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祥榮
摘 要:課堂觀察力是教研員的必備素養(yǎng)。具體體現為:從教學活動結構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主張;從教學內容整合看執(zhí)教者的課程意識;從教學過程實施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技能;從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智慧。
關鍵詞:課堂觀察;教學主張;課程意識;教學技能;教學智慧
課堂觀察,指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憑借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出相應分析的一種知覺活動。[1]課堂觀察力,指對課堂觀察的能力。課堂觀察常用于教研員的教研聽課,其目的有兩個:一是指導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以促進教師的成長;二是了解課堂教學現狀,為自己開展教學研究收集第一手的教學信息。不論哪一個目的,課堂觀察力是教研員的必備素養(yǎng)。筆者就教研員的課堂觀察力,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談談個人的粗淺認識。
1 從教學活動結構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主張
教學主張,指教師對學科課堂教學實踐的個性化見解。它可以是一種教學思想,如特級教師竇桂梅在文本閱讀教學中的“三個超越”;也可以是一種教學程序,如教育專家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還可以是一種教學風格,如特級教師于永正的幽默教學藝術;等等。這里列舉的都是名師,對于一般教師,絕大多數都說不出自己的主張,因為他們沒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概括并提煉,或者說,缺乏這種概括并提煉的能力,這也正是制約一般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瓶頸。實際上,他們有著潛意識的教學主張,而從課堂教學活動結構可以看出執(zhí)教者的教學主張。 下面以某教師執(zhí)教《光的折射》課例來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為以下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課題導入:演示放入水杯中的鉛筆在水面處出現“折斷”現象,然后演示一束激光從水面進入水中在水面處發(fā)生偏折現象,讓學生感知“光的折射”現象;
(2)概念建構:讓學生依據演示實驗說出“光的折射”定義,教師在此基礎上提出“光折射時遵循這樣規(guī)律”的問題;
(3)探究規(guī)律: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的對“光的折射規(guī)律”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注意指導;
(4)歸納規(guī)律:學生以與交流的方式來描述“折射規(guī)律”,教師加以歸納;
(5)回歸生活:學生以討論的方式來嘗試解釋“為何又能看見硬幣了”的小實驗、鉛筆在水杯中“折斷”、“池塘的水變淺”、“海市蜃樓”等生活現象,教師適時點撥;
(6)課題小結:學生自主小結。
在上面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設計總體思路為:先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接著開展合作探究性的認知活動,然而把所獲取的認識用于解釋生活。其中生活是主要的學習資源,合作探究是主要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是教學目標的落點。據此,該教師的教學模式就可以概括并提煉為“以生活為基點,以探究為支點,以建構為落點”的教學主張。當然,也可以提煉為“以探究促成長”的教學主張,后者與前者相比,僅是少了“生活”內涵。實際上,物理是反映自然生活的學科,“生活”二字可有可無。
2 從教學內容整合看執(zhí)教者的課程意識
課程意識,指教師對課程的敏感程度,它蘊涵著教師對課程理論的自我建構意識、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意識等幾方面[1]。課程意識與教學意識相比,兩者有著一定的區(qū)別,教學意識是更多地關注教學技術問題,而課程意識則更多地關注教學價值與功效問題。
課程資源不同,其教學價值功效也不同。如“速度”概念的建立,教材是選擇百米賽跑的圖片作為教學素材。觀察賽跑前階段,可以通過在相等的時間內比較路程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觀察賽跑全階段,則可以通過在相等的路程內比較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教材就是以這個素材來建立速度公式v=■。對這個公式,學生會感到突然,定量描述來的太快。如果增加自行車和汽車在不等的時間里運動路程也不等案例來引導學生比較運動快慢,那么就有可能促使學生形成比較單位時間里兩者的運動路程比較運動快慢的比較方法。顯然,這就是速度公式的形成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學生對速度的理解思維就會由定性描述過渡到定量描述,這樣,速度公式的建立自然水到渠成。從課程資源教育價值與功效方面來分析,教材中百米賽跑案例只能啟迪學生“同中辨異”的比較思維,但對速度概念公式的建立卻有所欠缺。而增加比較自行車與汽車運動快慢的案例,不僅能啟迪學生“異中求同”的比較思維,而且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速度公式。從課程意識來看,教材案例更多關注的是健康生活與競技精神教育,而增加的案例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由此可見,在課堂觀察中,從教學內容整合可以看出執(zhí)教者的課程意識。
教學內容整合,這里指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完善與優(yōu)化,其中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教學內容整合與教學藝術方面,一般為三種境界:一是局限教材解讀教材,它關注的是課題知識目標,其課程意識就是“教書意識”,實際是沒有意識;二是補充教材挖掘教材,它關注的是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其課程意識為“授課意識”;三是優(yōu)化教材用活教材,它關注的是課程的三維目標,其課程意識為“育人意識”。至于“育人意識”,如上面分析闡述,還有著豐富具體的涵義。
3 從教學過程實施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技能
教學主張與課程意識是指導教學實踐的一種主導思想或方向標。如果把教學比作戰(zhàn)爭,教學主張與課程意識就是一種戰(zhàn)略,而教學技能就是戰(zhàn)術。戰(zhàn)術是戰(zhàn)略的依托,不講究戰(zhàn)術,再好的戰(zhàn)略也不能致勝。同樣,不講究教學技能,再先進的教學主導思想也不能成為優(yōu)課。
關注執(zhí)教者的教學技能是課堂觀察的基本點,尤其是一線教師,他們往往視為主要聽課任務,教態(tài)、語言、板書、知識講解、實驗技能、解題引導等課堂細節(jié)都是課堂重點觀察的方面,然而不足的是,他們不能把這些具體的教學過程行為與執(zhí)教者的教學主張或課程意識聯系起來審視,在評課中只能就事論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上升到理論層面。作為教研員,他要求必須站在執(zhí)教者的教學主張或課程意識的戰(zhàn)略高度來審視其教學藝術,既要關注細節(jié),更要關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種大的環(huán)節(jié)。如某教師在“光的折射”課題中,為引導學生探究折射成像問題,他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讓學生先后觀察一有色球放在桌面和置于矩形玻璃缸的水中,引導學生發(fā)現至于水中球變小了。然后要求學生分別畫出人眼觀察水中點光源與線光源的光路圖,最后要求學生回答下面問題: ①人眼看到的是實際的點光源還是點光源的像?②折射成像是虛像還是實像?是放大的像還是縮小的像?③用鋼叉叉水中的魚,怎樣瞄準才可叉中?課堂活動的形式完全是學生的自主與合作探究。上面活動設計,蘊含著教師的啟發(fā)性引導,融觀察、作圖練習、問題思考、解釋生活現象為一體,既吻合學情,又遵循學生的認知與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很強的技術性。教學技能,從美學角度衡量,又指教學藝術。同樣是語言表達,有平鋪直敘與生動形象之分,同樣是直觀教學,有靜態(tài)單調與動態(tài)鮮明之分。如果該教師的教學主張是“以探究促成長”,或者課程意識為“物理學科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那么這就是有思想靈魂的教學藝術。
4 從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智慧
教學方式,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而促使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形式、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總稱[1]。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指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或技術、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或方式、手段或程序等而形成的一種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如“先學后教”方式,就是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論,同時突破傳統(tǒng)教學程序的創(chuàng)新,以“導學案”為抓手的課堂自主學習方式,就是“自主學習理論”并改進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而“兒童玩具在實驗中的妙用”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學手段方面的創(chuàng)新。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既依賴于教師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又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經驗,更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智慧,因此,從觀察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就可以看出執(zhí)教者的教學智慧。下面舉例說明。
某物理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都會引入一段“小插曲”——學生講評作業(yè)。該教師把全班學生分為兩半,教師輪流批改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學生的作業(yè)則由其他學生批改,但每個學生只批改一本作業(yè),然后以抽號的方式抽選三位學生講評自己所改的作業(yè),并且鼓勵未抽到的其他學生上臺講解前面沒講到的問題。這種“互改互評作業(yè)”的教學方式,看是教師“偷懶”,但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其中蘊含著教師的大智慧。其一,它能很好地促進一半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為了作業(yè)講評中展示自己,每一個承擔作業(yè)批改任務的學生都會在批改前努力弄通作業(yè)中的每一道題,而且還會探求不同的解法,確實弄不懂也會主動請教他人。其二,作業(yè)批改質量遠勝于教師批改。學生僅批改一本作業(yè),其認真細致行為遠超過教師,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屬于名符其實的詳批詳改。其三,提供了學生課外互相學習的平臺。批改者可以從好的作業(yè)中獲取新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乃至學習規(guī)范書寫格式,被批改者又可以從好的批改者那里得到補缺補漏。另外,學生由作業(yè)批改經歷會體驗教師的辛勞從而增進對教師的崇敬情感,由講評作業(yè)的經歷可以訓練學生的演講能力,同時由講評的欣慰感和成功感又會誘發(fā)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梢?,簡單的一種教學改革,卻蘊含著“大道至簡”哲理。
教研員的課堂觀察力,它既反映著教研員對課堂教學現象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也反映著教研員課堂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同時又體現著教研員在教育教學理論與課堂文化方面修養(yǎng)水準。只有勤于學習、勤于實踐和勤于研究,教研員方能形成良好的課堂觀察力。誠然,一堂課,它具有諸多的觀察點,筆者僅以幾個觀察點來論述觀察力,期望讀者能見葉知秋。
參考文獻:
[1]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