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全
摘 ?要:教育要發(fā)展,教師要先行。新時代教育要求,教師應該具備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學習素養(yǎng)等核心內容。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掌握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內核的新時代工具已然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必然要求。大到大數據、云端,小到各類電子終端,信息技術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在此同時,也成為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 教育發(fā)展 教學手段
今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如一聲號角,吹拂了中國大地,吹暖了整片教育熱土。新時代的教育要求一要體現國家的意志、價值;二要樹立以人為本、人人成才、人盡其才的觀念;三要教育面向未來培養(yǎng)人才;四要提高教育質量,體現中國夢和個人夢相結合。
一、教師應具備必要的核心素養(yǎng)。
教育改革呼喚一大批好教師。當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時,我們不能不關注一個話題: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不同的人對教師核心素養(yǎng)有不同的理解,但總的認為,教師應該至少具備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學習素養(yǎng)等核心內容。
1、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有師心。做教師要有事業(yè)追求,要有“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人生境界,這是教師素養(yǎng)的第一個考量。其次教師要有師德。教師職業(yè)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yè),人們常常將教師與醫(yī)生相提并論,如果教師誤人子弟,甚至比庸醫(yī)帶來的后果還要嚴重。因為醫(yī)生耽誤的是人的生命,教師耽誤的是人的青春。所以,教師不能愧對學生,要學會尊重學生。師德是教師職業(yè)的大德,是教師的法律底線。教師還要有師能。教師一上講臺就能將所有學生的心牢牢抓住。教師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眼高手低不行,不學習不進步不行,跟不上時代也不行。
2、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教育是指學校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教育。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于現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規(guī),而是善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勇于探索新的問題。要讓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
3、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化時代給教育帶來了深刻變化,同時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個性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特的思想和眼光、變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熱愛學習的興趣、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求課程形態(tài)多樣化,課程設計體現數字化、立體化和整合化,將線上線下相融合;要求教師積極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推行開放式教學,拓展學習空間,創(chuàng)設理想學習環(huán)境,實現知識傳遞向認知建構的轉型;要求創(chuàng)建智慧型教育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數字化校園、數字圖書館等教育環(huán)境將實現智慧化轉型;要求倡導全球化思維和互聯網思維。也就是說,要求重構教育生態(tài),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發(fā)展空間。這些都要求教師具備必要的信息素養(yǎng)。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多媒體運用。
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掌握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內核的工具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必然要求。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作為在教育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也推動了教育事業(yè)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等各個全面的變革。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快節(jié)奏深入也是現如今教育行業(yè)一大可觀現象。無論是對于提升教師水平的電子課程,還是提高教師辦公效率的電子備課,還是開拓學生視野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亦或是拉近教師與家長、學生距離的微信、QQ溝通群,都讓教學在各個可見或不可見的方面發(fā)生著改變,而這些改變,都將成為未來教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新風向。
1、為教師提供終身學習交流“云平臺”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教學的改變,首先體現在對教師自我提升、終身學習的促進上。從以往來看,教師通過自學、會議交流、集中學習、培訓、進修等方式來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方式,在效率與頻率上,都比不上現在教師每時每刻都能利用互聯網豐富的學習資源,來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2、轉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改變了以往教師“教”,學生“記”的單向傳播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形成以學生“學”,教師“啟發(fā)”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測學生作業(yè)的用時情況,很好地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3、促進教師、學生、家長的高效聯動
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另一大促進作用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加上的溝通的加強上。以往,教師要將學生的問題反饋給家長,常常需要通過家長會或者家訪的形式,這樣做不但效率不高,并且也浪費了教師、家長的時間。
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在許多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都建有用于溝通的微信群、QQ群,雖然這不能完全替代家長會等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但是卻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與家長交流學生情況的頻率與效率,讓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進步與問題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在學校與家庭間搭建起互動的橋梁。
利用微信群、QQ 群等互聯網平臺,教師與學生間也能建立起更密切的聯系。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和學生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成為學生的朋友。其次,學生可以通過QQ群等及時將自己的問題、困惑等反饋給教師,教師也可以及時答疑解惑,讓問題不過夜。
從新生開學第一天起,我們就建立了學生家長微信群、學生QQ群,利于教師與學生思想與學業(yè)上的交流,利于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對孩子進行適時掌控?,F在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在外擇業(yè),教師通過微信群把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包括考試作業(yè)、上課表現、宿舍布置、食堂就餐、班級評估等等一切動態(tài),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及時反饋給家長,接近了學生與家長的距離,也便于更好的教育學生。
如今在湖北省通過前期試點,近期在所有學校全面推廣的學樂云教育平臺,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技術構建的服務于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第三方合作商等七邊群體的教育生態(tài)圈平臺,,專注于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的應用,輕松的實現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共享交流。
總之,多媒體的出現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多媒體逐漸普及的今天,我們還是要圍繞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不離不棄。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和使用,目的是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與教師核心素養(yǎng)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只要我們能夠擺正學生——教師——多媒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地位,恰當使用多媒體,就會讓教師核心素養(yǎng)得以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