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萌 蔡洪 謝惠娟
[摘要] 目的 觀察糖尿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術中血糖指標的影響。方法 抽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且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病例資料,分組方法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每組例數(shù)30例,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觀察組行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監(jiān)測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段血糖指標變化情況,隨訪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不同麻醉方式下,兩組患者術中血糖指標也有所不同,觀察組患者T1、T2、T3、T4時段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蘇醒時間比較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分別為6.67%、10.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選擇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有利于維持患者術中血糖指標穩(wěn)定,安全性高,可予以推廣。
[關鍵詞] 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滯麻醉;糖尿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血糖;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61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2(b)-0029-02
作為臨床常見的腹部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機體應激反應具有提升作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患者表現(xiàn)為血糖升高、機體代謝異常,術后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在麻醉方式選擇上臨床多以全身麻醉為主,以避免人工氣腹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1],然而該麻醉方式普遍存在交感神經(jīng)-腎上腺髓質反應的缺陷,針對這一現(xiàn)象,該研究采取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方式,以抑制手術刺激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為比較兩種麻醉方式對患者術中血糖指標的影響,試驗對象選擇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共計6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自來該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60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每組30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7∶13,年齡最小為36歲,最大為74歲,平均年齡為(62.51±3.63)歲,病程為5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5.32±0.42)年;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最小為37歲,最大為76歲,平均年齡為(62.37±3.56)歲,病程為6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5.37±0.36)年。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過相關檢查已經(jīng)確診為糖尿病,與WHO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描述符合[2];②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檢查和病史資料,患者知情同意,醫(yī)學倫理會批準、認可;③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排除標準:①重癥心血管疾病者;②重癥肝、腎等器官功能或者器質性疾病障礙者;③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或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④合并多系統(tǒng)并發(fā)癥或合并嚴重感染患者;⑤存在手術禁忌證或對麻醉藥物過敏患者。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先行氣管插管,距離手術30 min給予0.05 mg/kg咪達唑侖(國藥準字H20113433)以及0.3 mg東莨菪堿(國藥準字H10880042)肌內注射,麻醉前給予乳酸鈉林格液(國藥準字H20057408)快速輸注,以5~7 mL/kg為宜,維持劑量為10 mL/(kg·h)。麻醉誘導藥物:咪達唑侖0.05 mg/kg、芬太尼(國藥準字H20123422)3 μg/kg、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30113)2 mg/kg、順阿曲庫銨(國藥準字H20060868)0.4 mg/kg。所有患者均采用呼吸機,維持患者通氣頻率10~15次/min,潮氣量以6~10 mL/kg為宜。結合患者PET(CO2)指標調整通氣量。麻醉維持階段給予異氟烷(國藥準字H19990157)持續(xù)吸入,維持呼氣末異氟烷為1.2~1.5 MAC,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8)5~20 μg/(kg·h)持續(xù)泵注,與此同時追加劑量為0.1 mg/kg順阿曲庫銨維持麻醉。觀察組: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實施全身麻醉,麻醉試驗選擇 2%利多卡因(3 mL),全麻誘導插管及呼吸控制同對照組。維持麻醉階段給予5~8 mL 0.5%羅哌卡因(國藥準字H20052666)硬膜外間斷給藥,給予異氟烷持續(xù)吸入,控制呼氣末異氟烷濃度為1個MAC,期間按照5~20 μg/(kg·h)速率保持瑞芬太尼持續(xù)泵注,并間斷性給予0.1 mg/kg順阿曲庫銨追加麻醉。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術中不同時段[麻醉誘導前(T0)、切開氣腹時(T1)、術后30 min(T2)、手術結束(T3)、拔管后15 min(T4)]血糖指標予以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蘇醒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表示方法分別為(x±s)、[n(%)],檢驗方式前者采用獨立樣本t,后者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段血糖指標及蘇醒時間比較
患者不同時段血糖指標見表1,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T1~T4時段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蘇醒時間觀察組(10.24±0.35)min,對照組(15.63±0.64)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段血糖指標比較[(x±s),mmol/L]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均有并發(fā)癥病例(6.67% vs 10.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n(%)]
3? 討論
針對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在麻醉方式選擇方面,應傾向于對患者代謝紊亂影響最小的方式,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風險相對較大,一旦術中出現(xiàn)血糖水平升高將會導致血漿高滲、水電解質失衡[3],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發(fā)生風險,因此術中血糖水平穩(wěn)定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工氣腹建立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關鍵步驟,術中CO2氣腹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患者的機體應激水平,胰高血糖素分泌量會有所增加,此時患者對胰島素藥物敏感度會下降,患者機體血糖濃度呈現(xiàn)升高趨勢[4]。傳統(tǒng)臨床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多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確?;颊吆粑劳〞?,保障供氧,其能夠預防高碳酸血癥的發(fā)生。然而單純全麻會加重內分泌代謝紊亂,血糖、血壓指標也會隨之發(fā)生波動變化。而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則能夠有效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沖動,降低手術刺激產(chǎn)生的機體應激反應,彌補了單純全麻的不足,整個手術期間避開了CO2氣腹的影響,患者術中呼吸通暢,血糖指標穩(wěn)定,能夠確保手術的成功進行[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不同時段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且血糖相對穩(wěn)定,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fā)癥方面,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不會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率,僅存在輕微不適,經(jīng)過臨床處理便可緩解。建議糖尿病手術患者在選擇麻醉方式時可結合病情,選擇對患者血糖影響最小的麻醉方式,降低手術應激,減輕糖代謝紊亂。
綜上所述,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應用于糖尿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安全性高,血糖指標較為穩(wěn)定,能夠降低手術應激,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國旗. 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對糖尿病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激性血糖升高的影響研究[J].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7, 16(6):45-46.
[2]? 包少麗. 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對糖尿病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激性血糖升高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 14(12):144.
[3]? 騰香芹,茆慶洪,付群,等.地佐辛對2型糖尿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血漿胰島素和血糖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 2015, 36(21):3284-3286.
[4]? 李法印,李翔,張先龍,等.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對糖尿病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血糖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 2015, 53(27):56-57.
[5]? 林靜. 地佐辛對2型糖尿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血漿胰島素和血糖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3):87-88.
(收稿日期: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