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春蓮
摘 要:本文對技術編輯工作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對技術編輯的定義及其具體職能和專業(yè)技術從流程、成本、印制與裝訂、排版與版式裝幀設計、版權管理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這也是對技術編輯從業(yè)人員工作的肯定。技術編輯的專業(yè)技術和管理職能并重。
關鍵詞:技術編輯;專業(yè)技術;管理職能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1B-0039-03
在“大文化、大出版”發(fā)展理念下,行業(yè)發(fā)展需要的是與之相應的“大編輯”,“大編輯”理念的提出,需要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自身不斷提高素養(yǎng),全方位打造自己,另外,也需要學校、行業(yè)內培訓機構及出版單位聯(lián)合培養(yǎng),為其全面發(fā)展提供平臺。目前,全能型的“技術編輯”工作越來越受到更多出版機構和個人的重視。要求技術編輯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yè)技術,還要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技術編輯在書刊印制生產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的作用,其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一、技術編輯的定義及其專業(yè)技術
技術編輯當其做名詞時,有三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指從事技術編輯工作的人; 一個是指出版行政、專業(yè)技術職務;最后一個是指出版單位的具體工作崗位。
技術編輯工作與出版環(huán)節(jié)中其他工作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的順利開展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出版流程的順暢運作,對于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術編輯是一個“多面手”,需要掌握多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的知識,了解不同崗位的操作流程和規(guī)范,進而做好環(huán)節(jié)溝通,才能夠起到部門之間的紐帶作用。
1.技術編輯需要有一定的語言文字能力,有相應的編輯經驗與校對功底,爭取達到出版專業(yè)技術中級以水平。能夠發(fā)現封皮、書稿中存在的錯誤,對編輯加工質量能夠有一定的鑒別能力,提醒編輯和校對部門及時進行必要的改正,為打造書刊品牌盡應有的責任。
2.技術編輯需要有一定的設計知識,需要知道其中的基本規(guī)范,對設計人員提供的方案能夠從美學價值、成本控制、與圖書期刊內容契合度等方面做出判斷,并且就需要調整的地方,能夠很好地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協(xié)調。
3.技術編輯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發(fā)行、營銷知識,能與發(fā)行、營銷人員就相關業(yè)務進行探討。
4.技術編輯還需要具備一定印務的知識,對印刷工藝有所了解,對基本出版物生產資料行情有所把握,對印刷工藝的實現程度了然于胸,對長期合作印制單位的基本信息十分熟悉,才能很好地協(xié)調好印務工作,才能保證出版物的物化過程不出現差錯。
5. 技術編輯需要改變傳統(tǒng)作業(yè)習慣,要隨時刷新自己的專業(yè)技術知識以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zhàn)。如內容資源的整理、拆分、標注;多格式多載體輸出、多形態(tài)存儲;所編輯的數據能按需提取內容資源、能按需重組、數據能自動排版、出版產品能跨載體發(fā)布等技術的抓握,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完美了。
另外,技術編輯與文字編輯的良好溝通傳統(tǒng)要繼續(xù)傳承, 但今后溝通的內容與之前的溝通有著天壤之別,不再是字體、字號、版面、用紙等問題, 而是何處標注、何處鏈接等內容, 再以新的批注符號予以標識。數字出版的普及, 閱讀技術將是取勝閱讀市場的重要因素。有自己獨特的標注和閱讀方式, 從而更加吸引讀者的閱讀,這時,技術編輯需要為文字編輯提出更多的建議。將來的出版社的優(yōu)勢將不再是單一的“內容為王”, 可能會出現“技術為王”與“內容為王”并存的新爭論。加強與文字編輯的溝通,
二、技術編輯在出版工作中的管理職能
技術編輯主要負責的是精神產品的物質形態(tài)設計,是書刊生產過程中銜接文字編輯與印制工作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書刊出版行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但在實際出版工作中,技術編輯的工作任務不僅僅是出版物的物化過程,它是一個貫穿出版物出版全流程的工作,很繁瑣、復雜,需要去統(tǒng)籌和梳理。
(一)承前啟后,起串聯(lián)作用
出版物精神內容的生產由編輯完成,而物化過程由印制單位完成,技術編輯工作是出版活動中流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起到承前啟后、串聯(lián)各項出版工作的作用??梢詫⒓夹g編輯比喻為相關部門及人員間的“潤滑劑”,它向前鏈接編輯工作,是其延伸,向后指導印制,是其“藍圖”,成為協(xié)調的樞紐。樞紐人員需要有編輯經驗和印制知識。
(二)版式裝幀設計與排版管理
書刊除文字內容,刊物的結構與形態(tài)的設計也是決定出版物質量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對其進行版式裝幀設計管理與排版管理。書刊內容想要物化,首先得靠裝幀和排版設計成型,然后才能繼續(xù)下面的出版流程。
版式裝幀設計與排版管理兩個流程在工作內容和時間段上有較多交叉與聯(lián)系,但二者有一定的區(qū)別,版式裝幀設計是從整體的角度對刊物的開本、頁眉頁腳、主體字體、主體字號、版面風格等進行整體裝幀設計。排版是依照已定的整體版式裝幀設計從細節(jié)的角度調整文字、設計圖片、圖文安排是否得當等。版式裝幀設計是排版工作的指揮棒,排版工作是版式裝幀設計的具體實施和表現。在版式裝幀設計、排版、印裝管理等環(huán)節(jié),技術編輯需遵循專業(yè)知識及相關規(guī)范,對設計者提出的方案進行評判,并提出修改建議。
在出版實際工作中,版式裝幀設計與排版工作的流程為:與責編溝通,確定版式裝幀設計與排版要求→選擇排版單位(內部部門)→將文字、圖片和設計思路交付排版設計單位(或本單位美術編輯)進行設計與排版→對反饋回的眾多方案進行選擇→對選擇出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議,使之與內容相適應→與責任編輯溝通,確定最后設計方案→重新發(fā)往排版部門正式排版→打樣→版式校對→重新發(fā)回排版部門進行修改……→直至達到理想效果。
(三)印制成本管理
內容制作完成后進入到書刊的物質制作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階段。從制版到印制再到裝訂,需要進行成本的預算與控制的內容非常繁雜。
1.制版階段的成本控制需要在制版前做好相應準備,交付質量過關的文稿與圖稿,將會大大提高制版成功率。
2.選擇合適的照排、CTP公司很重要,不能只看規(guī)模更要看質量,要兼具速度與準確度。制版時則要做到合理安排制版工藝,包括正文、彩頁、封面與環(huán)襯等的制版。
3.印制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是技術編輯的重點工作。印制成本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成本,主要是指紙張,是書刊所耗費的最主要的材料,也是花費最大的一項??刂萍垙埖牟少徥羌夹g編輯控制出版物生產的重要途徑。技術編輯要做到了解紙張類型,確定買紙數量,選擇價廉、質高、貨源供應穩(wěn)定的供應商。此外,應注意選擇合適的購買時機,分清淡旺季。紙張采購可交付合適的印刷廠完成,緩解資金壓力。
(四)印制質量和周期管理
1.印刷廠不一定越大越好,最重要的是合適。選擇印廠時要了解它的設備規(guī)格性能、工人素質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的狀況,要做到靈活應對,根據每本書的特點找到適合的印刷廠。
2.要根據出版物的類型和特點以及書中每一部分的不同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印刷工藝,每種印刷工藝的工價不同。印刷詢價在淡、旺季也有一定的差別。
3.在印刷過程中,技術編輯要時刻監(jiān)督印刷質量,通過質量管理來有效地控制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質量標準的制定要符合實際情況,不可一味追求完美,要考慮成本,還要監(jiān)督印廠減少浪費。技術編輯懂得印刷技巧,也能為出版社節(jié)約不少成本,如能拼版的一定要求印刷廠進行拼版印刷,減少版費等。
4.印刷工價一般是按色令計算的,并采用整數計價制,盡量選擇整數色令開印,有利于降低成本。
5.出版物成品、半成品(裝訂為專門的工廠)交接時驗貨很重要,需要確定出版物質量合格才能從印廠接貨,并且事先要確定好交接時間、方式及費用等。
6.裝幀工藝與材料的選擇要與書籍的類型、特點相符合。裝幀工藝,有印刷廠本廠完成的,也有獨立裝訂工廠,后者的情況包括兩種可能,印廠轉包給裝訂工廠和出版社直接聯(lián)系裝訂工廠,技術編輯要了解每個裝訂工廠的特點,目前大型印刷廠大都有全套裝訂設備,大大提高了效率。
(五)版權管理
技術編輯全流程工作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管理流程容易被我們忽視,那就是版權管理。技術編輯必須注意稿件的保密性。
1.版式與裝幀設計過程中,技術編輯在對版式裝幀設計方案選擇時,必須要看選用圖片是否已取得版權,內文版式是否涉及抄襲。
2.在印制環(huán)節(jié),技術編輯要與印刷廠就稿件的保密工作進行溝通并監(jiān)督,以免出現正版還未出版,盜版已風起云涌的現象。
3.文件有序備份保存。 ? ? ? ? ? ? ? ? ? ? ? ? ? ? ? ? ?(下轉73頁)
(上接40頁)技術編輯的管理職能貫穿圖書印制的整個流程,只有充分發(fā)揮技術編輯的管理職能,才能以最優(yōu)的生產工藝、最短的生產周期、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好的書刊。
通過對技術編輯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和歸納,希望能夠對技術編輯實際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上嘉.技術編輯工作體系理論構建[D].北京印刷學院,2014.
[2]張鄭元,陳紅梅.技術編輯的管理職能[J].科技與出版,2012, (7).
[3]張紹軍.技術編輯如何應對數字出版[J].出版參考,2010,(15).
[4]尤思佳.技術編輯:出版社與印廠間的紐帶[J].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3).
[5]候睿.淺論印制單位能否取代技術編輯[J].科技傳播,2010,(9).
[6]姚明基.充分發(fā)揮技術編輯在出版中的重要作用[J].大學出版,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