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蕾 楊青青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科學教學也成為小學的重要科目之一??茖W教學的開展,不僅改變著學生的思考方式,也對其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如何高效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成為每位科學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將針對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高效使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科學;微課;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7-0173-01
1.引言
正確認識微課,認識什么是微課,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的位置,恰當?shù)乩梦⒄n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進行教學,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有助于學生對地球與宇宙領域內(nèi)容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地球與宇宙的探究熱情,發(fā)展空間想象、模型思維、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yǎng),初步建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自然觀,以及人地協(xié)調(diào)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2.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具體知識點,以短小的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組織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的,時長較短的教學案例片段或視頻。微課使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的表達更直觀,更易被小學生理解,使得更多的小學生增加收獲感。
3.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3.1 微課教學讓知識更加生動直觀。
小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尤其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探索欲望強這兩點要善加利用。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的時候,將微課教學科學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音頻或視頻的形式更加直觀、生動地將所學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征,滿足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求欲望。尤其是在進行科學教學課程內(nèi)容的講解時,其中有些內(nèi)容難度比較大,具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性。但是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能力還很有限,生活經(jīng)驗也不豐富,因此難以真正地掌握文本內(nèi)容所呈現(xiàn)的科學知識。利用微課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基本內(nèi)容,也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在實際當中進行良好的運用。
3.2 精心編排原創(chuàng)資料,精致導入。
小學生可以是微課素材資源的提供者,可以簡單參與微課的制作。例如,讓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隨手拍攝物體的運動、動物的活動、植物的生長、太陽的東升西落等。不要小看這些小學生的積極性,只要教師按時布置觀察與記錄任務,他們提供的資料是很豐富的。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提供的多角度、貼近生活和科學現(xiàn)象的第一手資料編輯微課。教學導入時,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其中,對他們是一種激勵,可以起到自我強化的作用,也激發(fā)了他們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從而對當節(jié)內(nèi)容產(chǎn)生感興趣。例如,講到《生物的多樣性》這一課時,可以讓小學生利用家長的手機,拍攝生活中的動植物,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拍攝成照片或視頻,提供給教師,教師編輯成微課,在課堂教學導入階段展示。用這些資料制作的微課,讓課堂充滿親和力。作為教師應尋找機會滿足表揚拍攝者,使他們有深入探究更多知識的愿望,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教師還可以將這種微課資源上傳網(wǎng)絡共享,方便學生在線上再觀看。
3.3 微課映現(xiàn)規(guī)范化操作,讓學生掌握變得準確。
教師反復演示實驗室儀器的操作要領,難免會出現(xiàn)厭倦。利用微課介紹科學課程儀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多次播放,不厭其倦。微課還可以重點減少人為的失誤,例如,酒精燈的使用、蒸發(fā)皿的使用等。將微課資源上傳,沒有看清、聽清楚的學生,還可以在課外自己控制,進行細致模仿使用。微課所涉及的內(nèi)容可以是講授全部內(nèi)容的“碎片”“點”。教師在課前要做到精煉組織,緊緊圍繞教學三維目標設計展開,做到思路清晰,設計巧妙,起承轉(zhuǎn)合自然協(xié)調(diào),銜接順暢,形成整體。有配音的微課,配音者語言要力求簡潔,表述連貫準確,條理清晰,不能繁瑣。微課播放的,不能是資料的堆砌,而是資源的合理組合。否則,微課的效果就會事倍功半。
3.4 微課教學夯實科學理論基礎。
我們都知道,因為小學科學科目的特殊性,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理解難以真正掌握科學教學的本質(zhì)。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在進行操作實踐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只有讓學生真正地從理論層面上理解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地將自己所學到的方式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科學地運用微課教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不斷積累自己所學習到的科學知識以及這些知識在生活當中的運用,從而反復地進行學習、鞏固,甚至是反思,那么學生就一定能夠高效地掌握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探究思維。
4.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微課”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產(chǎn)物,“微課”運用于小學科學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都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需要指出的是,“微課”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僅僅是輔助教學的作用,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服務的,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走入本末倒置的誤區(qū)。
參考文獻:
[1] 高翔,葉彩紅.小學科學微課程開發(fā)的設計與實踐運用模式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6):69-74.
[2] 周孟松,黃智蓮.生活化設計在科學微課教學的探索與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9(03):115-117.
[3] 黃愛弟,邵劍.淺談《科學》微課制作——以Class為例[J].亞太教育,2016(13):28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