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手段,一種策略。恰當而有效的提問是啟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的金鑰匙。本文以一節(jié)英語公開課為例,分析了存在課堂中的“淺表性”提問現(xiàn)象,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淺表性;提問;深度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17-1
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chǎn)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其求知欲望,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增進教學的實效性。然而在不少課堂中,教師只能提出簡單的、“淺表性”問題,從而導致了學生僅僅停留在淺層次和低效率的學習狀態(tài)。
【現(xiàn)象描述】
這是一節(jié)組內(nèi)的公開課,執(zhí)教老師是我校新上崗的張老師,學習內(nèi)容是“seasons”。課堂伊始,張老師采用的是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
T: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easons. Which season do I like best?(停頓)Can you guess?(反問)
(學生一片沉默)
教師重復問題:“Which season do I like best? Guess?”
(學生還是一片沉默,有同學把頭低得更低了。)
教師再次溫柔提問:“Which season do I like best? Guess?”
終于有稀稀落落的幾只手舉起來了。
教師點名讓其中一位同學回答。
S1: (學生思考、沉默)Sorry, I don't know.(教師示意其坐下)
T: Can you guess which season do I like?(進一步追問)
S2: I think you like summer best.(學生回應)
T: No, I don't like summer. Guess again.(問題拋向其他學生)
S3: You like spring best.
T: No, I don't like spring. Guess again.
S4: You like winter best.
T: No, I don't like spring. Guess again.
又是難堪的沉默……
【問題診斷】
教師的一個問題,引發(fā)的卻是幾次難堪的沉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從這個片段中可以看出什么?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疏于策略指導,止步于淺表檢測的層面。
本案例中,教師就“Which season do I like best?”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次、反復的提問。這個問題是讓學生猜測老師喜歡哪個季節(jié),看似答案不確定,實則該問題缺乏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問題質(zhì)量并不高。為了達到四個單詞同時呈現(xiàn)的目的,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都給予了否定,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英語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語言的場所,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所在,無論是鼓勵還是批評,都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在上述片段中,教師似乎只是教案的宣讀者,學生只是觀眾。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不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課堂提問質(zhì)量不高,又不能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巧妙地做出調(diào)整,致使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沉默現(xiàn)象。教師目中無“生”,自然調(diào)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這堂課也就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2.忽視能力培養(yǎng),抑制了自主探究的欲望。
整個提問的過程,學生都被教師“牽著鼻子走”, 缺少了學生自己學習過程,失去了學生自己的思考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去思考。”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沒有做到扶放結合,教師的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了踐行教案上,教師只關注了自己教的過程,關注是否教得流暢,是否教得漂亮,是否教得“成功”,卻忽視了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不能依據(jù)學生的反應及時調(diào)整教學活動,完全沒有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對策】
其實張老師課堂上暴露的問題,透視的也是我們很多老師的通病。在課堂上,尤其是一些公開課上,大部分老師都曾遭遇過這難堪的沉默。那么如何應對課堂中的“沉默現(xiàn)象”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讀懂學生,提問過程中應該讓學生不停地進入交流互動,讓討論始終貫穿于英語課堂。
1.轉(zhuǎn)換提問的角度,層層深入抓住文本信息。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課堂提問不可機械死板,提問角度應靈活多樣。如本案例中,教師可以轉(zhuǎn)換提問的角度,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進行提問:“Hello, boy.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就算學生不能馬上理解該問題,但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馬上就能領會了。實踐表明,對于同樣的問題,如果教師提問單調(diào)乏味、“老調(diào)重彈”,那肯定不能引發(fā)學生的關注。相反,教師若轉(zhuǎn)換提問角度,使學生有新穎奇特之感,那就能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因此,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如果教師轉(zhuǎn)換提問方式,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切的理解,還能使學生領會知識的彈性運用,促使學生白主思索并剖析解決問題策略。
2.改變問題的開放度,扶放結合進行深度引領。
教師要善于改變問題的開放度,彈性運用發(fā)散性問題。案例中,教師在提問學生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后,如能追問一個問題“Why?(為什么?)”,問題的開放度一下子提升了,學生也會變得有話可說,且可讓學生白由發(fā)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guī)律,明智地設置一些有深度和廣度的發(fā)散性問題和拓展型問題,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設置問題的臺階,打造學生的話輪鏈接。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提問必須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因為只有適度提問,鋪設適當?shù)奶荻龋拍芗て饘W生的認知沖突。要改變課堂的沉默現(xiàn)象,教師應將自我獨白的提問轉(zhuǎn)為與學生的交流,將師生間或生生間雙向?qū)υ掁D(zhuǎn)為師生或生生多向?qū)υ?。通過追問的引導,教師一步步地將學生引入話題中心,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拓展。同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出難易不同類型的提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們只有在層層遞進的提問活動中步步深入學習,才能使學生實現(xiàn)從“淺表性”學習向“深層次”的學習轉(zhuǎn)變,實現(xiàn)從說別人的話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的轉(zhuǎn)變,使語言真正成為思想交流的工具??傊挥袑崿F(xiàn)從“淺層”到“深度”狀態(tài)的改變,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學習才會向真正的深度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