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偉
【摘? 要】 道德與法治是奠定小學生思想品德良性發(fā)展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小學教育是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加強其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升。本文就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下面幾點思考。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小學階段;思考
小學道德與法制課能夠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此過程離不開教師正確有效的教學方式及良好的引導,教師在結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的強化教學。在此,我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制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能促進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水平。
一、注重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正確地認識到社會,能使學生更加了解教師。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比如觀看電視、講述歷史故事、觀看教學影片等,使學生能夠真實地去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及嚴肅。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會借景生情,提升教學質(zhì)量。
二、改變教學觀念,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好的學習方法比傳授知識更加地重要,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也要不斷轉變自身教學理念,用適合學生身心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qū)使下自主學習,主動去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生活實踐課程
小學階段的學生,成長速度是十分快的,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不能單單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比如,一些惡作劇的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傷害,教師就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分子、游手好閑的人作為反面教材,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良習慣有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有可能造成的損失。教師要充分運用生活實踐經(jīng)歷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低年級是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與法治意識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和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教師更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合理運用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 孫曉礪.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201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