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宏
(河南大學(xué)文獻(xiàn)信息研究所、河南大學(xué)圖書館,河南 開封 475001)
文學(xué)作品所蘊含之深刻豐美的內(nèi)容,滋潤影響后代詩人心靈的情形,正如《莊子·養(yǎng)生主》所言:“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鄙K究有時而盡,但偉大作家的思想、風(fēng)范卻能盡現(xiàn)于其作品之中,不僅傳諸后世,更能潤澤百代。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歌便是如此。
宋代就有眾多詩人模仿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關(guān)于李白詩歌接受史已有不少研究,本文以宋代詩人郭祥正為例進(jìn)行探討。
郭祥正(1035—1113),北宋熙寧、元祐年間詩人,字功父、功甫,號醉吟居士、謝公山人、漳南浪士、凈空居士。太平州(今安徽)當(dāng)涂人,《宋史》有傳。祥正少有詩名,弱冠前便已為人所稱道,十七歲時,袁陟薦之于梅堯臣,梅見而贈之以“李白后身”之美譽?;实v五年(1053)應(yīng)禮部試中進(jìn)士,除秘閣校理,星子主簿,歷任德化尉,后知武岡、權(quán)邵州防御判官,參與章惇經(jīng)制梅山峒事宜。任太子中舍,桐城令,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治獄歷陽,通判汀州,攝漳州,后轉(zhuǎn)丞議郎,知端州。晚年隱居當(dāng)涂,卒后,鄉(xiāng)人祠之于青山之李白祠。有《青山集》傳世,存詩1400多首。
自從獲得梅堯臣、鄭獬等人“李白后身”“謫仙后身”的贊譽之后,郭祥正自己也欣然接受了這一稱號,以李白自詡,以李白作為畢生追求的理想化身。他雖與白相隔三百載時光,但是并不妨礙與之“神交無古今”(《同陳公彥推官登峨嵋亭》),“神交自冥合”,數(shù)百年“仿佛眉睫間”(《懷平云閣兼簡明惠大師仙公》)(《郭祥正集》第77頁)一般,其天馬行空式的豪逸風(fēng)格,可以明顯看到李白創(chuàng)作的深刻影響??v觀郭祥正的一生,他可以說得意于李白,也失意于李白。
騎鯨捉月生平事跡嗜酒豪飲浩氣傲骨自比李白其他總計詩句 篇名卻憶李白騎長鯨。倒回玉鞭擊鯨尾,錦袍濺雪洪濤里。電光溢目精神閑,終日高歌去復(fù)還?!瓊?cè)粎s返玉皇家,不騎鯨魚駕鸞車。留連自摘蟠桃花,嚼花吐津染朝霞。不信如今三百載,頑鯨駭浪空相待。藜花蕉葉鐘與鼎,倒卷錦浪吞鯨魚。殷勤笑我騎鯨魚,詩狂酒怪何時已。且要李白騎鯨魚。卷數(shù) 頁碼 數(shù)量《松門阻風(fēng)望廬山有懷李白》2 34 8 13 13 9 179 229 236強汛月船追李白。13 237李白騎鯨下蓬島,常娥洗月來滄溟。相逢且勸百壺酒,蟠桃結(jié)實何時成。李白騎鯨出滄海,回鞭曾宿岧嶤岑。安得騎鯨逐俊游。身趨夜郎道,心戀咸陽郡?!都念}湖州東林沈氏東老庵》《和守訥上人五峰見寄之作》《合肥李天貺朝請招鐘離公序中散吳淵卿長官洎予同飲家園懷疎閣》《中書舍人陳公元輿以詩送吾兒鼎赴慎邑卒章見及遂次元韻和答》《浮丘觀》14 241《憶敬亭山作》《送吳山人二首》其二《追和李白郎官湖寄漢陽太守劉宜父》《西山謠寄潘延之先生》14 29 7 246 482 153 2君不見李太白,朝為酒家仙,暮作金鑾客。醉里題詩宮妾扶,自謂遇君今古無。一朝讒言入君耳,夜郎遠(yuǎn)謫吟魂孤。天送醇醪傾北斗,群仙吹簫龍鳳吼。李白一飲還一醉,醉來豈知生死累。卻泛虛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傾不歇。醉來更約崔宗之,秋水玄談清興發(fā)。金龜換酒邀佳客。10 183《松門阻風(fēng)望廬山有懷李白》2 34 3《憶敬亭山作》14 246《次韻和孔周翰侍郎洪州絕句十首》其七《題畢文簡公撰李太白碑陰》27 429知太白,文簡公。不夸能詩與飲酒,惜其浩氣突兀藏心胸。李白不愛萬戶侯。不能跨鯨魚,揮筆信非美。愿公歸作老姚崇,莫學(xué)江東窮李白。愿如賀監(jiān)憐太白,莫作曹公嗔禰衡。我攀太白慚非才。9 178 2《寄獻(xiàn)荊州鄭紫薇》《宿棲賢寺》《朝漢臺寄呈蔣帥待制》《留別金陵府尹黃安中尚書》《游陵陽謁王左丞代先書寄10 5 8 1 3 6 13 182 110 164 231 233獻(xiàn)和父》李白篇章我到難。蒙贈以太白,自謂無復(fù)疑。李白愛之不忍去,便欲此地巢云松。還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23 30 384 504 32 153 4瑯瑯先誦荊州吟,醉來捉住鯨魚尾。不自煙霄謫,世間無此人?!睹魇逯戮频謽恰贰犊廾分敝v圣俞》《留題西林寺攬秀亭》《題化城寺新公清風(fēng)亭用李白元韻》《謝淮西吳提舉子中》《吳子正召飲觀太白墨跡》2 7 1 0 25 191 404 23
郭祥正對李白形象的描繪接受了唐代以來金龜換酒、金殿題詩、郭李至交、流放夜郎、騎鯨捉月等傳說和史實,他的詩集中有大約23首詩歌涉及李白形象,試將這些詩從內(nèi)容上大致分類,可以分為以下五類,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第1、4類,最能體現(xiàn)詩人對李白之思慕。下面以表格形式將這五個類型列舉出來,以期更清晰了解郭祥正對李白的接受。郭祥正直接間接描寫李白形象23首詩中,涉及最多的是“李白騎鯨”和“采石捉月”的傳說,有8處,兩者通常結(jié)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位仙人化的李白。詩人將李白當(dāng)涂病亡的悲劇結(jié)局改編為騎鯨攬月、飛升成仙的浪漫喜劇,其中“騎鯨”被多次強調(diào)深化,以此突顯李白之仙人風(fēng)采,這與宋代主流思想普遍將李白仙化的趨勢是一致的。以《松門阻風(fēng)望廬山有懷李白》一詩來看,詩人首先將李白塑造成一位駕馭巨鯨,身著錦袍,出沒于驚濤駭浪之間的奇人,他本打算“終日髙歌去復(fù)還”,然而天公送來能裝滿北斗的美酒,群仙演奏起動聽的仙樂歡迎他的到來,于是仙人李白一飲一醉之間,忘卻了生死苦累,“倐?cè)粎s返玉皇家,不騎鯨魚駕鸞車”,不再留戀人間,駕起鸞車,重返天界,只留下那只頑鯨苦苦等待他的歸來。(《郭祥正集》第34頁)一個“返”字已然點明了李白的身份,他原本就是天上神仙下到人間,現(xiàn)在只是重新回到天宮。詩人的這個推測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在對李白其人、其作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得出的合理推論,李白自己就說:“飄飄入無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賜瓊漿,一餐歷萬歲,何用還故鄉(xiāng)?!保ā豆棚L(fēng)五十九首》其四十一)需要注意的是郭祥正將李白仙化的目的,除了出于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敬仰而不忍他同常人一樣,經(jīng)歷生老病死的苦痛之外,更多的是要借騎鯨成仙來表達(dá)對李白以成仙方式實現(xiàn)精神自由和解脫的向往。郭祥正將莊子齊萬物、等死生的思想與仙人李白的形象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似真似幻、超越天地而存在的全新的李白,這個李白身上,仙幻色彩固然濃厚,但已并非僅僅是“結(jié)發(fā)受長生”(《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李太白全集》第567頁),以追求生命永恒為目標(biāo),他身上被賦予更多的是勘破生死界限、追求絕對自由的渴望。李白之樂已經(jīng)超越簡單的成仙長生,而是“出處無瑕傲生死”(《合肥李天貺朝請招鐘離公序中散吳淵卿長官洎予同飲家園懷疎閣》)(《郭祥正集》第236頁),生亦何歡,死亦何懼,連人生終極問題都能夠看透,那么世間功名富貴、出與處的矛盾便更如過眼煙云了。既然詩人已經(jīng)是“自謂無復(fù)疑”,認(rèn)為自己便是李白轉(zhuǎn)世,于是便要緊緊追隨李白的腳步,“且要李白騎鯨魚”“強汛月船追李白”。
郭祥正在作品中回顧了李白生平重要事跡,長安酒市上壯飲豪醉,解金龜換取美酒的慷慨,金殿題詩的風(fēng)流才情,玄宗和貴妃的賞識,如此光輝燦爛的人生卻難逃小人陷害,落得流放夜郎的結(jié)局,這一切令人不勝唏噓。李白傲骨錚錚,視功名富貴如糞土,詩酒風(fēng)流,才華橫溢,卻遭受讒言而被遠(yuǎn)謫流放,命運對他何其不公?郭祥正本人同樣是才高位卑,屢遭構(gòu)陷,相似的命運令詩人對李白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從性格特點上看,李白傲視權(quán)貴,瀟灑不羈的個性深為郭祥正所激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李太白全集》第705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太白全集》第861頁),蔑視權(quán)貴,遺世獨立,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郭祥正同樣堅持個人操守,保持人格獨立,“門掩白云聊晝臥,世間言說付兒曹”(《齊公長老臥云軒二首》其二)(《郭祥正集》第440頁),“一杯得伴仙翁醉,讒喙雖長奈我何”(《陳老父攜茶見訪因留小飲二首》)其二)(《郭祥正集》第445頁),無懼世間風(fēng)風(fēng)雨雨。李白胸懷大志,任俠縱橫,以“安天下”“濟蒼生”為己任,熱愛祖國,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同樣令郭祥正敬佩不已,他雖然不似李白“十五好劍術(shù)”(《與韓荊州書》)《李太白全集》第1239頁),“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李太白全集》第261頁)的火爆,但也希望能夠“匣劍光芒射斗牛,提攜天下洗人仇”(《贈裴泰辰先生》)(《郭祥正集》第357頁)般快意恩仇;他對古代豪俠充滿欽羨,歌頌荊軻刺秦保燕之壯舉,“燕云悲兮易水愁,壯士行兮專報仇”(《補易水歌》)(《郭祥正集》第8頁),為國捐軀,死而后已。盛唐時代文人馳騁疆場、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令詩人血脈僨張,“安得一軍提將印,橫行西域斬樓蘭”(《原武按提雜詩五首》其四)(《郭祥正集》第437頁)。他渴望上位者賞識自己,能夠發(fā)揮個人才干,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我來拔鞘秋風(fēng)前,毛發(fā)凜凜肝膽寒。書生無用暫掛壁,夜來虎氣騰重泉。酒酣聞雞起欲舞,明星錯落銀河旋。吾聞神物不終藏,豐城紫氛斗牛旁。及時與人成大功,豈肯棄置鈍鋒芒。會當(dāng)斬鮫深入?yún)翘独?,不然仗汝西域擊名王?!保ā豆艅Ω琛罚ā豆檎返?5頁)從日常生活來看,李白喜好漫游名山大川,他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李太白全集》第677頁)。郭祥正也強調(diào)自己“平生樂山水”(《天臺行送施山人》)(《郭祥正集》第252頁),“平生厭羈束,樂為名山游”(《贈隱靜觀禪師》)(《郭祥正集》第521頁),“吾生磊落無滯留,一生好作大江游”(《楚江行》)(《郭祥正集》第552頁),凡是李白留下足跡的地方,郭祥正也盡可能去游覽一番并且題詩,如廬山、敬亭山、五松山、天門山、望牛渚、鸚鵡洲、宣州、秋浦、新林等地方,甚至在外貌、行為上,郭祥正也力圖重塑李白之形象:
黃金斗,碧玉壺。足踏東流水,目送西飛鳧。擁髻顧影者,真子于之侍妾;奮髯直直視者,非列仙之臞儒。(《醉吟先生畫贊》)
蘇軾作于元祐元年(1086)的這幅肖像寫真畫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天命之年的郭祥正足踏流水、目送飛鳥、詩酒相伴的生活狀態(tài),他“平生最嗜酒”(《春日獨酌一十首》其三)(《郭祥正集》第46頁),常常是“且致百斛酒,醉倒落花畔”(《春日獨酌一十首》其二)(《郭祥正集》第46頁),“今朝不酩酊,何以破愁顏”(《春日獨酌一十首》其八)(《郭祥正集》第47頁),“一醉三百琉璃鐘”(《留別宣城李節(jié)推獻(xiàn)父》)(《郭祥正集》第159頁),詩歌和美酒讓郭祥正的生活與李白越來越接近,飄然若“列仙”也是對李白外形的模仿。
從詩歌創(chuàng)作來看,郭祥正極力模擬李白詩歌風(fēng)格進(jìn)行創(chuàng)作,無論從題材、體裁、內(nèi)容上都積極模仿,他的詩作中有一百多首詩歌和李白關(guān)系密切,占現(xiàn)存詩歌總量的7%。郭祥正對其他詩人、古代作品也有模擬借鑒,但他對李白的模仿無疑是最多的,也是多方面的。
從題材內(nèi)容上看,有的作品直接追和李白詩歌,如《追和李白姑孰十詠》《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追和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二首》《追和李白宣州清溪》《追和李白郎官湖寄漢陽太守劉宜父》《追和李白月下懷古》等32首和李詩;有的則使用李白所用之韻重新創(chuàng)作,如《舟次新林先寄府尹安中尚書用李白寄楊江寧韻二首》等10首次韻詩;還有的詩作與李白詩歌同題,如《望夫石》《妾薄命》《月下獨酌二首》《春日獨酌一十首》《鸚鵡洲行》《擬桃花歌》和《把鏡》(李白有《覽鏡書懷》)等等。以最著名的《金陵鳳凰臺》為例: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李太白全集》第986頁)
髙臺不見鳳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舞罷翠娥同去國,戰(zhàn)殘白骨尚盈丘。風(fēng)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結(jié)綺臨春無覓處,年年芳草向人愁。(《追和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二首》其二)(《郭祥正集》第400頁)
第一首為李白原作,第二首為郭祥正和作。白詩從鳳凰臺和長江之水入手,慨嘆時光流逝,繼而用“吳宮花草”和“晉代衣冠”進(jìn)一步說明在無情的時間面前,一切都會消失殆盡;詩的后半寫眼前之景,慨嘆帝都長安之不可見,暗喻邪佞當(dāng)?shù)溃约褐羁酂o法排遣。郭祥正的和詩在寫作手法上全仿李白之作,但用意上略有差別。郭詩以第一句概括白詩首二句之意,鳳凰臺上鳳凰已去,空留一座高臺,遠(yuǎn)遠(yuǎn)望去,青天與江水匯合于大海之中。第三、四句同白詩寫法類似,商女亡國之舞,戰(zhàn)后白骨之墳,用意相近,都是抒發(fā)朝代更迭、歷史興亡之感。第五、六句同樣轉(zhuǎn)入眼前之景,落日余暉,風(fēng)吹船帆,仿佛催著旅人出發(fā);江潮滾滾,卷起新沙,堆積在沙洲之上,此時的白鷺洲已非李白昔日所見的那個小洲了。末二句抒寫春愁,同樣有所興寄,但不似白詩明朗,似乎是慨嘆時光流逝,青春難覓。
意象選取上,郭祥正學(xué)習(xí)繼承了李白喜用闊大雄渾的自然景物作為描寫對象的特點,筆法大開大合,氣勢如虹,一瀉千里,造語豪邁精絕。同是描寫滾滾黃河,李白筆下“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李太白全集》第160頁),“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揿`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保ā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李太白全集》第381頁),郭祥正則說“黃河西來駭奔流,頃刻十丈平城頭。渾濤舂撞怒鯨躍,危堞僅若杯盂浮”(《徐州黃樓歌寄蘇子瞻》)(《郭祥正集》第176頁),“吾恐黃河水決昆侖摧,天穿地漏補不得”(《送梅直講圣俞》)(《郭祥正集》第208頁),氣勢磅礴,驚天動地。李白詩歌中常見的高山、大河、巨崖、狂浪、閃電、驚雷等等意象,也成為郭祥正詩歌關(guān)注的對象,“龜闖首兮屏息,虬奮麟兮搏雷”(《石室游》)(《郭祥正集》第13頁),“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勢披靡。飛鳥難過虎豹愁,四時白雪吹不收”(《廬山三峽石橋行》)(《郭祥正集》第18頁),“卷簾夜閣掛北斗,大鯨駕浪吹長空”(《金山行》)(《郭祥正集》第20頁),“湍流萬丈射碧落,此源直與銀河通。塵埃一點入不得,煙霧五色朝陽烘。有時昏昏雷電怒,崩崖裂壁揮長松。龍作雨,虎嘯風(fēng)。白日變明晦,九子亦慘容”(《九華山行》)(《郭祥正集》第40頁)。李白喜用天宮、紫闕、星斗、瑤池、蓬萊、麻姑、王母、嫦娥、玉兔等古代神話形象來展現(xiàn)夐絕浩瀚的宇宙意識,這一點也為郭祥正所接受和繼承下來,如“行脫麻衣趨紫闕”(《贈提宮諫議沈公立之》)(《郭祥正集》第185頁),“王母為我傾金罍,蓮華變碧蟠桃熟”(《凌歊臺呈同游李察推公擇》)(《郭祥正集》第255頁),“披云揖月邀嫦娥,愿攜素手濯銀河”(《云月歌二首》其一)(《郭祥正集》第263頁),“低徊斗柄斟秋水,飛舞蘆花欲雪天。直上煙霄無尺五,欲要王母對賓筵”(《題金陵白鷺亭呈府公安中尚書二首》其一)(《郭祥正集》第382頁)。自然意象之外,李白筆下許多歷史人文意象也多次出現(xiàn)在郭祥正的詩歌當(dāng)中,如禰衡,郭祥正在游覽與黃鶴樓、鸚鵡洲相關(guān)的人文景觀時,總是會聯(lián)想起被殺于鸚鵡洲的禰衡,如“君不見黃鶴樓,鸚鵡洲,碧云欲合天自晩,芳草無情春亦愁。禰衡白骨瘞何處,曹王舊曲無人收”(《寄題鄂州李屯田家園仁安亭從道》)(《郭祥正集》第175頁),“君不見鸚鵡洲前殺禰衡,三赤棁杖當(dāng)雄兵”(《俞俞堂寄鄂州李裕老》)(《郭祥正集》第218頁),有時郭還好以禰衡自喻,“愿如賀監(jiān)憐太白,莫作曹公嗔禰衡”(《留別金陵府尹黃安中尚書》)(《郭祥正集》第231頁),顯然是將自己和李白、禰衡歸為同一類人,都是才華出眾卻一生坎坷,玄宗不用李白,劉表不用禰衡,自己不被上司所喜,有才不得施展,或貶謫,或流放,或殺身,皆因才名誤身。再如嚴(yán)子陵,郭祥正詩中經(jīng)常可見,他曾說自己“始終最愛嚴(yán)子陵”(《瑞昌雙溪堂夜飲呈吳令子正》)(《郭祥正集》第248頁),常以嚴(yán)子陵喻人,“子陵獨往已千年,處士重來把一竿”(《題方處士卷尾》)(《郭祥正集》第380頁),以嚴(yán)子陵自比,“一身不為萬乘屈,傲笑嚴(yán)陵垂釣翁”(《月下獨酌二首》其二)(《郭祥正集》第257頁)。
詩歌語言方面,除了上面提到郭祥正在描繪波瀾壯闊的自然意象時多延續(xù)李白之豪邁風(fēng)格,好使用豪壯雄渾、氣勢磅礴的語言詞匯之外,他的詩歌還有清俊雅致的一面,他主張詩歌語言平淡,從平淡中見真醇,“自從梅老死,詩言失平淡”(《贈陳思道判官》)(《郭祥正集》第98頁),與李白所倡導(dǎo)之“垂衣貴清真”(《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一)(《李太白全集》第87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李太白全集》第567頁)的清新自然之風(fēng)相合。他寫下許多清麗淡泊的詩句,如“微紅散晴綺,遠(yuǎn)碧襯瑤煙”(《題月淵亭》)(《郭祥正集》第94頁),“低飛白鷺揀晴沙,聞曉黃鸝囀喬木”(《濟源草堂歌贈傅欽之學(xué)士》)(《郭祥正集》第27頁)等等,均對仗工穩(wěn),語言明麗可喜,清新俊逸。郭祥正對李白的追隨是狂熱的,狂熱到在自己的詩作中直接使用李白的詩句或語言,李白《蜀道難》中出現(xiàn)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被他用在《怡軒吟贈番陽張孝子》《蜀道難篇送別府尹吳龍圖》等篇中,而“噫吁嚱”三個字,被反復(fù)使用在《投別發(fā)運使張職方》等數(shù)篇詩歌當(dāng)中。再有“露華濃”一詞,原出自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清平調(diào)》三首其一)(《李太白全集》第304頁),郭祥正將其點化為“露華洗”,使用在“冰壺倒景露華洗”(《寄題蘄州涵輝閣呈太守章子平集賢》)(《郭祥正集》第27頁)、“露華洗出太古月”(《前云居行寄元禪師》)(《郭祥正集》第36頁),語言淡雅精致,意境全出。再如“寒灰”一詞,出自李白“但見三泉下,金館葬寒灰”(《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三)(《李太白全集》第92頁),郭祥正將它多次使用在詩歌當(dāng)中,如“百年易得成寒灰”(《寄題蘄州涵輝閣呈太守章子平集賢》)(《郭祥正集》第27頁)、“浩氣不寒灰”(《題化城寺新公清風(fēng)亭用李白原韻》)(《郭祥正集》第153頁)、“地下萬物同寒灰”(《上趙司諫悅道》)(《郭祥正集》第184頁)、“壯志消盡同寒灰”(《贈孫郎中景修》)(《郭祥正集》第186頁)、“愿逢浩氣吹寒灰”(《游陵陽謁王左丞代先書寄獻(xiàn)和父》)(《郭祥正集》第233頁)等五處。其他直接使用或點化李白原句入詩,如“通道相看兩不厭,古來只有敬亭山”(《憶敬亭山作》)(《郭祥正集》第246頁)、“桃花潭水深千丈”(《我歸矣》)(《郭祥正集》第269頁)等對僅李白詩句略做改動后便直接使用的情況也為數(shù)不少。
郭祥正與李白非常相像,他的自傲來自對個人才能的絕對自信;他的耿直讓他能夠蔑視功名富貴,棄官如敝帚;他的詩歌氣勢壯闊,筆力驚人,語言清麗,堪與李白媲美?!袄畎缀笊怼边@一評價對郭祥正本人及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巨大,使他一反宋人詩歌創(chuàng)作常態(tài) ,沿著因襲模擬多過開拓創(chuàng)新的道路走下去,導(dǎo)致作品出現(xiàn)高下參差混雜的情況,最終未能繼梅堯臣之后重主詩壇的重任,正如內(nèi)山精也所說,“李白并不是超然于盛唐——正值貴族社會的終點,也是道教走紅的時代——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而存在的。毋寧說,正是盛唐這樣一個時代造就了李白這一奔放的詩人形象。另一方面,北宋后期乃是士大夫——與貴族相比,他們已經(jīng)很大程度世俗化——的時代,是復(fù)興儒教的趨勢籠罩了整個社會的時代。在與盛唐完全異質(zhì)的北宋后期這樣一個時代里,要扮演‘李白后身’,本來就是一個接近無理的要求?!?/p>
郭祥正的一生是充滿著矛盾的一生,對個人才華的極度自信和渴望建功立業(yè)、迫切需要他人舉薦的矛盾心理一直糾纏著詩人。他雖然始終以“李白后身”自詡,然而在現(xiàn)實中卻與李白的個性相差甚遠(yuǎn)。李白生性豪放不羈,對自我才能的肯定達(dá)到了一個極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將進(jìn)酒》)(《李太白全集》第179頁),“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李太白全集》第744頁)。他蔑視權(quán)貴,不懼強權(quán),“羞逐長安社中兒”,“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二首》其二)(《李太白全集》第189頁)。這些都令郭祥正傾慕不已,詩人同樣對自己的才華充滿自信,他天才卓絕,年少成名,雖不屑于科舉場屋,“又不學(xué)一詩一賦輕薄子,屑屑場屋聲名沽”(《送吳龍圖帥真定仲庶》)(《郭祥正集》第215頁),但是囿于時代的要求走上科舉之路,十九歲中進(jìn)士,授官星子主簿,步入仕途。他原本期望能夠就此跨入仕途,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fù),然而卻所遇非人,“我初佐星子,老守如素仇。避之拂衣去,寓跡昭亭幽”(《昨游寄徐子美學(xué)正》)(《郭祥正集》第82頁),憤而掛冠,個性強烈的他發(fā)出“與其折腰以群辱,孰若潔身而自娛”(《雜言寄耿天騭》)(《郭祥正集》第16頁)的憤激之辭?!皦咽坎坏弥荆勰嗬搠[。誰傾滄海救枯澤,矯首奮鬣乘風(fēng)云?;仡^問燕雀,爾輩胡為群”(《踸踔行送裴山人》)(《郭祥正集》第253頁)。然而,與李白不同,這種絕對自信在郭祥正身上并不多見,在他的詩歌中展現(xiàn)出的更多是自怨自艾和各種怨憤,“我獨沉溝亦無語”(《送沈司理赴闕改官》)(《郭祥正集》第156頁),極度自尊而又極端自卑的心理,甚至不惜自貶以博得同情,這與李白的極度自傲相距甚遠(yuǎn):“我欲為書叩相閽,喚取斯人侍君側(cè)”(《送方奉議倅保德彥德》)(《郭祥正集》第157頁),“明公青宵我平地,才不超群懷厚愧”(《酬運判毛正仲》)(《郭祥正集》第222頁)。他急切地渴望被舉薦,“升沉從此遂分手,愿借惠澤蘇蒿萊”(《同蔣穎叔林和中游郁孤臺》)(《郭祥正集》第244頁),“他日堯階薦姓名,投老猶能奉鞭策”(《投別發(fā)運張職方仲舉》)(《郭祥正集》第159頁);對他人的升遷既滿懷羨慕,卻也多少有些酸酸的妒意,“高軒朱衣君自便,去住彼此遙相憐”(《將游五峰度夏代別倪倅敦復(fù)》)(《郭祥正集》第229頁)。這些詩句更多地透露出詩人的心酸和卑微,少了李白的那份灑脫與孤傲。
李、郭創(chuàng)作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僅僅從個性差別來解釋,恐怕證據(jù)稍顯單薄。如果重返兩人所處歷史時代場域,我們或許能對其差異的產(chǎn)生提出更有力的佐證。有唐一代,由于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人才舉薦成為朝廷選士的重要補充途徑之一。歷代皇帝十分重視人才選拔,紛紛鼓勵大臣舉賢任能,為國所用。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詔曰:“擇善任能,救民之要術(shù);推賢進(jìn)士,奉上之良規(guī)。”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五月乙丑詔曰:“朕觀前烈建國居民,未有不藉忠良而能濟其功業(yè)者也。”大臣們也紛紛將推舉良才作為一己之任,《舊唐書》載:“(狄)仁杰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延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shù)十人?!蓖婆e賢能成為整個唐代社會的一種風(fēng)尚,各級官員也把這項工作當(dāng)成了對國家和君主的義務(wù)與責(zé)任?;实蹖τ谖茨芘e薦良才的大臣持批評態(tài)度,“上(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痹谶@種風(fēng)氣和思想的影響下,唐代君臣以發(fā)現(xiàn)人才、舉薦人才、拔擢賢良為美德和風(fēng)尚,一些有才能的讀書人可以不經(jīng)過科舉考試,直接得到官職,李白正是因賀知章等人的賞識和推薦而被任用,換句話說,唐代君臣薦賢任能的共識成就了李白可以不通過科舉考試而直接授官的仕宦之路。郭祥正如此欽慕李白,他迫切地希望得到上級官員的舉薦和賞識,那么他是否能夠復(fù)制李白的道路呢?答案是否定的。宋代科舉和薦舉并重,科舉制度進(jìn)一步發(fā)展完善,成為國家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大多數(shù)讀書人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獲得仕進(jìn)的機會,而薦舉制度在宋代則成了官員晉升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進(jìn)入仕途的官員必須通過他人薦舉才有可能得到晉升的機會,“國朝(宋)用人之法,一則曰舉主,二則曰舉主,視漢唐又遠(yuǎn)過焉。”(《別集·舉主》)“薦舉不再是選拔精英,而是成為一種僵化死板的官員晉升方式?!睂τ诳释w的官吏來說,他們不得不面對“薦舉未有不求而得,則無以御人之求舉爾”(《治道》)的局面,求人薦舉成了一種必需的手段。整個社會風(fēng)尚如此,郭祥正無力改變現(xiàn)實而只能隨波逐流,一方面不惜自貶身份,多次求人薦舉,“升沉從此遂分手,愿借惠澤蘇蒿萊”(《同蔣穎叔林和中游郁孤臺》)(《郭祥正集》第244頁),以求得在仕途中進(jìn)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他又為自己的行為與李白大相徑庭而慚愧,“強泛月船追李白,無人愛客似田文”(《中書舍人陳公元輿以詩送吾兒鼎赴尉慎邑卒章見及遂次元韻和答》)(《郭祥正集》第237頁)。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詩歌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是復(fù)雜的、多變的、矛盾的,既有渴望仕進(jìn)的急迫、焦慮,求人舉薦的卑微、諂媚,求而不得的自憐、自嘆,也有對違背自己本心的無奈、痛苦和掙扎,這些矛盾之處直接導(dǎo)致他的詩歌與李白詩歌相比,缺少了一份闊大的胸襟、一些恣意的瀟灑,而總是顯得局促和狹小。
無論是詩歌創(chuàng)作,還是行為思想,郭祥正從李白身上獲益匪淺。他的詩歌兼具李白的豪放奇崛與清新自然,他的思想行動也常常與李白的孤傲豪邁不謀而合??梢哉f,他傾其一生試圖將自己塑造成第二個李白。然而,過度的模擬卻使郭祥正失去了自我,使得他無法肩負(fù)起梅堯臣所期許的詩壇盟主的重任,逐漸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