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禮
【關鍵詞】 農村小學;學困生;成因;轉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4—0048—01
學困生是由于家庭、學校教育的疏漏或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表現在思想品德、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紀律約束一方面或幾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并結合實際調查,筆者就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以及轉化策略作如下簡單的剖析。
一、學困生的成因
1. 家庭教育方面。首先,父母素質偏低,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卻教子無方;有的對子女嚴格要求過少,溺愛嬌縱過度,或“嘮叨”或“無言以對”,導致孩子自由散漫。其次,學困生大多是農村留守兒童,孩子與父母溝通有障礙,孩子的思想有波動,父母忙于生計,疏于管教和關心,托爺爺奶奶或親戚看管,他們溺愛孩子缺乏嚴格管理,放縱了孩子的行為。
2. 學校教育方面。教育方法失當造就了學困生,老師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常常表現在:隨意批評,肆意挖苦,不留自尊;只知訓斥,不知言傳身教,缺乏教育耐心;告狀家長,轉嫁教育;放任不管,自生自滅;更有甚者變相體罰學生……
二、轉化策略
1. 精心觀察,善于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長期的教育教學經歷和班級管理經驗告訴我,每一個學生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其閃光點,學困生跟其他學生一樣也有很多優(yōu)點,只是由于平時他們缺點暴露太多,甚至經常被我們無形放大,不經意間閃光點就被我們忽視了。為此,我們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相信任何一個學困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在工作中,每當遇到學困生我就認真觀察,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我并不是一無是處,我身上也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老師還是關心我的,同學還是信任我的?!?/p>
2. 用愛打開學困生的心鎖。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感化?!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好教育作用。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必須讓愛溫暖學困生的心靈。對學困生要多關心、嚴要求、不偏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3. 努力為學困生補齊短板。學困生由于長期的知識斷層、能力斷層,上課時很難跟上進度,全部消化課堂知識。所以,對學困生的課后輔導是必須進行的。為此,我利用每天早到校的那段時間,針對學困生昨天上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輔導和梳理,幫助學困生掃清前進障礙,逐步補齊基本知識的短板。我們一天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可能每天都把班里所有學生的作業(yè)檢查一遍,但學困生的家庭作業(yè)必須天天檢查,我們不是不相信他,而是要督促他,在檢查作業(yè)中發(fā)現問題,及時給學生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只要長期堅持,定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同時,我們的無私奉獻也會掃清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實踐型的心理輔導。
4. 建立別樣的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學困生的思想是復雜的,轉化工作是艱巨的。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教育好學生,必須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方位、多層次、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需要班主任用愛去動其情,以理去曉其心;需要班主任與課任教師的緊密配合和相互支持,還需要家長積極參與到教育子女的工作中來;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和愛護。否則,就會出現“學校+家庭+社會=0”的現象,轉化工作將有可能功虧一簣。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尤其是與學困生的家庭之間的溝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等,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系。能成為學困生的學生,絕對與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脫不了干系,有的父母把他們的責任僅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當得知子女成績差時,教育方法粗暴簡單打罵一頓,一般學困生的家長都不大原意參加家長會,認為子女成績差沒有面子面對老師及其他家長,所以召開家長會顯然不能有效地與這些家長進行溝通。雖說有校訊通、微信、qq群這些平臺,可我始終覺得它冷冰冰的,沒有一點人情味。于是,我試著為每個學困生制作了一張精美的家校聯系卡,把孩子一周的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當然盡量不告狀,多講孩子的點滴進步,這樣家長和孩子都比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學生帶回,下周一學生帶來家長的反饋信息,一個學期下來,我的溫暖傳遞感動了家長,也感化了我們的學困生,他們與我更加親近。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