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雄,張玉琴,吳松鷹,黃毓珊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它與腦梗塞的關系密切。國內(nèi)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嚴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腦梗死患者即使在藥物的干預下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仍為15%~20%,提示CAS在腦梗死的發(fā)生中可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中醫(yī)認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氣虛、血瘀、痰阻密切相關,本虛在于腎精不足,標實在于痰瘀互結阻于經(jīng)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了解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的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本文旨在通過多元回歸分析,探討CAS超聲檢測指標與中醫(yī)痰證、血瘀證的相關性。
1.1 診斷標準 CAS診斷參照《血管和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指南》[1]。
1.2 納入標準
1.2.1 病例組 ①符合CAS診斷標準;②年齡45~70歲。
1.2.2 對照組 ① 不符合CAS診斷標準;② 年齡45~70歲。
1.3 排除標準 ① 腦卒中(包括腦梗死、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②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③ 惡性腫瘤。
1.4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2016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健康體檢中心的體檢人員。病例組120例,按性別、年齡(年齡差別≤3歲)4∶1配對設對照組3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2.1 病史 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病史。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病例組對照組n 男女120 30 64 16 56 14年齡/歲56.9±7.3 54.8±6.9
2.2 頸動脈超聲檢查 參照文獻[2]實施,① 頸動脈超聲檢查由5 a以上心血管專業(yè)超聲經(jīng)驗的醫(yī)師來完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Philips EPIQ 5,變頻線陣探頭,頻率3-9MHz。② 主要觀察內(nèi)-中膜厚度(IMT)、粥樣斑塊大小、頸內(nèi)動脈與頸總動脈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
2.3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制定的《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試行)》[3]分別辨為痰證和血瘀證。每一證候的得分是將這一證候的各項因素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滿分均為30分,≥7分為該證候診斷成立。同時符合痰證、血瘀證者辨為痰瘀互結證,同時不符合痰證、血瘀證者辨為非痰非瘀證。
2.4 生化指標 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纖維蛋白原。
2.5 血壓 收縮壓、舒張壓。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描述性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分布和構成比表示,推理性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檢驗;回歸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4.1 2組病史分布情況 見表2。表2提示CAS人群以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多見。
4.2 2組中醫(yī)證候分布情況 見表3。表3顯示:病例組以痰證、血瘀證、痰瘀互結證多見,對照組以非痰非瘀證者居多。
表2 2組病史分布情況(n,%)
表3 2組中醫(yī)證候分布情況(n,%)
4.3 以年齡(X1)、收縮壓(X2)、舒張壓(X3)、血糖(X4)、血尿酸(X5)、甘油三酯(X6)、總膽固醇(X7)、高密度脂蛋白(X8)、低密度脂蛋白(X9)、纖維蛋白原(X10)、痰證積分(X11)、血瘀證積分(X12)作為自變量,以IMT、PSVICA/PSVCCA、頸動脈斑塊大小作為因變量分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4.3.1 以IMT作為因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Y1(IMT)=0.603+0.007×X11(痰證積分)+0.006×X12(血瘀證積分)+0.002×X2(收縮壓),R2=0.672。
提示IMT與痰證積分、血瘀證積分、收縮壓呈線性正相關。
4.3.2 以PSVICA/PSVCCA作為因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Y2(左側 PSVICA/PSVCCA)=-1.167+0.048×X12(瘀證積分)+0.039×X11(痰證積分)+0.009×X2(收縮壓)+0.011×X3(舒張壓),R2=0.784。
Y3(右側 PSVICA/PSVCCA)=-1.418+0.052×X12(血瘀證積分)+0.038×X11(痰證積分)+0.010×X2(收縮壓)+0.011×X3(舒張壓),R2=0.773。
提示左右兩側PSVICA/PSVCCA與瘀證積分、痰證積分、收縮壓、舒張壓都呈線性正相關。
4.3.3 以頸動脈斑塊大小作為因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Y4(頸動脈斑塊大小)=-2.401+0.059×X12(瘀證積分)+0.031×X11(痰證積分)+0.020×X7(總膽固醇)+0.019×X6(甘油三酯),R2=0.876。
提示頸動脈斑塊大小與痰證積分、瘀證積分、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呈線性正相關。
CAS歸屬于中醫(yī)“健忘、頭痛、頭暈”的范疇,其病機可概括為心陽虛、氣血虧虛為本,痰凝血瘀為標。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兩大方面的原因,外因為嗜食肥甘厚味,內(nèi)因則是脾腎不足,屬本虛標實之證,脾腎不足為本,痰濁瘀血為標。頸動脈斑塊形成與氣虛、血瘀、痰阻密切相關[4]。多數(shù)學者認為痰濕、血瘀是動脈硬化的關鍵因素,肝、脾、腎三臟虛損,功能失調(diào)是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5]。本研究結果亦提示痰證、血瘀證是CAS的常見中醫(yī)證型。
多數(shù)學者認為IMT的增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表現(xiàn)。當IMT增厚時,動脈血管管徑增大,血管彈性及順應性減低,因此,IMT能精確和形象地描述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壁改變,是衡量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形態(tài)學變化的可靠指標。頸動脈IMT的增厚與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等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頸動脈IMT的動態(tài)觀察是評估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方法,對于具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的心腦血管病患者,IMT檢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早期預防和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與實施。和頸總動脈及頸外動脈比較,頸內(nèi)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對腦部血供影響最大,是因為頸內(nèi)動脈直接參與顱底動脈環(huán)的形成,直接參與腦部供血。PSVICA/PSVCCA之所以被選為此次超聲檢測指標,是因為頸動脈血流速度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PSVICA/PSVCCA可以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成為診斷頸內(nèi)動脈狹窄程度最準確的指標,PSVICA/PSVCCA比值越高,表示頸內(nèi)動脈的狹窄程度越高。本研究結果提示:中醫(yī)痰證、血瘀證參與影響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的病理過程,影響PSVICA/PSVCCA的變化。對CAS斑塊的認識,認為是氣變于病之始,血變于病之成,氣機阻滯可導致氣不行津,津液停聚,聚濕生痰,血澀不行,停而為瘀致痰瘀互結。痰、瘀可進一步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加重氣滯,如此反復形成一個以痰、瘀為主的惡性循環(huán)。痰瘀日久,諸邪閉阻脈絡,則形成動脈粥樣斑塊的有形病灶[6]。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脂代謝異常密切相關,本研究多元分析結果表明中醫(yī)痰瘀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共同影響其斑塊的形成和發(fā)展。
本研究結果表明:CAS與中醫(yī)痰證及血瘀證密切相關,頸動脈超聲檢測指標IMT厚度、粥樣斑塊大小、PSVICA/PSVCCA與中醫(yī)痰證及血瘀證呈線性相關,中醫(yī)痰證、血瘀證參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