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 祁微微
語境即言語環(huán)境,包括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它是閱讀理解的關鍵。只有結合語境,對文本進行正確、深入的解讀,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真正讓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花開有聲,香味更濃。
文本中的每一句話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同上下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的還聯(lián)系非常緊密。這些有關聯(lián)的語句相輔相成,共同表達著某個意思,甚至有些語句脫離了上下文就會出現(xiàn)重大的歧義。因此,我們在理解句子,特別是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時,一定要把它放置在文本中研讀,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它的含義。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船長》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遇險即將沉沒的時候,指揮乘客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隨船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如果孤立地看,這句話多么殘暴??!可是通過聯(lián)系下文,我們便會有深刻的理解。上文寫“諾曼底”號輪船因事故正在下沉,船上的乘客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無法安全轉移,船長命令大副拿槍維持秩序;下文寫到乘客都獲救了,可船長卻隨輪船深入了海底。這樣,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船長的鎮(zhèn)定、果斷以及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依據(jù)上下文語境,是我們正確解讀文本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把某句話孤立地摘出來理解,而應該把它們放入文本之中,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準確理解語言含義。
任何文本的產(chǎn)生都有它特定的情境,如時間、地點、場合以及人物的身份、思想、素質和心態(tài)等。這些情境因素是文本內容的一部分,對文本的理解至關重要,但它們又游離于文本之外,這就是所謂的“情境語境”。在閱讀教學中,強調情境語境的參與,對文本的理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以文本為“本”,還要努力把文本還原到情境語境中,從而讓我們的語文閱讀更加準確而深刻。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五頭牲口全部殺掉充饑的事。在殺掉大騾子后,有這樣一句話:“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彭德懷推開警衛(wèi)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fā)火道:‘我吃不下,端開!’”騾子是他要殺的,可此時為什么要發(fā)這么大的火呢?因為彭德懷同大騾子有著非常親密的關系:1934年10月17日,紅軍乘迷霧從江西瑞金向西踏上茫茫征途。那個時候,大黑騾子就跟隨著彭德懷,一路連破三道封鎖線,鏖戰(zhàn)湘江,二渡赤水,攻桐梓、打遵義,搶金沙江,渡大渡河,翻大雪山……大黑騾子一直陪伴在彭德懷的身邊出生入死,是老伙計,是老戰(zhàn)友。結合這些情況理解句子,就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更愛戰(zhàn)士的思想感情,體會到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如果說文本表達的是“什么”的話,那么情境語境向我們提示的便是“為什么”,是文本的深層內涵。在語文閱讀中,我們只有把文本還原到情境語境之中,才能更加準確地理解文本內涵。
文本的產(chǎn)生不僅有特定的情境,還有著特定的背景,特別是那些產(chǎn)生于特殊年代的作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忽視了文本背后的背景因素,就很難準確理解文本的意思,甚至會“誤解”文本。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的背景語境,把文本放到當時那個特定的時代,才能準確理解含義。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軍神》這篇課文,記敘了劉伯承同志在重慶一個德國人開設的診所里進行手術,拒用麻醉劑的事情,突出表現(xiàn)了他的堅強。劉伯承是誰呢?這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可就非常陌生了,這就需要結合文章背景語境進行深入理解。在教學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劉伯承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劉伯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劉伯承在參加討伐賣國賊袁世凱的戰(zhàn)斗中,右眼嚴重受傷后,做手術堅持不用麻醉劑。通過補充這個背景語境資料,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軍神”的偉大。
任何文章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在教學那些具有特殊時代背景的文章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背景語境進行解讀,這樣才能保證閱讀理解的正確和深刻。
語境是文本產(chǎn)生的沃土,它們與文本形成一個整體,但又游離于文本之外,容易被學習者所忽視。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結合語境解讀文本,把語言置于相應的語境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花開有聲,香味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