蘇醒期躁動病人的鎮(zhèn)靜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8):982-984.
[5]方琳潔,殷小容.耳聾患兒術后麻醉蘇醒期疼痛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4):366-368.
[6]徐惠,殷小容.全身麻醉術后患者麻醉蘇醒期寒戰(zhàn)的觀察及護理干預[J].華西醫(yī)學,2016,31(2):361-363.
[7]吉士莫爾牛.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a01):33-34.
[8]王春瑛.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7,38(7):847-850.
[9]張海燕,楊婷.30例應用Supreme喉罩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5,21(2):57-58.
[10]孫琳,朱丕雷,王珊珊,等.全麻蘇醒期保溫護理對患者麻醉及應激狀況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8):84-87.
[11]鄒雪芹.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5,17(9):957-958.
[12]王春瑛.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7,38(7):847-850.
(收稿日期: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