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端奇
摘 要:本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測量物質的密度實驗的教法進行了比較,探討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能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是否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以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教法點評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1-048-1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測量物質密度實驗這一節(jié)課的主線是密度公式ρ=m/V,教師可以圍繞對兩個量m、v的測量展開教學,從設計m、v的測量順序引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法一】
(一)問題引導
想知道自行車上的螺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那么我們可以用測量什么的方法來鑒別?
(二)探究新知
活動:實驗1測金屬螺母的密度
1.實驗的原理:ρ=mV;教師:用什么儀器測量螺母的質量和體積?
2.測量工具:天平和量筒。介紹量筒的使用:①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②觀察方法;③正確使用;④適量的含義是什么?(教師講述)
3.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金屬螺母的質量為m;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為v1;③將金屬螺母放入水中,記下水和螺母的總體積為v2;④算出金屬螺母的密度ρ;⑤表達式:
學生實驗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
根據(jù)密度表查找金屬螺母是由什么物質組成的。
分析:如果在密度表中找不到一個與金屬螺母密度相同的數(shù)值,你認為原因可能是什么?
學生討論:①如果先測金屬螺母的體積會使測量的密度偏大還是偏小?②如果測量的是木塊應該如何處理?
【點評】
1.教師的教學,空洞、乏味,學生的操作,生搬硬套。2.直接給出實驗步驟是為了實驗而實驗,教師的包辦代替,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3.表達式填壓給學生,錯失提升學生能力的時機。4.為了討論而討論。
【教法二】
(一)問題引導
想知道自行車上的螺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那么我們可以用測量什么的方法來鑒別?
(二)探究新知
活動:實驗1:測金屬螺母的密度
問題1:實驗的原理是什么?ρ=mV (學生)
問題2:測量工具是什么?如何測量的體積?
介紹量筒的使用:①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②觀察方法③正確使用。
問題3:適量的含義是什么?出示圖片(或教師演示)學生總結含義。
問題4:先測哪個物理量?為什么?
問題5:如果先測金屬螺母體積會影響哪個物理量的測量?如何影響?(教師演示過程不必測出數(shù)據(jù),學生分析)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金屬螺母的質量為m;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為v1;③將金屬螺母放入水中,記下水和螺母的總體積為v2;④算出金屬螺母的密度ρ。
學生實驗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
問題6:金屬螺母的密度ρ是怎樣計算的?表達式是什么?
學生討論:①根據(jù)密度表查找金屬螺母是由什么物質組成的;②如果在密度表中找不到一個與金屬螺母密度相同的數(shù)值,你認為原因可能是什么?③如果測量的是木塊應該如何處理?(圖片展示或演示)
【解析】
上好一堂物理實驗課要注意以下十個方面:一是要由原理公式引領實驗;二是要由演示或圖片讓學生自己得出含義,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要由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四是要由學生的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表達式;五是學生的討論、教師的設問要有計劃,有梯度;六是表達式填壓給學生,會錯失提升學生能力的時機;七是要由原理公式引領實驗;八是要通過教師的問題設計引出問題,引出學生的思考,避免教師包辦代替;九是討論要自然生成;十是操作步驟要科學、合理,以減少實驗誤差。
總之,教學設計應針對不同的課型和不同的學生。新課標理念下和傳統(tǒng)理念下的設計應有所不同。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抓住主線ρ=mV,圍繞m、v兩個量的測量順序引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體現(xiàn)探究式學習和主動獲取知識,而不是為了探究而探究,為了討論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