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天的教學能為明天的學生留下點什么?如何做智慧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關注的。順暢清晰的教學設計,先學后教的自主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實驗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從教學中發(fā)現智慧,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堂設計;教學智慧;素養(yǎng)
今天的教學能為明天的學生留下點什么?如何做智慧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關注的。最近在市高一化學研討會上,本市黃老師開設了一節(jié)《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的公開課,在這節(jié)課上,特別關注了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獲得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下面就聊聊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順暢的教學內容、清晰的教學邏輯,突出了課堂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一) 注重教學過程的條理性
整個教學過程有幾個清晰的板塊:從侯德榜制堿的化學史引入、碳酸鈉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入課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性質的獲取→設計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實驗方案→學生實驗驗證→教師突破難點,最后,再次引導學生把目光轉移到侯氏制堿法上來,提出侯氏制堿法制得的堿首先是碳酸氫鈉,然后再將碳酸氫鈉焙燒才能制得純堿。那么第一步碳酸氫鈉是如何制得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制堿原理。最后總結碳酸鈉的性質并補充——水溶液呈堿性。正是由于其水溶液呈堿性,所以純堿通常用來清洗油煙機、灶臺油漬,還可以用來洗碗等,做到首尾呼應。既對課堂知識進行小結,又呼應了開頭提出的情景。
(二) 注重教學活動有思維引導
整堂課恰當地應用好過渡語和問題引領,用清晰的線索引導教學過程。在每個板塊前,都用了一個明確的設問,告知學生接下來學的主要內容。譬如:碳酸鈉是怎樣一種物質?有什么性質?能與哪些物質反應?以鹽和酸的反應為鋪墊,過渡到碳酸鈉和碳酸的反應(滲透物質的轉化觀)?碳酸鈉能不能與碳酸這樣的弱酸反應?性質決定用途,碳酸鈉有哪些性質呢?接著指出:碳酸鈉也叫蘇打,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這兩“兄弟”的名字僅一字之差,化學組成也只是細微的不同,一個構成的微粒是CO2-3;一個構成的微粒是HCO-3。這種細微的差別會不會導致它們在性質方面也存在著某些差異呢?如果有差異,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知道了碳酸鈉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如碳酸氫鈉,接著提問過度,在為什么碳酸鈉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如碳酸氫鈉?如何突破該教學難點?
二、 先學后教,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就應該如同運動場一樣,主角就應該是學生,課堂就應該成為學生的“學堂”。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許就是在他們文本解讀得不全面或不準確,問題解決得不得法、不完善或有錯誤的時候,適時予以糾正,給予他們更準確的解讀方向或方法指導!在這堂課中盡可能把時間交給了學生?!疤妓徕c的性質與應用”這部分內容知識層面要求不高,便于學生自學,但知識零散,難以系統(tǒng)掌握,活動內容較多,教材中有四個實驗、一個活動探究,實驗難度較小,便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所以,本節(jié)新的教學內容設計了:
1. 自主學習過程:通過閱讀教材,自己獲取Na2CO3和NaHCO3的性質;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根據自學或已有知識,設計區(qū)別Na2CO3和NaHCO3兩種物質的實驗方案。
2. 延伸學習過程:學生交流實驗方案,展示實驗原理、預期現象及結論,評價修正方案,判斷可行性,最后實施實驗。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又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中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 精心鉆研 創(chuàng)新實驗 突破難點
在實驗方面,進行了實驗方案、儀器或裝置的改進。
1. 碳酸鈉與碳酸的反應。向雪碧中加入碳酸鈉粉末。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生氣泡并形成泡沫,第二階段是瓶變癟,CO2量變少。然后投影雪碧配料,解釋為什么一開始會產生氣泡、瓶變癟的緣由,學生應該知道是CO2被加入的碳酸鈉吸收了,從而得出結論。實驗現象應該說非常明顯,也很震撼。
2. 對比實驗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
3. 在為什么碳酸鈉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如碳酸氫鈉?如何突破該教學難點?筆者采用雙氣球試驗進行對比演示,這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實驗,結合定量,更具有說服力。更加直觀明顯地觀察到兩種物質與酸反應的現象上的差異分析原因時,引導學生宏觀看現象,微觀找原因來分析問題的本質。指出:
CO2-3需結合兩個H+,離碳酸有兩步之遠,而HCO-3只需結合一個H+,離碳酸只有一部之遙,自然反應更劇烈,通俗易懂。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構建學生的微粒觀,分析原因時要尋找問題的本質。大膽創(chuàng)新,實驗效果明顯,學生印象深刻。
總之,這節(jié)課堂設計流暢、過渡自然,讓我們看到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的變化帶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逐步轉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學生學習興趣高,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
反思:
(1)作對比實驗時,需跟學生強調一個原則,“只改變一個變量”
如: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分別跟鹽酸反應時必須強調等濃度鹽酸;采用雙氣球試驗進行對比演示時,碳酸氫鈉溶液中是否也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這樣更具有說服力。
(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學習承載著大多數價態(tài)穩(wěn)定鹽性質的學習方法,也承載著多元酸形成鹽性質的學習方法,所以不妨可以提及多元酸形成的正鹽和酸式鹽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如何轉化?
參考文獻:
[1]陳進前.關于高中化學課時教學目標素養(yǎng)化設計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2):1-3.
[2]邵傳強.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引入真實情景的教學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5):12-15.
[3]鐘志賢.教學設計的宗旨:促進學習者高階能力發(fā)展[J].電話教育研究,2004(11):13-19.
作者簡介:龔繼新,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