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玲
(山東單縣中心醫(yī)院北院區(qū)母嬰保健科,山東 菏澤 274300)
產后抑郁臨床發(fā)生率較高,是女性精神障礙常見類型之一,女性產后社會角色、心理狀態(tài)和性激素水平均發(fā)生明顯變化,導致情緒、心境等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在外部諸多因素刺激下會出現(xiàn)抑郁情況,尤其對于初產婦而言,其第一次經歷上述變化,內心承受力較弱,產后抑郁發(fā)生率較高[1]。產婦產后出現(xiàn)情緒低落、失眠甚至躁動情況,嚴重者伴有自殺傾向,嚴重威脅產婦身心健康,需采取有效措施,其中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抑制或緩解抑郁情況。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社區(qū)產后抑郁產婦為研究樣本,采取回顧性分析方式,旨在探究一種新型護理指導方式,做出如下報道:
選定在社區(qū)接受產后保健服務的初產婦78例,選取時段確定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分組原則以護理方式差異性為主,分對照組(例數=39)、試驗組(例數=39)。對照組年齡20-29歲,平均(24.83±1.85)歲,孕周36-41周,平均(38.79±1.55)周;試驗組年齡21-30歲,平均(25.22±1.5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2±1.547)周。均為單胎分娩,排除新生兒先天畸形情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存在差異,但P>0.05(不具統(tǒng)計學差異),可比較。
對照組應常規(guī)社區(qū)產后指導辦法,產后1周、6周時由社區(qū)醫(yī)護人員組織產婦進行健康知識學習,具體講解產褥期注意事項和新生兒喂養(yǎng)知識,方法健康知識手冊,并對產婦存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指導;試驗組應用同伴互動支持模式,具體措施如下:確定組長,組長組織成立小組,每組包括8位組員,制定支持方案,支持時間控制在6周左右;具體方案執(zhí)行,產婦出院后3d,小組與產婦進行網絡或者電話聯(lián)絡,了解產婦情況,向其發(fā)送育嬰知識、飲食方案和不良情緒緩解方法,并不定期進行隨訪;同時配合開展現(xiàn)場活動,沒1-2周組織1次活動,可選擇小組討論、自由討論、專題報告等形式,向產婦傳遞專業(yè)知識,同時配合開展娛樂性活動,培養(yǎng)產婦興趣,例如可開展插花培訓、音樂分享會、社區(qū)小型文藝晚會等,并在具體活動過程中交流經驗和感受,提高自身認可度,并對生活充分熱情,進而改善產婦抑郁情況。
護理前后抑郁情況評分,使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評估量表(EPDS),是一項自評量表,包括:事情出錯時會責備自己、可以看到事物有趣一面并開心地笑、無緣由地害怕或者驚慌……共10項,每項按嚴重程度0-3分評分,總分0-30份,以總分評估抑郁程度,判斷標準分值介于9-13分之間,大于9分(含9分)提示存在抑郁傾向,超過13分(含13分)提示產婦為產后抑郁,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重[2-3]。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分數為計量資料,表現(xiàn)形式為(±s),通過分析t值檢驗,以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
試驗組產婦護理前EP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但P>0.05,不符合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護理干預12周后兩組上述評分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符合統(tǒng)計學差異評估標準,詳見表1。
表1 抑郁評分比較(±s,n=39)
表1 抑郁評分比較(±s,n=39)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試驗組 15.21±2.21 8.89±2.97 10.661 0.000對照組 15.53±2.72 11.69±2.12 6.954 0.000 t 0.570 4.792 -- --P 0.570 0.000 -- --
女性在產后生理和心理均發(fā)生明顯變化,很多產婦在角色轉換中存在困難,尤其對于初產婦而言,其經驗不足并伴有明顯的恐懼情緒,產后抑郁發(fā)生率較高,會嚴重影響產婦對新生兒的照顧,不利于產婦身體恢復,嚴重時甚至伴有自殺傾向,需給予科學有效的處理方式,其中社區(qū)指導服務便捷且高效,采取同伴互助支持則效果更為理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后EPDS評分較對照組低,說明同伴互助支持模式更利于產后抑郁患者調節(jié),改善其整體狀態(tài),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同伴互動支持模式是一種有效調節(jié)方式,以榜樣指導和帶動為主,確定伴有相似機體狀況或心理狀態(tài)的人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與指導,促使不確定因素消除,以此改善情緒狀態(tài)[4]。綜上,在社區(qū)初產婦產后抑郁護理中,同伴互動支持模式應用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