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句容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400)
母嬰床旁護理屬于新時期為了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所產生的新型護理模式,經過學者的已有研究結果和臨床實踐數(shù)據(jù)證實其具備良好的效果[1-2]。本次將研究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如下:
納入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納入研究對象為150例初產婦。隨機分成兩組,75例觀察組,年齡為23至36歲間,平均為(26.9±2.6)歲;40例自然自然生產,35例剖宮產。對照組患者例數(shù)為75例,年齡介于23歲至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3±2.4)歲;43例自然自然生產,32例剖宮產。資料差異不大,可比。
對照組護理方法包含護理知識宣教,病房護理,身體指標觀察等。具體步驟如下:(1)針對新生兒的護理需要和產婦進行一對一的護理,在床旁幫助新生兒進行尿布的更換和沐浴以及臍部的護理等,產婦和家屬都可以在以便觀看,護理人員可以一邊護理,一邊向產婦和家屬介紹相關知識。(2)護理知識宣教。對于產婦及新生兒的具體情況,采用一對一的知識宣教活動,讓家屬可以了解新生兒護理知識,另外向產婦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包含處理突發(fā)狀況的措施、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護理方法以及日常護理措施等。(3)產婦自我護理能力知識宣教,需要在床旁向產婦接受自我護理的相關知識,包含乳房的護理,科學合理的飲食方式以及對產褥期常見情況的處理方法等。
所納入的評價標準包含產婦自身各項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和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分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產婦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其中得分80分及以上為掌握。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9.0,對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x2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為滿意度對比結果,如下:
表1 滿意度具體比較結果分析
表2為產婦護理技能掌握結果,如下:
表2 護理知識掌握情況
女性分娩本質上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不少人會將產婦當做病人進行照顧,導致產婦自己的護理能力比較薄弱,甚至缺少必備的新生兒護理知識[3]。導致此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其實和采取怎樣的護理方法之間有著直接關系。護理人員除了對新生兒和產婦開展身體指標觀察,病房管理等基本的護理,還必須要以產婦和嬰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4]。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則是一種結合產婦及新生兒實際情況開展的護理干預模式,不僅包含宣教產婦自我護理知識,還要求產婦掌握一些基本的護理技能等,這樣可以讓產婦對自身和新生兒開展更好的護理[5]。此種護理模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一般是護理人員操作的過程中讓患者及家屬在一邊觀看,并同時進行講解,這樣直接將護理過程展現(xiàn)在產婦及家屬面前,可以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于產婦自身的恢復以及后期的預后都有著重要意義,讓產婦樹立起正確的觀念,不再將自己當做病人,而是學會自我護理。
本次研究目的就是探討分析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觀察組產婦所采用的是母嬰床旁護理干預措施,把采用傳統(tǒng)護理干預的初產婦納入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和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存在差異,另外觀察組初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明顯比對照組產婦更高。觀察組產婦分泌母乳的時間低于對照組,這幾項觀察指標的差異都比較大,可以證明母嬰床旁護理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對于初產婦而言,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可以使初產婦自身護理新生兒的能力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得到提高,也能增強產婦的自我護理達標率,幫助縮短分泌母乳的時間,整體效果顯著,具備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