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過值得人閱讀一輩子的經(jīng)典——《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吟》所吟詠的內(nèi)容,體會其深刻內(nèi)涵,結(jié)合自身的人生際遇,生發(fā)出種種感受——自然中的一切是無常的,是能觸動人種種情絲、引發(fā)人種種哲思的,由此人能知道此生該如何度過。
【關(guān)鍵詞】閱讀;黛玉 ;葬花吟;感悟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biāo)識碼】A
讀《紅樓夢》,每次都被黛玉的《葬花吟》所感動。20多歲的時候,感受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姐無病呻吟的春愁,經(jīng)過20多年的人生歷練,再讀《葬花吟》,感覺到黛玉的感受絕不是她個人的,而是所有人的。
一、提煉黛玉《葬花吟》中的主要自然意象
揀選《葬花吟》中的詩句: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灑上空枝見血痕……冷雨敲窗被未溫……隨花飛到天盡頭……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fēng)流……強于污淖陷渠溝……試看春殘花漸落……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單看其中這些語句:
“花謝花飛花滿天,”“……花飛到天盡頭?!薄凹t消香斷……”“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柳絲榆莢……芳菲,”“……桃飄……李飛。”“桃李明年……再發(fā),”“……花發(fā)……可啄,”“梁間燕子……”“三月香巢已壘成,”“閨中女兒……”“……閨中……有誰?”“……人去……”“愁緒滿懷……”“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明媚鮮妍……”“一朝漂泊……”“……空枝……”“杜鵑無語……”“冷雨敲窗……”“……艷骨,”“……凈土掩……”“……污淖陷渠溝?!薄啊簹埢u落,”“一朝春盡……”“花落……”
提煉出這樣的自然意象:
花謝飛滿天、直到天盡頭,花之紅顏消退、花之香氣斷掉,柔軟的蛛絲兒漫飄在春樹間、隨風(fēng)而轉(zhuǎn)的柳絮輕沾萬物,長長的柳絲成簇的榆錢兒芳香而艷麗,今朝桃花飄零李花紛飛、明年桃李又含苞吐蕊花發(fā)可啄,三月間梁間的燕子已經(jīng)壘就了香巢,惆悵滿懷的閨中少女卻已是人去樓空,一年三百六十日飄風(fēng)飛霜無可避,花開時明媚鮮妍、一朝漂泊余空枝,杜鵑無語、冷雨敲窗、艷骨入凈土、污淖陷渠溝、春殘花漸落、一朝春盡花全落,是說,一年四季就是這樣運作著、變化著,不管你看到與否,不管你關(guān)心與否,這就是天道在運行。
對于讀者來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二、對黛玉《葬花吟》中自然意象的感悟
一是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無常的
所謂“無?!保钦f,萬事沒有永恒不變,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自然界中,有花開就有花落,有含苞吐蕊就有飄零紛飛;有蛛絲兒飄蕩柳絮漫天,就有狂風(fēng)勁吹絲兒折枝斷;有燕子飛來,就有飛去巢空。有萬物萌發(fā)的初春,就有花落水流紅的暮春。自然界的一切都各行其道,鳥有鳥語,花有花魂。
人也是自然的產(chǎn)物,有生就有長,長大的女兒就要出嫁;有心就有苦,苦痛的內(nèi)心就煎熬出病弱的肉體;有壯就有老,老去離世時就只留下寂靜的空房。
二是自然的變換會觸動人的情絲
花開的時候芳香艷麗令人歡喜,花謝的時候干枯委頓令人可憐,雖“零落成泥碾作塵”,又怎忍心來來去去反復(fù)踐踏?!或許,落花也會痛哪!年年歲歲,燕子來時銜來多少春花壘就精致香巢,一朝離去,哪管香巢傾頹宅子易主?!春來時萬物萌發(fā)生機盎然,春去時花落水流紅令人無限嘆惋。
一年三百六十日,有暖陽煦日和風(fēng)細雨就有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迫,這感覺就如同你日日、月月、年年,既享受著種種欲望被達成時的滿足感,又要承受來自工作、家庭、生活以至情感不能順?biāo)鞎r所帶來的種種痛苦、煩惱和無奈。
你愛自然中的一面,如:明媚鮮妍鳥兒啁啾的春朝,鮮花怒放細雨綿綿的夏夜,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秋夕,鳥獸潛蹤萬物沉靜的冬藏,但這一切又怎能如你所愿長長久久呢?那花應(yīng)該有魂魄吧,那鳥也應(yīng)該有魂魄吧,但是無論春花還是鳥雀人都是留不住的,不知何時,花就羞答答地綻放了,也不知何時,鳥的啁啾聲就遠離啦。
你不愛自然中的另一面,如:春朝花月夜匆匆歸去,來時悄無聲息,去時也不打招呼;如:梁間的燕子到了時節(jié),連辛苦勤勞銜啄百花壘就的香巢都不屑一顧就決然離開,無情又迅捷;如:嚴相逼迫的風(fēng)刀霜劍杜鵑啼血的愁慘黃昏落花逐流水的悲涼暮春。但這一切又怎能因你不喜而銷聲匿跡呢?于是,春朝盡了,花兒落了,你也幾乎愁殺了。你邊葬落花邊暗拋珠淚,那淚珠來自心底切實的傷痛,所以,灑在花兒凋落的空枝上,仿佛能見到鮮血的痕跡。
自然中的變換,牽動起的是人內(nèi)心意愿不能達成的多少無奈、多少傷痛。
但是,對于自然來講,不因為你愛,就長久存在;也不因為你不愛,這一切就不會發(fā)生,否則,那就不是自然,而是人為。
三是面對這樣的自然,引發(fā)個體人的哲思
春花美麗潔凈無憂無喜無愛無恨,春初閃亮登場,春末黯然凋落,任誰喚不來也留不住。因為愛春花之來去自由,也渴望像春花那樣,隨風(fēng)飄落時,能到達天的盡頭。因為愛春花之美麗潔凈,就順?biāo)炱渥匀惶斐伞谀嗤恋蛲龊笕匀粴w于泥土,花生時是嫵媚風(fēng)流的,凋亡后依順?biāo)谋拘裕靡诲\囊收之,埋進泥土成為它最好的歸宿。
那么,人呢?人能讓花干凈地歸去,人能讓自己也如落花一樣,生時清純,死時潔凈,從肉體到靈魂?
我們就像花一樣干干凈凈地來到這人世間,所謂“赤條條來”,經(jīng)過人世間幾十年的染污:赤橙黃綠青藍紫,喜怒哀懼愛惡欲,是非善惡美與丑,你儂我儂情纏綿……我們的肉體,尤其是我們的人性還能保有最初嬰兒期的至真至純嗎?所謂“赤條條去”,世間又有幾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呢?!戲臺上,魯智深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戲臺下,賈寶玉悟道:“無可云證,是立足境?!绷主煊駨匚虻溃骸盁o立足境,是方干凈?!蓖鯂S在其《紅樓夢評論》中說道:“故此書中真正解脫僅賈寶玉、惜春、紫鵑三人耳?!辟Z寶玉本是女媧煉石補天后剩下的一塊石頭,無欲無求至真至純,幻化為“通靈寶玉”后成了人世間凡人賈寶玉的“精氣神”,這樣的“寶玉”在溫柔富貴鄉(xiāng)中經(jīng)歷了十九年的富貴繁華和世態(tài)炎涼,最終徹悟,棄絕人世間對他的所有“染污”,懷揣“赤子之心”做回了至真至純原初的那塊石頭,真正做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無論是明媚鮮妍的花,還是歷經(jīng)世事滄桑的人,都來自于空,也終結(jié)于空,當(dāng)人活著的時候,能觀賞鮮花,能痛悼落花,當(dāng)花落時,人也離世了,曾經(jīng)的人與花的交集只能是曾經(jīng)。
本無有花之明媚,也無有人之痛悼之淚,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四是此生應(yīng)該如何度過
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度過這一段能見到花開能痛悼落花的人生呢?
一是正視無常,何必太在意,何必太執(zhí)著,能干就干點兒,干不動就歇著。
二是自己不愛做的,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所謂“己所不 ? 欲,勿施于人”。
三是,如果有能力,就要:明悟天道,順應(yīng)天道,體認人道,走人間正道。這樣,歸去時,儀態(tài)安詳,靈魂安息,此生足矣。
注:本文90%皆本人個人感悟,故無明顯的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王忠芹,女,1969年生,鞍鋼集團有限公司教育培訓(xùn)中心(黨校),中文副教授,企業(yè)培訓(xùn)師,主要講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