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專科
摘 要:習作水平的高低體現(xiàn)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教好學生寫作,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讀寫訓練相結(jié)合。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需要學生投入到生活中去,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豐富自己的情感,以此獲取豐富的習作素材。這樣,寫作時才有事可寫,有景可描,有感可發(fā),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
關鍵詞:作文;興趣;閱讀;積累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關于作文,古代早有“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fā)”等說法。教好學生寫作,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讀寫訓練相結(jié)合。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需要學生投入到生活中去,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豐富自己的情感,以此獲取豐富的習作素材。這樣,寫作時才有事可寫,有景可描,有感可發(fā),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據(jù)筆者教學實踐,在指導學生作文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走近生活,真情實感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笨梢哉f,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即作文的源泉。如果沒有生活的積累,沒有現(xiàn)實的觸發(fā),學生的寫作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學生要積累素材,首先要“見”和“思”,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觀察。然而,學生生活是單調(diào)的,在學校校紀班規(guī)約束下,每天讀課本、做作業(yè)、考試、放學參加特長班培訓,孩子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指導學生走進生活,拓展生活空間,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并調(diào)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使他們觀察、體驗奇異的自然景物、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多彩的校園生活,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如:引導學生體會學校生活的精彩,在學習的同時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仔細觀察思考,如各種人的職業(yè)、愛好、性格、對生活的追求,喜怒哀樂的表情。其次,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間,帶領學生接近自然,了解更廣闊的生活,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然、生活的美,如在家里的花盆種上自己喜愛的植物,仔細觀察它的生長變化……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去作調(diào)查研究,有條件的還可以同家人一起去遠足,參觀游覽一些名勝古跡等等。如此學生便覺得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
二、拓展閱讀,豐富知識
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親自經(jīng)歷,所以,閱讀是獲得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對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有極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課內(nèi)課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從而見多識廣。
首先,閱讀能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非寫不可的強烈沖動。成都萬慶華老師帶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小說,在寫作之前,帶著孩子研究相關的書籍,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明白寫作技巧……這樣,孩子們的寫作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梢?,學生有了寫作動機,他們就會主動從讀中學寫,最后也就讀得多,寫得好了。
其次,閱讀可以加強語言積累,建立自己的語言倉庫,如果經(jīng)常翻一翻,偶爾用一用,慢慢地,這些語言材料就成為自己語言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寫作時就會意到筆隨。
三、重視周記、勤寫日記
心理研究表明:寬松、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產(chǎn)生親和力和積極的情感。周記是學生個體情感的體驗和表達,是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有效渠道。此時,學生的寫作處于心靈自由的狀況,能自由地表達真實的感受,抒發(fā)真情實感。這就避免了教師課堂上有意識強迫式的作文訓練,更好地讓學生打開心靈、敞開心扉。日記也是如此,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抒寫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而不受拘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而且長期堅持寫日記,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積極評價保持動力
小學生寫作文,猶如娃娃學步,對于作文初學者,最需要的是老師真誠的賞識和贊美。所以,在學生習作后,老師做好學生習作的“第一讀者”。在第一時間,贊一贊學生習作中的亮點,溫柔地指出其中的“美中不足”,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批閱時,教師可刻意針對個體水平不同的學生對習作相互點評,當面點評當面交流。這樣,使學生在自己今后的習作中盡量避免點評中的問題,既做到了作文的面批,又開發(fā)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在“互評”中產(chǎn)生興趣,并有效促進學生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的相互轉(zhuǎn)化。
教學實踐證明,積累之于寫作就如“米之于炊”。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材料,積累佳詞美句,積累美詩美文,有了豐厚的積累,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讀寫訓練,就有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參考文獻:
[1]龔肇蘭.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
[2]劉永江.作文教學必抓根本:從評去年高考作文試題談起[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1).
[3]翟宗惠.我是怎樣引導學生作文的[J].安徽教育,1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