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鈺
摘 要:詩歌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體裁,意在用最充沛的情感以及最豐富的意象來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類感情世界,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無論是在傳統(tǒng)含蓄的東方,還是在情感熱切的西方,愛情始終是人類熱切歌頌的永恒主題。
關(guān)鍵詞:愛情詩;中西方;比較;差異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7--01
自古以來,不論東方還是西方,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贊美話題,而詩人將愛情與詩歌的完美融合,成就了文學史上的一朵瑰麗之花。然而,由于中西方語言、文化、傳統(tǒng)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了愛情詩在表達手法和內(nèi)容風格方面的種種不同。本文以李商隱《無題》與羅伯特 彭斯《一朵紅紅的玫瑰》為例,分別從抒情方式、詩歌內(nèi)容、體裁選擇三方面具體分析。
一、中西方愛情詩抒情方式差異
盡管東西方人在某些情感體驗過程中感受到的東西是相似或相同的,但中國詩歌在語言選擇上與西方詩歌截然不同。在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上,西方詩人喜歡熱情奔放的表達,中國詩人則往往喜歡含蓄委婉的表達。這是因為中國深受農(nóng)耕文明尤其是儒家禮教的影響,含蓄、內(nèi)斂、主張意會。同時,這和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為中國古典詩歌大多形式短小、講究格律,這就要求用最為經(jīng)濟的手法表達極其豐富的內(nèi)容。中國詩人聰明地選擇了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真切感受到了這種表達雅致深遠的語言魅力,于是逐漸有意識地形成了一種重視含蓄的美學傳統(tǒng)。比如,詩歌《無題》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皷|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含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shè)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而西方世界深受海洋文明的影響,熱烈、開放、富有探險精神,因此在愛情詩歌中能夠大膽地直抒胸臆,將愛慕之情、思念之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羅伯特 彭斯《一朵紅紅的玫瑰》
二、中西方愛情詩詩歌內(nèi)容差異
中西詩歌在表達內(nèi)容上有不同的側(cè)重點,西方愛情詩多以追慕愛人、贊美愛情為主要內(nèi)容。而中國愛情詩更加側(cè)重于表達戀人之間相思別怨和悲歡離合之情。眾多西方愛情詩大半寫婚約之前對愛的渴慕,稱贊容貌,訴申愛慕者居多。
在選取戀愛對象時,與西方詩人理想化、浪漫化、精神化的追求不同,中國詩人將戀愛對象表現(xiàn)在內(nèi)容上時具有現(xiàn)實性和世俗性的特征。正如李商隱《無題》中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就真實的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zhuǎn)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fā)脫落,容顏憔悴。
中國古代的愛情詩寫婚后的歡愉、離別的情思較多;西方人卻是寫婚前的傾慕與追求。所以中國的愛情詩內(nèi)容多是閨怨詩、送別詩、悼亡詩??傊鞣降膼矍樵姵錆M的多是輕松愉快的內(nèi)容,而中國的愛情詩則哀怨的成分居多。比如:王昌齡的《閨怨》;蘇東坡的《江城子》。
三、中西方愛情詩人物形象的差異
愛情詩,以愛情為主題,必定少不了愛人的形象。中西方古典時期的詩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勝枚舉,無一不是詩人愛慕,思念的對象。自然,詩人在詩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與其所營造的意境一樣,有著很大的差異。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女性人物總給人以水的感覺,好女子是柔情似水,壞女子也是水性楊花。但是最早在漢樂府民歌《上邪》中在我們最終發(fā)現(xiàn)中國女子的火性一開始就存在著。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獰o名氏《上邪》
后來過多的《閨怨》、《怨婦》充斥詩詞,這種外放的女性形象才慢慢地塵封以至消融了。雖然此類詩歌滿足了普通大眾一窺幽閣深閨的快意,得以了然思婦的愁悶與棄婦的哀怨,但是也遮蔽了古代婦女的諸多性情,這自然與中國東方古典文化的內(nèi)涵息息相關(guān),儒家文化的內(nèi)斂和內(nèi)涵別看作是道德和修養(yǎng)的象征。如柳永的《雨霖鈴》間接婉轉(zhuǎn)表達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shù)形象。因此,中國詩人在描寫愛情人物時,不直接表達愛的熱烈,而強調(diào)朦朧、婉約之美,需要讀者自己從時間上和空間上細細揣摩。
西方古典情詩大都詩風濃郁而熱情,詩人直接描寫愛慕的女性形象,重在贊美女性本身的外貌。究其原因,除了受西方海洋文化中帶有富于開拓性和直露的民族性格影響之外,宗教的影響力也非同一般,《圣經(jīng)》中亞當夏娃的故事深入人心,人們自然的對待男女之間的傾慕歡愛之情,認為這是人類最正常的感情表露,于是詩人們便可放心大膽的頌揚愛情,贊美戀人。比如:彭斯在《一朵紅紅的玫瑰》中所描述的
我愛你那么深切;
我會永遠愛你,親愛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就不難發(fā)現(xiàn)西方詩人在追求女性時很熱情,富于幻想,常常把她們比作天使、女神、明亮的星星、皎潔的月亮、燦爛的太陽等。
結(jié)語:
中西方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思想導致了中西方古代愛情詩歌在表達方式和意境等方面的差異,同時這些差異也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點。不過,人們追求美好愛情的愿望是亙古不變的,通過中西愛情詩的比較,我們在閱讀不同國家的愛情詩時就更容易理解其所表達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簡析中西愛情詩之差異及文化淵源》 蘇暉.
[2]《詩論》 [M]朱光潛,北京出版社2005.
[3]《中西詩本質(zhì)比較》[J] 馮嘵莉,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6.3.
[4]《英詩的境界》.王佐良[M].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1.
[5]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 田小娜. 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3(03).
[6]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探索[J]. 肖穎娜. 職業(yè)時空.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