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晃 吳分浪 陳盛勇 關則儉 邵 強
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廣東陽江 5295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上一些疾病的出現嚴重困擾著患者的生活,比如腦出血。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每年的腦出血患者人數多達幾十萬人次[1],其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臨床上一直在致力于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是近年來全新的治療手段,但是臨床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且研究結果不一[3]。本文為了進一步分析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患者采取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治療的效果,開展此研究,現報道如下。
根據患者頭顱CT按多田計算方式計算腦出血血腫量,選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中有手術指征,除外合并腦疝必須行開顱手術的,愿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240例,隨機將240例患者分為兩組:穿刺碎吸治療組、開顱血腫清除治療組,每組120例。整個研究過程需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
選取標準:(1)出血原因為高血壓引起的自發(fā)性腦出血;(2)出血位于腦實質,幕上幕下均可;(3)出血時間在72h內;(4)出血量幕上≥30mL,幕下≥ 15mL;(5)GCS 評分:4 ~ 14 分。排除標準:(1)非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2)非腦實質出血;(3)伴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4)患者發(fā)生腦疝或腦死亡,或伴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5)患者家屬拒絕手術治療。所有入選患者在入住后均嚴格按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中風協(xié)會制定的自發(fā)性腦出血救治指南接受標準化治療,包括控制患者血壓、應用止血劑、根據需要進行鎮(zhèn)靜鎮(zhèn)痛治療,維持正常的體溫、氧飽和度以及水電解質平衡等。
對照組采取開顱手術:(1)選擇耳上顳葉骨瓣,形狀為馬蹄狀,切開入路部位為與血腫距離較近的顳中回,到達血腫腔后將積血吸除,粘連較緊的殘存血腫清除2/3即可;(2)進行去骨瓣減壓治療。
實驗組采取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具體的操作為:患者術中予碎吸器穿刺,予碎吸器碎吸出部分血腫,大概是1/3~4/5,幕上為顳葉骨瓣,幕下開后顱,如果患者出現腦組織腫脹明顯,顱內壓高,回納骨瓣困難,或者風險高時,進行去骨瓣減壓治療。簡單步驟:根據患者的血腫部位設計皮瓣,將皮膚與骨膜切開并上翻至頂部,向下至橫竇以下1~2cm,將骨瓣移開后清除幕上血腫。幕下血腫應選取同側枕下中線旁垂直切口,將枕下肌肉向兩側分離,見到血腫就立即清除。病例在設計好定位穿刺點后,皮膚切口僅3~4cm,于穿刺點常規(guī)顱骨常規(guī)鉆孔,持碎吸針穿刺向血腫中心方向,達到預設深度后,再用10mL注射器,邊轉動碎吸器,邊分次輕輕抽吸,抽吸滿意后,拔出碎吸針,再在引流管固定于頭皮,留置引流管,術后復查頭顱CT,殘留血腫量大,常規(guī)予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yè)有限公司,H44020647)引流管注入治療,方法:尿激酶3萬U+鹽水3mL引流管注入,并夾閉引流管2.5或者3h開放治療。
觀察兩組腦出血顱內血腫患者的臨床效果,以及術后 24h、72h、1周、1個月復查頭顱 CT,計算血腫清除率,評估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分)、改良Rankin量表評分(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數(BI)、生存率、平均住院時間、再發(fā)生出血率,并且針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療效評價標準[6]:(1)血腫清除率=(術前血腫量-術后血腫量)/術前血腫量;(2)GOS評分分為恢復良好、輕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以及死亡五個級別,分數范圍為0~5分,分數越高恢復越好;(3)mRS評分越高,表示殘障程度越嚴重;(4)BI評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實驗組的BI評分較對照組高,GOS評分、m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術后 24h、72h、1周、1個月,實驗組的血腫清除率較對照組明顯要高,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相關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相關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GOS評分 BI評分 mRS評分實驗組 120 4.32±0.35 86.59±12.48 2.54±0.34對照組 120 2.16±0.37 52.49±13.26 4.19±0.61 t 46.458 20.514 25.882 P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血腫清除情況比較[n(%)]
治療后實驗組僅有1例出現顱內繼發(fā)性腦出血,平均住院時間(13.5±1.5)d,存活率 93.33%(112/120),而對照組有5例出現顱內繼發(fā)性腦出血、平均住院時間(32.9±2.5)d,存活率 65%(78/120),兩 組 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χ2=3.735,t=72.893,χ2=29.204,P < 0.05)。
腦出血患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易出現顱內血腫,有的患者會終身殘疾甚至死亡,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7-9]。目前,臨床上對于腦出血顱內血腫的治療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的方式,但是保守治療由于治療時間較長,會導致血腫壓迫,從而使患者肢體癱瘓,預后效果較差,有的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再出血現象[10-12]。由于腦出血后,其血腫會導致顱內高壓,導致其腦組織受到壓迫,移位,形成腦疝。如不及時治療,會出現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腦組織嚴重的缺血以及缺氧現象,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13],主要是將藥物治療與微創(chuàng)術治療有效結合,早期進行血腫清除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腦神經缺損,降低其死亡率以及致殘率。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操作簡單方便、且療效顯著。牛玉潔[14]在研究中指出,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應用于腦出血顱內血腫患者,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GOS評分較低,身體狀況良好。另外,程華[15]也在研究中指出,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后,其治療有效率明顯升高,患者的臨床效果表現良好,并且僅有2 例患者出現了再出血現象。筆者為了進一步分析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治療腦出血顱內血腫的價值和意義,開展此研究,整個過程我們采用對照的方法,通過設立開顱治療對照,突出表現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的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GOS評分、mRS、BI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短,血腫清除率較對照組高,實驗組僅有1例出現顱內繼發(fā)性再出血,與對照組相比,兩組的數據差別很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簡雪姣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此研究可信度較高。
綜上所述,可知微創(chuàng)穿刺碎吸術治療腦出血顱內血腫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對于患者的康復非常重要,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