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要:“來”在吉首方言中的用法很特別,前面往往接動詞、名詞、形容詞,句尾經常與助詞“了”搭配,其中結構助詞“了”在句中既有完句的作用,又使句子有了表示將來的意思。“來”與動詞、名詞、形容詞搭配時,語境情況不一樣,表達的意思和時間狀態(tài)也不一樣。在吉首方言中“來”常常后置,表示將來時,往往后面與結構助詞“了”搭配。
關鍵詞:“來” 吉首方言 將來時
中圖分類號:H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91-02
一、“來”與普通話的語音比較
在吉首方言中,根據(jù)1996年李啟群對《湖南吉首方言同音詞匯》調查時,提到過“來”為[lai],讀第二聲,陽平,調值為[11]①。一般跟助詞“了”放在句末做補語成分,詞性兼顧實詞和虛詞。跟普通話里面的來讀音相同。與普通話相比,雖然調類一樣,聲韻相同,但調型和調值卻有顯著差異。
二、“來”與普通話的詞性比較
在1999年增訂版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來”可以是動詞、助詞、方位名詞。這幾種用法在吉首方言中也時常見到。具體分析如下:
(1)“來”為動詞時,表示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在作為動詞時,“來”的用法和意義基本與普通話的一致,一般作一句話的謂語或者與其他的動詞連用構成連動結構作謂語。
例1:莫咯,偶害兒再來你屋玩啊。(別呀,我后天再來你屋玩哈。)
例2:洪水來了,好多房屋都被沖垮了。(洪水來了,好多房子都被沖倒了。)
以上舉的幾個例子就是“來”做動詞時的主要用法。例1:是最基本的用法,例2則是表示(問題、事情)的發(fā)生。
(2)在吉首方言中,有時候“來”可以直接代替動詞來使用,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具體的動詞),也可以說視為泛義動詞,較少帶“了”“過”,具體分析如下:
例3:今兒高興,每個人必須多來幾碗飯。(今天高興,每個人必須多吃幾碗飯。)
例4:來兩杯水。(上兩杯水。)
例5:偶想和你打牌,來蠻?(我想和你打牌,打嗎?)
例6:偶不想和你來了。(我不想和你打牌/玩耍/吃飯。)
在以上例子中,“來”可以根據(jù)語境代替不同的動詞,在例子3中,“來”代替了“吃”;在例4又代替了“上”;而在例5、例6中則分別代替了“打”和“玩?!?。這也算是吉首方言的“來”作為動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可以相當于南方方言中的“弄”,東北話里面的“整”。
(3)在吉首方言中“來”作為助詞,往往有兩種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例7:這頭豬怕是有200來斤重。(這頭重能有200多斤重。)
例8:偶昨天之所以去他家,一來是讓他把話說清楚,二來是是給他帶口東西。(我昨天之所以去他家,一來是讓他把話說清楚,二來是給他帶點東西。)
以上就是吉首方言“來”字做助詞的主要用法,一般都是放在數(shù)詞的后面,表示陳述一般的事實或者表示列舉某些原因、理由。
(4)“來”用在另一詞語的前面或者后面。
A.來+動詞,表示要做某事,不用“來”意思相同。
例9:偶來港兩句。(我來說兩句。)
例10:你去擦桌子,我來洗衣服。(你去擦桌子,我來洗衣服。)
B.動詞+來,表示來的目的。
例11:他們望你來了。(他們來看你了)
例12:我們支援你們來了。(我們來支援你們了)
(5)吉首方言中“來”還能在句子中做補語,常見有兩種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例13:你寫得來這道數(shù)學題滿?(你會解這道數(shù)學題嗎?)
例14:你港得來外語滿?(你會講英語嗎?)
這種情況要是在動詞后面,然后緊接著加上“得”表示的是不會干某事。雖然普通話中也會有此用法,但是在吉首方言中更加常用,結合面比普通話要廣得多。在這里面“來”是做前面動詞的補語。
三、“來”有表將來的指示作用
例15:車開來了。(車即將發(fā)動開走了。)
例16:偶洗頭發(fā)來了。(我要準備去洗頭發(fā)去了。)
“來”表示將來發(fā)生的事情,一般用于以下幾個結構,具體分析如下:
(1)謂語動詞+來+了。
例17:莫急,偶咯來了。(別急,我就要找來了。)
例18:酸菜泡好來了。(酸菜就要泡好了。)
(2)謂語動詞+賓語+來+了。
例19:快看,他吃東西來了。(快看,他就要吃東西來了。)
例20:爸炒菜來了。(爸爸就要炒菜來了。)
(3)謂語動詞+補語+來+了。
例21:偶就要餓死來了。(我快要餓死了。)
例22:水就要燒開來了。(水快要燒開了。)
(4)形容詞做謂語+來+了。
例23:山上的葉子綠來了。(山上的葉子就要綠了。)
例24:天黑來了。(天就要黑了。)
在第4種結構中,形容詞一般都是表示性質的形容詞,狀態(tài)形容詞一般不能接“來了”比如:“衣服焦干來了”。
(5)名詞做謂語+來+了=(名詞)+動詞“來”+來+了。
例25:寒假來來了,又要過年了。(寒假就要來了,快要到過年了。)=寒假來了,又要過年了。
例26:春天來來了,山上的花快開來了。(春天就要來了,山上的花就要開了。)=春天來了,山上的花快來了。
根據(jù)例25、例26我們不難看出吉首方言中“名詞作謂語+來+了=(名詞)+動詞“來”+來+了”,與普通話還是有差別的,在普通話中“春天來了”表示春天已經來了,與吉首方言中所表示的意思完全不一樣,而且在吉首方言中一般都是用前面的那種表示“(名詞)+動詞“來”+來+了”,雖然也有“名詞做謂語+來+了”這樣的表示,但是一般很少使用,也可以說是避免方言與普通話的混亂,基本不用后一種說法。
(6)數(shù)詞+來+了。
例27:偶20歲來了。(我就要二十歲了。)
例28:他當老師四個月來了。(他當老師快要四個月了。)
以上這種情況,表示即將發(fā)生的事情,表將來。“來”字主要放句末,與結構助詞“了”搭配使用。
四、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探討了吉首方言中“來”的基本用法,通過上述文章的舉例分析,可以清楚全面地認識此結構,總的來說,“來”字有多種詞性,在做動詞時,與普通話中的“來”具有相同的意思,表示的是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但是普通話中,“來”不具有將來時的指代意義。而在吉首方言中“來”是具有將來時的指代意義的。在句法功能上,“來”的前面可以加名詞、形容詞、動詞做謂語,表示事情即將發(fā)生但還未發(fā)生。
注釋:
①吉首方言大致可分四個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值分別為55、11、42、35。
參考文獻:
[1]李啟群.吉首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1-45.
[2]瞿建慧.湘漢語方言將行體標記“來”[J].文史博覽,2011(2):27-28.
[3]羅勝蘭.湖南吉首方言句尾詞“來”研究[D].湖南大學,2016:49-55.
[4]李啟群.湖南吉首方言同音字匯[J].方言,1996:29-38.
[5]王鳳蘭.談東北方言中的萬能動詞“整”[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6):94-9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