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婷 田穗
摘? 要:文章結合當前優(yōu)秀的童謠作品,在闡釋童謠與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嘗試利用童謠這一語言教學素材與手段,采用“繞口令”、語言情境教學等方式,對童謠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實踐策略進行探究,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語音、語調、語感、肢體語言等語言能力,豐富語言教育環(huán)境,實現(xiàn)將童謠滲透于幼兒語言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 童謠;幼兒園;語言教育;指導策略
作者簡介:王瑾婷,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田穗,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幼兒園課程研究。(貴州 都勻 558000)
中圖分類號:G6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3-0114-03
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若能充分把握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語言教育,幼兒的語言能力將會迅速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教師們承擔著重要的語言教育責任,他們需要根據(jù)幼兒身心與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有效教學手段提升語言教育成效。童謠的語言生動形象,句式結構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具有獨特的游戲趣味性,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也是幼兒與教師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作品。本文基于童謠與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探索以童謠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實踐策略,對提升幼兒語言能力及語言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將童謠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價值
就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現(xiàn)狀來看,童謠逐漸成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幼兒園課堂教學與語言教育的橋梁,對于幼兒園教師開展語言教育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1. 幼兒語言教學內容的新資源。童謠是幼兒接觸的主要文學作品,伴隨著幼兒成長,因此可將童謠作為幼兒語言教學內容的新資源。幼兒教師應抓住幼兒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結合童謠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童謠作為一種語言游戲,是啟迪幼兒語言思維的優(yōu)質資源與載體,可以讓幼兒從中受到良好的語言教育。比如,童謠《誰的什么比腿長》:“蝦的胡子比腿長,鵝的脖子比腿長,大象的鼻子比腿長,老鼠的尾巴比腿長……”在朗誦童謠的過程中,幼兒會在大腦中不斷思考各動物的外形特征,鍛煉了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促進了幼兒對語言的學習與掌握。又如,童謠《詠鵝》是一首古代詩歌,富有韻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逼渲小谤Z,鵝,鵝”的重復展現(xiàn)了動物叫聲的韻味美,“白”“綠”“紅”“青”展現(xiàn)了“鵝”外形結構上的色彩線條之美,“歌”“浮”“撥”體現(xiàn)了鵝活動時大搖大擺的形態(tài)之美。
2. 幼兒語言教學方法的新資源。童謠作為幼兒語言教學的新資源,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教學的內容上,還體現(xiàn)在語言教學的方法上。將幼兒語言教學滲透在童謠中,童謠與語言教學方法相互融合,成了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學習語言的新路徑。幼兒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利用童謠創(chuàng)新幼兒語言教學方法,使童謠與語言學習無縫對接,形成新的幼兒語言教學方法,以童謠提升幼兒的語言發(fā)音技巧,使幼兒從童謠中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童謠《躲貓貓》時,從“躲貓貓,躲貓貓,你藏好,我來找,馬上就要找到了,找到我們一起玩”中不難看出,當中發(fā)音最多的元音音素為“ao”,比較押韻。這不僅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語言的興趣,還讓幼兒在靈活學習發(fā)音技巧的同時,通過童謠的趣味性熟練地掌握了語言語音音素。
3. 幼兒地方語言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橋梁。在幼兒時期利用童謠學習地方語言,能使幼兒語言教育更靈活且充滿趣味。童謠是幼兒地方語言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橋梁,借助于童謠能有效提升幼兒的地方語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語言思維情感,從而為幼兒未來學習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溫州地區(qū)童謠《吃餛飩》:“妹妹你顯能,阿媽教你吃餛飩,餛飩湯,喝眼光,餛飩肉,配白粥,餛飩皮,配番薯,餛飩碗,吃爻倒端轉?!边@首童謠簡潔生動,貼近民間生活,展現(xiàn)了當?shù)孛褡宓膫鹘y(tǒng)飲食文化,可以讓幼兒從小熟知當?shù)仫嬍程厣S變航處熆衫玫胤椒窖砸约爱數(shù)嘏c餛飩相關的民間故事,讓幼兒了解餛飩是當?shù)鼐哂猩詈竦滋N的傳統(tǒng)小吃;也可借助餛飩的圖片及當?shù)厝嗣癯责Q飩、制作餛飩的視頻,在刺激幼兒聽覺與食欲的同時,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還需向幼兒解釋方言中“顯能”“吃爻倒端轉”的意思,使幼兒快速地掌握童謠中地方語言所體現(xiàn)的情感。
二、以童謠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實踐策略
童謠作為我國兒童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與手段,為了進一步加強童謠的傳承與對幼兒文化語言的培養(yǎng),筆者結合經典的童謠,提出以下四點利用童謠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實踐策略。
1. 結合童謠“繞口令”,訓練幼兒的語音語調。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口語發(fā)音為第一步,要想正確地發(fā)音,可結合童謠“繞口令”訓練語音語調。因為“繞口令”將小令式文字、聲母、韻母及容易混淆的字詞組成重疊繞口的句子,將童謠中的“繞口令”作為訓練幼兒語音語調的素材,可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在發(fā)音時語音語調清晰。幼兒在學習童謠時,教師可結合童謠“繞口令”帶動幼兒正確使用唇、舌、齒、腭、口等主要發(fā)音部位,讓幼兒在訓練過程中鍛煉發(fā)音,并且?guī)椭變赫莆照_的發(fā)音技巧與方法,使幼兒在不斷訓練中保持正確發(fā)音,矯正錯誤發(fā)音。經過反復訓練,幼兒的發(fā)音日趨熟練,在語言心理上形成誘發(fā)固化作用,幼兒的大腦也對語言信息的感知越來越深,思維更趨敏捷,語音語調發(fā)音更準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幼兒朗誦童謠時,必須保證自己的語音語調準確無誤。
2. 利用童謠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童謠依據(jù)不同的文學語言內容與藝術形式可分為多種類型,如搖籃曲、游戲歌、數(shù)數(shù)歌、繞口令等,由于語言簡潔生動、押韻、節(jié)奏感強且富有趣味性,便于幼兒朗誦與歌唱,成了幼兒深受喜愛的一種文學語言藝術。童謠與我國古代七言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較強的音樂藝術性與文學“朗朗上口”之韻,幼兒園語言教師可借助童謠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比如,童謠《編花籃》的歌詞:“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該段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組織多個幼兒合作圍成圓形花籃,再用單腳蹦跳,誰的腳先落下即出局,直至產生最終勝利者。童謠游戲與朗朗上口的地方語言的融合更顯趣味性,深受幼兒喜愛。如童謠《做彩燈,鬧元宵》中“好姥姥,手兒巧,做彩燈,鬧元宵……八戒燈,給寶寶,悟空燈,給姣姣,寶寶樂,姣姣笑,一同敬禮謝姥姥?!边@首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三字句式語句節(jié)奏整齊,節(jié)奏感較強,說唱鏗鏘有力,幼兒可伴隨教師邊拍邊唱,尤其可使“口吃”與膽小內向的幼兒在言語表達上更加連貫,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幼兒的語感,對幼兒的語言教學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用童謠獨特的節(jié)奏感,讓幼兒在肢體語言中領略樂趣。將童謠通過幼兒肢體語言展示出來,可以讓幼兒在文學藝術表演中領略到童謠帶來的樂趣。孩子們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可跟隨教師嘗試用自己不同的聲音、語速、語氣等進行文學藝術模仿,從肢體語言中感受童謠的樂趣與韻味。如童謠《數(shù)一數(shù)》言:“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邊一只豬,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數(shù)一數(shù),12345,虎、鹿、豬、兔、鼠……”這段童謠描述了五種動物,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肢體語言與聲音展現(xiàn)出不同動物的形象,如虎的渾厚、豬的憨直、鼠的機靈……從而增強童謠的語言節(jié)奏感,使幼兒在角色表演中感知各種動物的典型動作與聲音特征,領略童謠的意境美。又如,童謠手指游戲《雞雞斗》中“雞雞斗,蓬蓬飛,一飛飛到稻田里,稻田里廂(里面)吃白米?!苯處熆蓭ьI幼兒邊念童謠歌詞邊伸出兩根手指接觸繞圈,在進行肢體動作的同時,既活動了幼兒手指肌肉,還能幫助幼兒正確表達地方語言。再如,幼兒園流行的童謠《拍手歌》深受幼兒們喜愛,“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兩只小鴨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飛上天……”這個童謠游戲需要兩個幼兒共同完成,教師組織幼兒積極參與童謠游戲活動,兩人相對而坐,伸出雙手邊念邊擊掌對拍,讓幼兒感受到童謠語言與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
4. 利用童謠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教育環(huán)境。隨時隨地運用童謠展開語言教育是一種高效語言教學模式,教師隨時依據(jù)所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相應的童謠進行語言教育,讓幼兒以真實而自然的狀態(tài)學習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語言教育環(huán)境。幼兒的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其自控力、毅力、專注力等方面較差,只注重課堂教條式語言教學,其效果必定不盡人意。教師可借助“圈養(yǎng)”與“散養(yǎng)”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語言教育的同時,在課外實踐中恰到好處地創(chuàng)設童謠語言教學情境,滲透語言教學,隨時對幼兒進行語言情境教學。如外出公園游玩賞花之時,教師可結合童謠《花兒好看我不摘》進行語言教學,“公園里,花兒開,紅的紅,白的白,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說我真乖?!焙啙嵉恼Z句,“紅”“白”等顏色對視覺的沖擊,加上“好看”“不摘”“好乖”等連貫的語言,增強了幼兒保護公共財物的意識,彰顯了童謠對語言情境教學的重要作用。
以童謠進行語言教育要根據(jù)幼兒的身心與語言發(fā)展,以簡潔的語句、明快的節(jié)奏、和諧的聲調讓幼兒在童謠中認識、理解、感悟語言的內容與感情色彩,接受語言知識的熏陶,從中獲得語感。童謠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與手段,也是幼兒地方語言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橋梁,教師需要深入教學,不斷完善、探索利用童謠進行幼兒語言教育的實踐策略,以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及語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許靜.淺談童謠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1):25.
[2] 潘偉斌.見微知著: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目標研究——以蘇州方言教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1):32-35.
[3] 徐艷貞.粵語童謠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傳承與發(fā)展[J].語文建設,2015,(12):67-68.
[4] 鄭月琴.基于兒童文學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17,(8):70-72.
責任編輯? 陳?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