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你講我聽”模式,教師應該把初中生看作課堂教學的主體,重視他們價值觀以及情感等的變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過于重視對知識背誦的熟練程度,而忽略了學習歷史課程的真正目的。為此,教師應該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講述歷史故事、借助多媒體教學以及組織教學實踐等四個方面入手,就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提出自身淺薄的看法,以為教學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教學;教學策略
相對于語數外來說,歷史在中考中占分較少,甚至很多初中生認為歷史學科內容只要背一背、記一記就可以了,這就使得很多初中生只會死記硬背,真正到了做題環(huán)節(jié),卻不知道如何對知識進行運用,使得歷史課程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意識到歷史課程學習的關鍵在于幫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知識,以培養(yǎng)起他們的歷史性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防止初中生為了考試而學習。
一、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養(yǎng)成初中生善于思考、勇于質疑的良好習慣,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以鼓勵初中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分析和思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4課《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部分知識時,教學大綱要求初中生了解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條件、昭君出塞的歷史背景及意義以及匈奴族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很多初中生都聽說過昭君出塞的故事。這樣教師就可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如下疑問:(1)王昭君到底是個怎樣的女子呢?她出塞的故事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呢?(2)如果你是王昭君,你會不會想逃跑呢?對于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思考呢?(3)除了和親,漢朝和匈奴為了統一,還采取過哪些政治手段呢?歷史上關于王昭君的傳說其實有很多,而初中生通過查閱手機、電腦等,也可以獲取很多素材,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他們會得到更多的啟發(fā),也更能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總之,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初中生感興趣的,這樣才能提高他們探究的興致,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結合歷史故事
初中生對歷史故事充滿了興趣,尤其是一些野史,例如在學習“戊戌變法”部分知識時,康有為為了擺脫慈禧太后的追捕,發(fā)生過很多精彩的故事,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穿插一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并借助道具直觀的展示歷史場景,促使初中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逐步培養(yǎng)起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選出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小故事講述給初中生,使他們感受到萬里長征的艱難和共產黨人百折不撓、不放棄不拋棄的偉大精神,促使他們養(yǎng)成直面挫折、不怕吃苦受累的良好品質。在長征的過程中,部隊進入草地后,由于環(huán)境和氣候的原因,行軍變得十分艱難,更要命的是根本就沒有東西吃,沒辦法大家只能在茫茫草地上尋找一些沒有毒性的野菜和野草來填飽肚子。當時張思德同志總是搶在最前面,先去嘗一嘗這些野草、野菜有沒有毒,然后才放心給其他的同志們吃。當時有一個小戰(zhàn)士在水塘邊發(fā)現了野蘿卜,張思德同志在小戰(zhàn)士手中搶下了野蘿卜,先嘗了一下,結果發(fā)現是有毒的,在失去意識之前,他告訴小戰(zhàn)士:“不要管我,一定要告訴其他人這野蘿卜是有毒的,千萬不要吃。”而他自己卻因為試毒失去了生命。當然在長征途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小故事,通過聽故事,初中生會有更多的感觸,個人情感也將更加豐富。
當然,教師還可組織講故事大賽,鼓勵初中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故事,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性思維,提升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運用多媒體
現階段,很多初中生表示歷史知識枯燥無味,尤其是一些年份類的知識,背誦起來很麻煩。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多媒體中的圖畫、聲音和視頻等輔助教學,從而使課堂生動有趣,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5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部分知識時,有很多影視作品都是以法西斯為背景的,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進行播放,使初中生感受法西斯的殘忍和戰(zhàn)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難。
通過多媒體教學,初中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都能被調動起來,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愉悅,總體教學效果較好。
四、 組織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自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這樣教師就可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把課堂交給學生,使他們有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鼓勵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到底是有害的還是有利的?很多學生對該問題持不一樣的意見,教師就可組織他們以辯論賽的形式去討論。其次教師還可組織角色表演類活動,在表演的過程中,初中生對歷史人物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有利于他們掌握所學知識。最后是教師可組織演講類活動,去觸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他們內心的情懷。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初中生會發(fā)覺歷史知識也是生動有趣的,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對知識的記憶也將更加牢固。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初中生學習的能力,促使他們對歷史產生更多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起他們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嘗試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激發(fā)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下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從而確保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是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李建虎.淺議初中歷史課學案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8(18):41-42.
[2]李業(yè)亮.淺析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33.
作者簡介:
肖順標,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曲江華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