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起鳳
摘要:目的:對學齡前的孤獨癥兒童引導式教育和融合教育,評價兩種教育方式對此類兒童社交障礙的效果。方法:選取孤獨癥兒童100例,分為教育組50例,予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方式,對照組50例,予一般結構化教育。治療前和半年后分別評測兩組兒童的ATEC評分,計算得分差值,以判斷對社交能力的產(chǎn)生的作用。結果:教育組半年后ATEC得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其中,感知覺和語言表達的改善情況較明顯,P<0.05。結論: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的方式,可有效幫助孤獨癥患兒健全人格,提高對周圍的感知及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進一步幫助患兒融入社會。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 融合教育 孤獨癥兒童 社交能力
孤獨癥是兒童期較為嚴重的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大多有缺乏興趣、較為自閉、缺乏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并存在人際交往障礙,極不利于孩子成長。有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在全球的發(fā)生率已大于1%,在我國更是高達5.8%,且逐年升高。傳統(tǒng)的結構化教育針對性欠佳,且難以長期實施,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改善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討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促進學齡前的孤獨癥兒童社交能力的效果。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學齡前孤獨癥兒童100例,年齡3-6歲,男56例,女44例,所有患兒智力發(fā)育正常,聽力正常,無構音障礙,排除存在嚴重行為障礙、抽動癥、聽力障礙兒童,研究取得監(jiān)護人同意。將上述患兒分為教育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間一般情況無明顯不同。
1.2方法
對照組予結構化教育,如運動設施輔助鍛煉、社會技能訓練等,并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進行教育方案的適當調(diào)整。
教育組予:①將教育室環(huán)境按照正常幼兒園進行設置,根據(jù)正常幼兒園內(nèi)班級的教師配置情況,安排3名老師負責管理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教育頻次設置為每日40分鐘,連續(xù)3w。②老師以對待正常孩子的方式鼓勵孩子與之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社交障礙,以及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社交模式,教師通過扮演不同角色,設置不同場景,以游戲的形式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③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幫助家長改變觀念,了解并學習融合教育的實施方式,鼓勵家長盡可能每天邀請親朋好友中語言、交流能力較強的孩子(一般大患兒3歲左右)到家中與患兒玩耍,在相處中逐漸帶領患兒走出封閉的自我,并與之建立起友誼。鼓勵組內(nèi)所有患兒家長建立微信群,在群內(nèi)分享經(jīng)驗,加強交流。④每周組織1次集體活動,如集體游戲、動畫片放映等,邀請教育機構內(nèi)溝通障礙較輕的其他兒童甚至健康兒童一起參與,和孤獨癥兒童融合在一起,鼓勵孤獨癥兒童積極和他人之間的互動。⑤督促家長平時能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加強和周圍健康兒童之間的交流,提高社會融合性。
1.3評價指標
ATEC得分差值
1.4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0.0,計數(shù)予X2檢驗,計量用t檢驗。
2結果
教育組半年后ATEC得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其中,感知覺和語言表達的改善情況較明顯,P<0.05。詳見表1。
3討論
孤獨癥最重要的癥狀就是社交障礙,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為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相關教育干預,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但是,僅僅采用這種結構化教育方式,并不能改善大部分孤獨癥孩子的行為障礙及社交能力。
引導式教育通過引導、誘發(fā)的手段來激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富有娛樂性的意向激起孩子的參與意識,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們?nèi)姘l(fā)展。融合教育則是強調(diào)教育的體系職能應顧及所有類型孩子的需要,幫助孤獨癥孩子接受平等教育,進一步促進他們?nèi)谌肷鐣?。這兩種教育手段若單獨使用,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若聯(lián)合起來實施,則能相互取長補短,以互補的形式促進患兒各項機能的發(fā)育。本研究即通過兩種手段的相互結合,在教育機構展開特殊教育的基礎上,鼓勵家長轉變觀念,加強家庭支持,共同促進患兒和社會中其他同齡人之間的融合,提高孩子對集體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加強與其他兒童之間的交流,從而明顯提高語言溝通、感知覺等功能,進而提高社交能力。聯(lián)合模式的教育成果較傳統(tǒng)的結構化教育效果更佳。
總之,上述兩種教育手段相融合,更有利于學齡前孤獨癥兒童社交能力的改善,有助于孩子今后能盡快融入社會,以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復莉,謝曉鳳,張玲,等.引導式教育聯(lián)合融合教育的護理方法對孤獨癥患幾社交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194.
[2]劉超,盧斌,張瑜,等.機構結構化教育聯(lián)合家庭康復訓練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 2015(12):1277-1281.
[3]曾海輝,林麗萍,韋曉燕,等.社會功能為主線的綜合干預模式治療兒童孤獨癥臨床研究[I].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31(5):5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