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健
摘要:本研究依據(jù)跨文化交際適應理論,通過對50份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研究在校大學生對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求情況。據(jù)分析,主要指出兩種能力需求之間的相關關系,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在時代變化中本科生對語言學習實用性和工具性的認識,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需求分析 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 統(tǒng)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1-0138-02
一、研究背景
喬姆斯基在語言學層面提出了“語言能力”與語言行為的區(qū)別,認為前者是內化的語言規(guī)則,而后者是實際的語言表現(xiàn)(Chomsky,1965)。但是不少語言研究學者認為這種理論的語言能力觀過于狹隘,因此以海姆斯為首的語言學家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主張將能力與運用結合在一起。雖然海姆斯提出的交際能力觀點擴大了研究語言的范疇,但是他的理論也只是一個理論框架,這就使得后續(xù)有很多語言學家和各個不同的學科的研究者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彌補。
而需求分析起源于特殊用途英語教學,指通過訪談、觀察和調查問卷等研究手段分析需求的方法。需求分析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目前情景分析;目標情景分析和學習情景分析。本文主要從主觀學習情景分析學習者的內在需求。
二、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
本文主要參考史興松(2014)的研究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第一部分為背景知識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等。第二部分采用五級李克特量表形式調查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需求情況,1到5代表“非常同意”到“極不同意”。研究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主要采用SPSS軟件和Eviews軟件。除基本數(shù)據(jù)描述性分析之外,主要對于強相關的變量做線性回歸,以揭示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本科生,問卷發(fā)放以商學院和經金學院為主。問卷采用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相結合的隨機發(fā)放方式,共回收問卷63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79%。參與調查的研究對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三、結果分析
線性回歸模型側重考察變量之間的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并通過線性表達式即線性回歸方程來描述其關系,進而確定一個或幾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程度。本文采用一元線性回歸,建立回歸方程如下:
y=β0+β1x+ξ
首先利用SPSS對兩個變量進行相關性檢測,總體樣本50參與檢測,兩者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為0.804>0.8為強相關,在95置信區(qū)間下sig值為0.00<0.05說明兩者相關性顯著。然后對回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中F統(tǒng)計量為88.00,sig值0.00小于95置信區(qū)間顯著性水平0.05,所以該模型是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即兩種能力需求關系間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
表2 語言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需求回歸分析
a.Dependent Variable:跨文化交際能力
表2給出了回歸模型的常數(shù)項和語言能力的偏相關系數(shù)為4.282和0.804。變量的偏回歸系數(shù)t值分別等于3.468和9.381,sig值都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認為偏相關系數(shù)β1顯著不等于0。于是得到回歸方程如下:
y=4.282+0.804x+ξ
即:跨文化交際能力需求=4.282+0.804×語言能力需求+ξ
結果統(tǒng)計對語言能力不足的同意度達到62%,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64%,這就說明本科生的兩種能力水平都不夠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在兩種能力的選擇中,66%的研究對象更傾向于語言能力,這一結果與史興松(2014)年以工作環(huán)境為主的研究結果正相反。
四、結語
在國際化交流不斷加深,跨國貿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際人才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對于這類人才的社會需求也不斷提升。因此,學校不僅要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而且要注重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從理論到實踐,從重語言能力到重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以西安外國語大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本科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語言能力需求做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在學校期間,對兩種能力的需求呈正相關關系,而且學生更加重視語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的實用性。但是,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基數(shù)小,存在一定局限性,所得結論仍需更客觀的數(shù)據(jù)和研究方法的論證。
參考文獻: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MA:MIT Press,1965.
[2]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Pride& 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m,1972.
[3]史文松.外語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社會需求分析[J].外語界,2014(6).
責任編輯: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