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詩一字平仄兩讀而義有異同問題之八
——字音的借讀

2019-06-11 11:35劉子瑜劉宋川
長江學(xué)術(shù)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平聲仄仄字義

劉子瑜 劉宋川

(1.北京大學(xué) 中文系,北京 100871;2.湖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62)

壹 引言

我們已用七個專題討論了唐詩中一字有平仄兩讀而義別、義同或義別與義同兼具的問題。所謂一字平仄義別,是指一字通常具有兩類相關(guān)的義項(即本義和引申義或假借義,名詞義和動詞義、形容詞義等),而在音讀上分為相關(guān)(聲韻相同而聲調(diào)不同)的平與上、平與去、平與入、平與上去等的分別,在詩體聲律中則顯示為平與仄的不同。各字兩類義項的音讀都是固定的,彼此并不相混,這就是本讀。唐人在詩中自然是按照各字音義相一致的原則來使用的。在律體中則體現(xiàn)為準(zhǔn)確無誤地使用某字一義,同時又按照該義的本讀來切合律句的平仄要求,以便吟誦葉律。可是我們發(fā)現(xiàn)也有例外:有時該字此義的本讀恰巧與該字在律句中所處位置的平仄不合,因而違律。詩人于是別出心裁,用巧妙的辦法來解決疑難:一方面在句中仍用該字原義,以求準(zhǔn)確生動地表達(dá)詩意;另一方面在吟誦時棄用原義的本讀,避免了違律,而臨時采用該字另一類義項的音讀(平仄與原義本讀相反),以便吟誦合律。我們把一字某義在句中臨時采用從他義借來以求表音合律的這個音讀,稱為借讀。借讀的基本前提是:該字必須具有平仄(上聲或去聲)兩讀而義別的音義關(guān)系,才能在律句中取用該字的A義,而借用該字B義的音讀來符合平仄的要求。借讀方法肇自律體完全成熟和大量運用的盛唐時期,大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不約而同地相繼在詩中運用了這一方法,而且中晚唐詩人也一直沿用,成為唐詩中用字采音方面的特有現(xiàn)象,值得詩律研究者重視。

前人對這一特有現(xiàn)象已有察覺。清代詩學(xué)家仇兆鰲在注釋杜甫五律詩時,把“細(xì)草偏稱坐,香醪懶再沽”一聯(lián)的“稱”字注為:“義從去聲,讀用平聲?!币馑际牵骸胺Q”字有平去兩讀,平聲義有“衡量物體輕重”等,去聲義有“適合、符合、相當(dāng)”等,此句中用去聲義,但在此處要棄用去聲讀,而取用另一義項的平聲讀,以求合律。仇氏還用“義從平聲,讀用去聲”的表述來解釋此類字另一方面的借讀。即在句中用該字平聲義,因違律要棄用其本讀平聲,而取用他義的去聲。如杜甫五律詩中“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的“要”字在此處表示平聲義邀請,而用他義的去聲讀。仇氏的解釋是允當(dāng)可取的。不過仇氏也有誤判。如“重”字義為重新、再,副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仇氏只取平聲讀。杜甫五律詩《奉濟驛重送嚴(yán)公四韻》:“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背鹗习选爸亍弊肿椋骸傲x從平聲,讀從去聲?!背鹗蠈Χ旁姟爸亍弊诌@類音讀的誤注共有五處,我們不可不加以辨別。另一位詩學(xué)家沈德潛對王維五排詩“玉乘迎大客,金節(jié)送諸侯”一聯(lián)作注時,指出:“〔乘〕葉平聲?!币馑际牵骸俺恕弊忠涣x為車輛,讀去聲;另一義為乘坐,讀平聲。此處“乘”字用車輛義,而改用平聲讀,以便葉律?,F(xiàn)代詩注家也沿用前人這類意思作注。如李白五律詩《贈孟浩然》:“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苯鹦詧蜃⒃唬骸爸惺ィ芯频碾[語,中本讀去聲,這里因是近體詩,仍讀平聲?!蓖鯁⑿隆⒚沃性凇短圃娙偈自u注》中對此句的注釋大意同此。

不過前人和今人只是對唐詩中少數(shù)常見字這類特殊音讀予以隨文作注,見解散落各處,觀點也不盡一致,并未進行全面的考察,更未進行理論上的概括和系統(tǒng)的闡述。我們對唐詩中諸字某些義項臨時取音的情況作了搜尋,并概括為唐詩字義在字音上的借讀?,F(xiàn)按諸字平上義別中的借讀和平去義別中的借讀兩大類以及尚存的個別字音讀的疑難來進行論析,計有“茸”“唯”“蔣”“長”“夭”“正”“興”“要”“調(diào)”“縫”“趣”“幷”“教”“相”“中”“占”“爭”“乘”“濺”“稱”“燒”“判”等 22 字和“枇”“予”2字。

貳 唐詩中字音的借讀

一、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別中的借讀

一字平上兩讀(包括平上去三讀)而義別類型中的借讀要分為兩小類:一類是該字的平聲義項用于律詩中,因所在律句中的位置要求仄聲,需棄用本讀平聲,而借用另一類義項的本讀上聲來以上歸仄,以求合律。另一類是該字的上聲義項用在律句中,因律句的位置要求平聲,需棄用本讀上聲,而借用他義的平聲讀來葉律。這兩小類借讀共有5字,下面分類討論。

(一)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別,或一字平上去三讀而義別,其中平聲義在律句中有時不用本讀,而借用另一義的上聲讀,以便葉律。有“茸”“唯”“蔣”“長”4字。

1.茸

A、《廣韻》而容切,平聲鍾韻日母(簡稱平鍾日,后面用簡稱),今讀róng。義為:草初生柔細(xì)的樣子。又指草初生的細(xì)芽。又“茸茸”,柔細(xì)濃密的樣子。B、《集韻》乳勇切,上腫日,今讀r ng。詞語“茸闒”“闒茸”,意為微賤,愚鈍?!叭住弊制缴狭x別,唐詩中偶有平聲義借用上聲讀。例如:

(1)垂楊拂岸草茸茸,繡戶簾前花影重。(韓翃/陳羽/朱灣《宴楊駙馬山池》,七律)

(2)吐節(jié)茸猶嫩,通條澤稍均。(劉遵古《御溝新柳》,五排)

(3)阘茸復(fù)埃塵,難親復(fù)易親。(貫休《贈李祐道人》,五律)

(4)菶茸何年植,間關(guān)幾日吟。(周渭《賦得花發(fā)上林》,五排)例(1)“茸茸”形容春草柔細(xì)濃密的樣子,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中,讀平聲。例(2)“茸”字指柳芽,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三字,平聲。例(3)“闒茸”意指身份微賤,“茸”字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中,用本讀上聲,按律式歸仄。例(4)“菶茸”是疊韻聯(lián)綿詞,茂密的樣子?!叭住弊直緫?yīng)讀平聲,此處因律式“仄仄平平仄”第二字要求仄聲,“茸”字要借讀上聲,才能以上歸仄。

2.唯

A、《廣韻》以水切,上旨以(喻四),今讀w i。B、《廣韻》以追切,平脂喻四。今讀wéi?!拔ā弊至x為:表示答應(yīng)的詞,上聲。又獨、只,副詞,通“惟”,平聲。唐詩中“唯”字平聲義偶有借用上聲讀。例如:

(1)唯余劍鋒在,耿耿氣成虹。(盧照鄰《西使兼送孟學(xué)士南游》,五排)

(2)諤諤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賢良。(周曇《(趙簡子)再吟》,七絕)

(3)山林唯幽靜,行住不妨禪。(李嘉祐《送弘志上人歸湖州》,五律)

例(1)“唯”字義為只,用在“平平仄平仄”律式的第一字,平聲。例(2)“唯唯”意思是唯唯諾諾,形容一味答應(yīng)順從,“唯”字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五、六兩字,以上聲歸仄。前二例“唯”字各用本讀合律。例(3)“唯”字與例(1)同義,本應(yīng)讀平聲,但是用在“平平仄平仄”律式的第三字,需借讀上聲以歸仄。

3.蔣(蔣)

A、《廣韻》即良切,平陽精,舊讀 ji ng。B、《廣韻》即兩切,上養(yǎng)精,今讀ji ng?!笆Y”字義為:植物名,即菰,俗名茭白,平聲。周代諸侯國名,又表示姓氏,上聲。唐詩中平聲義有時借用上聲讀。例如:

(1)應(yīng)憐蔣生徑,秋露滿蓬蒿。(錢起《秋夜寄袁中丞王員外》,五律)

(2)自經(jīng)梅雨長垂耳,乍食菰蔣欲折腰。(元稹《哀病驄呈致用》,七排)

(3)背飛鶴子遺瓊?cè)?,相趁鳧雛入蔣牙。(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之五,七絕)

例(1)“蔣”字表示姓。“蔣生”指東漢的蔣詡,任兗州刺史,有廉名,后稱病免官,隱居鄉(xiāng)里,于舍前竹下辟三徑,與故人游。后以“蔣生徑”稱隱者所居之處?!笆Y”字用在“平平仄平仄”律式第三字,以上聲歸仄。例(2)“菰蔣”的“蔣”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四字,讀平聲。前二例“蔣”字各用本讀合律。例(3)“蔣牙”即菰芽(“牙”通“芽”),“蔣”字本讀平聲,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六字,需借讀上聲。

4.長(長)

A、《廣韻》直良切,平陽澄,今讀 cháng。義為:兩端距離大,與“短”相對,形容詞;長久,形容詞。B、《廣韻》知丈切,上養(yǎng)知,今讀zh ng。義為:年紀(jì)較大,與“幼”相對,形容詞;首領(lǐng),名詞;生長,成長,動詞。C、《廣韻》直亮切,去漾澄,今讀zhàng。義為:多余?!伴L”字三讀義別,其中平聲義偶爾借用上聲讀。例如:

(1)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李嶠《中秋月二首》之一,五絕)

(2)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白居易《銷暑》,五律)

(3)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二,七絕)

(4)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五律)

例(1)“長”字義為生長,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二字,是以上聲歸仄。例(2)“長”字義為多余,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四字,以去聲歸仄。例(3)“長城”的“長”義為距離大,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六字,讀平聲。前三例各用本讀合律。例(4)“長”字依義也應(yīng)讀平聲,但是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四字,只能借讀上聲(以上聲歸仄)。

(二)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別,其中上聲義偶爾借讀另一類義項的平聲。有“夭”字。

A、《廣韻》於喬切,平宵影,今讀 y o。義為:草木茂盛,美艷,形容詞。夭夭:美盛貌,和舒貌,疊音詞。B、《廣韻》於兆切,上小影,舊讀y o,今讀y o。義為:夭折,短命早死,動詞。夭矯:屈申貌,疊韻聯(lián)綿詞。例如:

(1)桃夭李艷清明近,惆悵當(dāng)年意盡違。(羅鄴《東歸》,七律)

(2)船頭龍夭矯,橋腳獸睢盱。(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五十韻》,五排)

(3)孔窮緣底事,顏夭有何辜。(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五排)

(4)藥銷美祿應(yīng)夭折,醫(yī)過芳辰定鬼憎。(皮日休《臥病感春寄魯望》,七律)

例(1)“夭”字義為美艷,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字,平聲。例(2)“夭矯”的“夭”字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四字,以上聲歸仄。例(3)“夭”字義為短命早死,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字,以上聲歸仄。前三例各用本讀合律。例(4)“夭”字與例(3)同義,也應(yīng)讀上聲,但是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六字,需借讀平聲。值得注意的是,“夭矯”“夭折”的“夭”字在唐代本讀上聲,今已改讀平聲,我們切不可把唐詩中此義的借讀平聲看作唐代的本讀。

二、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別或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同兼義別中的借讀

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別,或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同兼義別類型中的借讀分為三小類,共有17字。下面分類討論。

(一)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別或義同兼義別,其中該字的單讀平聲義偶爾用于律體中仄聲位置,因不合律,需棄用本讀平聲,而借用其另一類義項的去聲讀來歸仄,以求葉律。計有9字,即:正、興、要、調(diào)、縫、趣、并、教、相。

1.正

A、《廣韻》之盛切,去勁章(照三),今讀zhèng。義為:端正、公正,形容詞;使正,即糾正,動詞。B、《廣韻》諸盈切,平清照三,今讀zh ng。義為:通常指農(nóng)歷(夏歷)每年第一個月(其中“殷正”相當(dāng)于夏歷十二月,秦正相當(dāng)于夏歷十月),名詞。例如:

(1)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五律)

(2)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杜甫《賓至》,五律)

(3)處處逢正月,迢迢滯遠(yuǎn)方。(杜甫《元日示宗武》,五排)

(4)歲時當(dāng)正月,甲子入初寒。(高適《同群公十月宴李太守宅》,五律)例(1)“正”字意義是(風(fēng)向)端正,例(2)“正”字義為使正,即調(diào)理端正,分別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字,“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字,都以去聲歸仄。例(3)“正月”的“正”字在律式“仄仄平平仄”中讀平聲。前三例“正”字都是用本讀合律。例(4)“正月”是指秦正,即夏歷十月;“正”字本讀也是平聲,用在律式“平平平仄仄”第四字,需借去聲讀來歸仄。

2.興(興)

A、《廣韻》虛陵切,平蒸曉,今讀x ng。義為:起、起來,產(chǎn)生、發(fā)動、創(chuàng)立,興旺、昌盛,動詞。B、《廣韻》許應(yīng)切,去證曉,今讀xìng。義為:興趣、興致,名詞。例如:

(1)昏旦倦興寢,端憂力尚微。(武元衡《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五律)

(2)剡色依然好,興衰未可量。(殷堯藩《陸丞相故宅》,五律)

(3)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李白《送賀賓客歸越》,七絕)

(4)吳興耆舊盡,空見白蘋洲。(張籍《霅溪西亭晚望》,五律)

(5)師逢吳興守,相拌住禪扃。(劉禹錫《贈別約師》,五律)

前二例“興”字義為起來、興盛,用在“仄仄仄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四和第一字,都讀平聲。例(3)“興”字義為興趣,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六字,以去聲歸仄。后二例“吳興”為唐代郡名(“興”字意義應(yīng)是興盛),例(4)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中,讀平聲,屬本讀;例(5)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中,屬仄聲,是借讀去聲(以去歸仄)。

3.要

A、《廣韻》於霄切,平宵影,今讀 y o。義為:人的腰,名詞,此義后作“腰”;引申為半路攔截,邀約、邀請,求取、要脅,動詞。B、《廣韻》於笑切,去笑影,今讀yào。義為:要領(lǐng)、關(guān)鍵,名詞;重要、顯要,形容詞;需要、想要,動詞。例如:

(1)念我要多疾,開爐藥許分。(劉得仁《題吳先生山居》,五律)

(2)田父要皆去,鄰家問不違。(杜甫《寒食》,五律)

(3)鑿處若教當(dāng)要路,為君常濟往來人。(郭震《野井》,七絕)

(4)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杜甫《發(fā)白馬潭》,五律)

例(1)、例(2)“要”字義為腰、邀約,都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三字,讀平聲。例(3)“要路”意思是重要的道路,“要”字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六字,以去聲歸仄。前三例“要”字都憑本讀合律。例(4)“要”字與例(2)同義,本讀為平聲。仇兆鰲注為:“義從平聲,讀用去聲。”即“要”字按此句律式仄聲的需要,只能借用去聲以歸仄。

4.調(diào)(調(diào))

A、《廣韻》徒聊切,平蕭定,今讀 tiáo。義為:調(diào)和、協(xié)調(diào),調(diào)試、演奏,調(diào)教、訓(xùn)練(野獸),調(diào)戲、嘲弄,動詞。B、《廣韻》徒吊切,去嘯定,今讀 diào。義為:調(diào)動、調(diào)遷,征調(diào),動詞;樂律、腔調(diào),才情、才調(diào),名詞。例如:

(1)穆生時泛醴,鄒子或調(diào)琴。(李嶠《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五排)

(2)打嫌調(diào)笑易,飲訝卷波遲。(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五排)

(3)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五律)

(4)戲調(diào)初微拒,柔情已暗通。(元稹《會真詩三十韻》,五排)

例(1)“調(diào)”字意思是調(diào)試、演奏,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四字,讀平聲。例(2)“調(diào)笑”原意是戲謔取笑,此指唐曲名;“調(diào)”字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三字,也讀平聲。例(3)“調(diào)”字義為曲調(diào),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五字,以去聲歸仄。前三例“調(diào)”字都憑本讀合律。例(4)“戲調(diào)”即調(diào)戲挑逗,“調(diào)”字與例(2)義同,本應(yīng)讀平聲,但是為“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字仄聲所限定,需借讀去聲以歸仄。

5.縫(縫)

A、《廣韻》符容切,平鍾奉,今讀 féng。B、《廣韻》扶用切,去用奉,今讀fèng?!翱p”字義為:用針線縫合,彌合、補合,動詞,平聲;縫合之處,空隙,名詞,去聲。例如:

(1)妝成卷簾坐,愁思懶縫衣。(孟浩然《賦得盈盈樓上女》,五律)

(2)桂陰生野菌,石縫結(jié)寒澌。(鄭巢《題崔行先石室別墅》,五律)

(3)閨夕綺窗閉,佳人罷縫衣。(孟浩然《寒夜》,五律)

例(1)“縫”字意思是用針線縫合,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四字,讀平聲。例(2)“縫”字義為縫隙,用在律式的第二字,以去聲歸仄。前二例“縫”字憑本讀合律。例(3)“縫”字與例(1)同義,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第四字,需要借讀去聲來歸仄。

6.趣

(1)豈曰趣名者,年年待命通。(劉得仁《晚步曲江因謁慈恩寺恭上人》,五律)

(2)從道趣時身計拙,如非所好肯開襟。(李咸用《寄所知》,七律)

(3)獨釣春江上,春江引趣長。(戴叔倫《春江獨釣》,五律)

(4)萬法元無著,一心唯趣禪。(顏真卿《使過瑤臺寺有懷圓寂上人》,準(zhǔn)五律)

(5)風(fēng)雅先生去一麾,過庭才子趣歸期。(陸龜蒙《送羊振文先輩往桂陽歸覲》,七律)例(1)“趣”字義為奔向、追求,例(2)“趣時”意思是追趕當(dāng)前時勢,以便符合時勢要求;兩例“趣”字在律式中都讀平聲。例(3)“趣”字義為情趣、趣味,在律式中以去聲歸仄。前三例“趣”字都憑本讀合律。例(4)“趣禪”意思是參禪向佛,“趣”字意義與例(1)相同,例(5)“趣”字意義也是趨向、奔往,這兩例的“趣”字用在律式中都是以去聲歸仄,屬平聲義的借讀。

7.并

A、《廣韻》府盈切,《集韻》卑盈切,平清幫,今讀b ng。B、《廣韻》卑政切,去勁幫,今讀bìng。義為;合并、兼并,同時具有,動詞;一并、共同,副詞。諸義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又并州,三國至初唐所設(shè)置,地域以今山西太原市為中心,唐詩中多指太原;此“并”字只讀平聲,“并”字具有平去義同兼平聲一讀義別的音義關(guān)系,其中單讀平聲義偶爾借讀去聲來葉律。例如:

(1)式宴歌鍾合,陳筵綺繡并。(李紳《到宣武三十韻》,五排)

(2)宿蔭高聲懺,齋糧并力舂。(元稹《度門寺》,五排)

(3)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脫文君取次游。(薛能《并州》,七律)

(4)如今并州北,不見有胡兵。(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五律)

前二例“并”字義為合,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五和第三字,一平一去(以去歸仄),顯示平去義同。后二例“并州”的“并”字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平仄”律式的第六和第三字,一平一仄。此仄聲實為去聲,屬于平聲義的借讀。

8.教

A、《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平肴見,今讀ji o。B、《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去效見,今讀jiào。義為:傳授知識或技能,動詞,有平去兩讀;令、使、讓,動詞,平聲;教育、教導(dǎo),告訴,動詞;文告,宗教,名詞;此動、名義都讀去聲?!敖獭弊志哂衅饺チx同和平去義別的音義關(guān)系。其中“令、使、讓”義只有平聲一讀,在唐詩中偶爾借讀去聲。例如:

(1)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白居易《感故張仆射諸妓》,七絕)

(2)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王建《霓裳詞十首》之五,七絕)

(3)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王維《投道一師蘭若宿》,五排)

(4)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七絕)

(5)草濃延蝶舞,花密教鶯啼。(羅隱《早登新安縣樓》,五律)

前二例“教”字義為傳授,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三和第二字,一平一去(以去聲歸仄),顯示平去義同。例(3)“教”字義為宗教,此指佛教,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四字,以去聲歸仄。例(4)“教”字意思是使、讓,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二字,平聲,與例(3)顯示平去義別。例(5)“教”字與例(4)同義,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三字,以去聲歸仄,屬平聲義的借讀。

9.相

A、《廣韻》息亮切,去漾心,今讀 xiàng。B、《廣韻》息良切,平陽心,舊讀xing。義為:仔細(xì)看、審察,動詞,有平去兩讀(去聲為常讀)。輔助、幫助,動詞;相貌,宰相,主持典禮的人,名詞,去聲。互相,或單指動作受事者,副詞,平聲?!跋唷弊志哂衅饺チx同兼平去義別的音義關(guān)系,其中單讀平聲的義項偶爾借用去聲讀。例如:

(1)地偏多育蠱,風(fēng)惡好相鯨。(宋之問《入瀧州江》,五排)

(2)相馬知何限,登龍反自疑。(高適《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贈之作》,五排)

(3)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劉禹錫《蜀先主廟》,五律)

(4)多病卻疑天與便,自愚潛喜眾相欺。(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四,七律)

(5)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二,七絕)

前二例“相”字義為仔細(xì)看,用在“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四和第一字,一平一去(以去聲歸仄)。例(3)“相”字義為宰相,去聲。例(4)、例(5)“相”字是副詞,表示單指動作的受事者(我),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的第六和第五字,一平一去(以去歸仄);平聲屬本讀,去聲屬平聲義的借讀,《全唐詩》注此為入聲,失據(jù)。

(二)一字平去義別,或一字平去義同兼去聲一讀義別,其中單讀去聲的義項偶爾用在律式中的平聲位置,因平仄不合,需棄用本讀去聲,而借用他義的平聲來葉律。計有“中”“占”“爭”“乘”“濺”“稱”燒”等7字。

1.中

A、《廣韻》陟弓切,平東知,今讀 zh ng。B、《廣韻》陟仲切,去送知,今讀zhòng。義為:里面、中間、中央,半,方位名詞,平聲;射中目標(biāo),符合,適應(yīng),遭受,動詞,去聲。其中去聲義“遭受”偶爾借用他義的平聲來葉律。例如:

(1)魏武中流處,軒皇問道回。(張九齡《奉和圣制早渡蒲津關(guān)》,五排)

(2)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杜甫《雷》,五律)

(3)自知群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七律)

(4)北闕上書沖雪早,西陵中酒趁潮遲。(方干《送王霖赴舉》,七律)

(5)林花落處頻中酒,海燕飛時獨倚樓。(戴叔倫《寄司空曙》,七律)

(6)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五律)

例(1)“中流”意為水流的中央,例(2)“中宵”意為半夜,兩例“中”字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三字,讀平聲。例(3)“中第”意為符合科舉考式標(biāo)準(zhǔn),“中”字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五字,以去聲歸仄。例(4)“中酒”意為遭受酒毒而醉,“中”字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三字,以去聲歸仄。“中”字以上用法顯示平去義別。例(5)“中酒”的“中”字與例(4)同義,本讀去聲,但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六字,需讀平聲,屬借讀。例(6)“中圣”意思同“中酒”,“中”字本讀去聲,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四字,也需借讀平聲。

2.占

A、《廣韻》職廉切,平鹽章(照三),今讀zh n。義為:用龜甲或蓍草占卜,預(yù)測、估計,動詞。B、《廣韻》章艷切,去艷照三,今讀zhàn。義為:口授,又據(jù)有、占有,動詞,后作“佔”。“占”字去聲義“據(jù)有、占有”偶爾借用平聲讀。例如:

(1)愁占蓍草終難決,病對椒花倍自憐。(劉長卿《歲日見新歷因寄都官裴郎中》,七律)

(2)田家占?xì)夂?,共說此年豐。(孟浩然《田家元日》,五律)

(3)風(fēng)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輕。(張謂《官舍早梅》,五律)

(4)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fēng)光盡被占。(羅隱《蜂》,七絕)

例(1)“占”字義為占卜,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二字,讀平聲。例(2)“占”字義為預(yù)測,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三字,也讀平聲。例(3)“占”字義為占據(jù)、占有,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四字,以本讀去聲歸仄。以上三例顯示“占”字平去義別。例(4)“占”字與例(3)義同,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七字,需借讀平聲。

3.爭(爭)

A、《廣韻》側(cè)莖切,平耕照二,今讀zh ng。義為:爭奪、爭斗,競爭、爭搶,辯論,動詞;怎么,表反問的代詞。B、《集韻》側(cè)迸切,去諍照二,今讀zhèng。義為:規(guī)諫、諫諍,動詞,后作“諍”(諍)?!盃帯弊秩ヂ暳x偶爾借用平聲讀。例如:

(1)廢邑狐貍語,空村虎豹爭。(杜甫《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五排)

(2)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五律)

(3)誠知老去風(fēng)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白居易《題峽中石上》,七絕)

(4)廷爭酬造化,樸直乞江湖。(杜甫《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五排)前三例“爭”字意義依次是爭斗、競爭、怎么,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中,都讀平聲。例(4)“廷爭”意思是在朝廷上向皇帝極力規(guī)諫?!盃帯弊直咀x去聲,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二字,需借讀平聲。仇兆鰲注曰:“義從去聲,讀用平聲。”這是正確的。

4.乘

A、《廣韻》食陵切,平蒸床三,今讀chéng。義為:駕、乘坐,登、憑借,趁、升,動詞。B、《廣韻》實證切,去證床三,今讀shèng。義為:車輛,又指馬,名詞;又表示車輛的單位,名量詞?!俺恕弊秩ヂ暳x“車輛”偶爾借讀平聲。例如:

(1)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fēng)流到剡溪。(李白《東魯門泛舟二首》之二,七絕)

(2)慘淡風(fēng)云會,乘時各有人。(杜甫《謁先主廟》,五排)

(3)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fēng)雨會中央。(劉禹錫《郡內(nèi)書情獻裴侍中留守》,七律)

(4)萬乘度荒隴,一顧凜生風(fēng)。(張九齡《奉和圣制過王濬墓》,五排)

(5)玉乘迎大客,金節(jié)送諸侯。(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yīng)制》,五排)

(6)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杜甫《巴山》,五律)

前二例“乘”字義為乘坐、趁,在律式中都讀平聲。后四例“乘”字同義,都表示車輛,名詞;詞語“萬乘”“玉乘”“乘輿”都指代皇帝,其中例(3)“乘”字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二字,以本讀去聲歸仄。而例(4)、例(5)、例(6)“乘”字用在“仄平仄平仄”拗律第二字和“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正律的第二、第一字,都讀平聲,屬去聲義的借讀。

5.濺(濺)

A、《廣韻》子賤切,去線精,今讀 jiàn。義為:液體迸射,動詞。B、《廣韻》則前切,平先精,今讀ji n。義為:“濺濺”,疊音詞,水疾流貌,又流水聲?!盀R”字去聲義“迸射”偶爾借讀平聲。例如:

(1)映沙晴漾漾,出澗夜濺濺。(劉長卿《安州道中經(jīng)浐水有懷》,五律)

(2)溪草落濺濺,魚飛入稻田。(法振《陳九溪中草堂》,五律)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五律)

(4)翦渡歸來風(fēng)正急,水濺鞍帕嫩鵝兒。(李馀《寒食》,七絕)

(5)濯錦桃花水,濺裙杜若洲。(李商隱《擬意》,五排)

例(1)“濺濺”表示流水聲,例(2)“濺濺”由形容水疾流貌轉(zhuǎn)為指代疾流的水;兩例的“濺濺”在律式中都讀平聲。例(3)“濺”字義為(淚水)迸射,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的第四字,以本讀去聲歸仄。后二例“濺”字與例(3)同義,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二和第一字,需棄用本讀去聲,而借用平聲讀來葉律。

6.稱(稱)

A、《廣韻》處陵切,平蒸穿三,今讀ch ng。義為:衡量物體的輕重,舉、推舉,稱揚、稱頌,叫、叫作,動詞。B、《廣韻》昌孕切,去證穿三,舊讀chèng。義為:衡量物體重量的器具,名詞。今又讀chèn,義為:適合、符合、相當(dāng),動詞。“稱”字去聲義偶爾借用平聲讀。例如:

(1)魏國君王稱象處,晉家蕃邸化龍初。(李乂《享龍池樂第八章》,七律)

(2)自知頑叟更何能,唯學(xué)雕蟲謬見稱。(楊巨源《酬崔博士》,七律)

(3)詞人求作稱,天子許和羹。(劉得仁《上翰林丁學(xué)士》,五排)

(4)纏臂繡綸巾,貂裘窄稱身。(司空曙《觀獵騎》,五律)

(5)細(xì)草偏稱坐,香醪懶再酤。(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飲》,五律)

例(1)“稱”字義為衡量物體重量,用在律式中讀平聲。例(2)“稱”字義為稱揚,用在律式中也讀平聲。例(3)“稱”字指秤,用在律式中讀去聲(以去歸仄)。例(4)、例(5)“稱”字意思都是符合、適合,在前例“平平仄仄平”律式中用本讀去聲,在后例“仄仄平平仄”律式中用平聲,屬于去聲義借用平聲讀。

7.燒(燒)

A、《廣韻》式招切,平宵審三,今讀sh o。B、《廣韻》失照切,去笑審三,舊讀shào。義為:燃燒、焚燒,烘烤、照耀,又指放火燒野草以肥田,動詞;諸義平去兩讀。轉(zhuǎn)指野火,名詞,只讀去聲?!盁弊志哂衅饺チx同兼去聲一讀義別的音義關(guān)系,其中單讀去聲的義項偶爾借用平聲讀。例如:

(1)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杜甫《王命》,五律)

(2)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lán)田別業(yè)……》,五律)

(3)貰酒宜城近,燒田夢澤深。(戴叔倫《漢南魚方評事》,五律)

(4)藍(lán)塢寒先燒,禾堂晚并舂。(許渾《歲暮……題峽山寺四首》之四,五排)

(5)寒林遠(yuǎn)路驛,晚燒過荒陂。(張籍《留別江陵王少府》,五律)

(6)漁滬擁寒溜,畬田落遠(yuǎn)燒。(戴叔倫《留別道州李使君圻》,五律)

例(1)(2)“燒”字義為焚燒,用在“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四和第三字,一平一去(以去聲歸仄)。例(3)(4)“燒”字意思是放火燒野草以肥田,用在律式中也是一平一去。例(5)(6)“燒”字義指野火,用在“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二和第五字,一去一平。此平聲屬去聲義的借讀。

(三)一字平去義別,唐詩中平聲義偶用去聲讀,去聲義又偶用平聲讀,形成兩類義項互借音讀的特殊現(xiàn)象,只有一個“判”字。

A、《廣韻》普半切,去換滂,今讀 pàn。義為:剖分,引申為分離,區(qū)分,評判、判斷,動詞。B、《廣韻》普官切,平桓滂,舊讀p n?!稄V韻》、《集韻》此音收“拌”字,未收“判”。義為:舍得,豁出去,動詞。唐詩中此義多用“判”字,用“拌”字只有一例?!芭小弊制饺チx別,平聲義是“拌”的通假?!芭小弊秩ヂ暳x偶爾借用平聲讀,平聲義又偶爾借用去聲讀。例如:

(1)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閻朝隱《奉和登驪山應(yīng)制》,五絕)

(2)可憐病判案,何似醉吟詩。(白居易《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五排)

(3)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七律)

(4)窮達(dá)都判了,休閑鑷白髭。(許棠《寫懷》,五律)

(5)亦知自惜難判割,猶勝橫根引出欄。(王建《乞竹》,七絕)

(6)已判猿催鬢先白,幾重灘瀨在秋天。(陳陶《上建溪》,七律)

例(1)“判”字義為剖分,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五字,以本讀去聲歸仄。例(2)“判”字義為評判、判決,意指官員批閱公文,處理政務(wù),用在“仄平仄仄仄”律式的第四字,也是以本讀去聲歸仄。例(3)“判”字表示舍得、豁出去,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的第二字,用本讀平聲。例(4)“判”字與例(3)同義,在律式中也讀平聲。例(5)“判割”意為分割,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的第六字,需讀平聲,屬去聲義的借讀。例(6)“判”字義為舍得,用在“仄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的第二字,屬仄聲,需以去聲歸仄,屬平聲義的借讀。

叁 唐詩字音借讀問題存疑

上文我們對具有平上或平去兩讀而義別的22個單字在唐詩律體中的借讀問題進行了論證,所得的結(jié)論應(yīng)該是可信的。尚有2字的借讀存在疑問,值得探討。

1.枇

A、《廣韻》房脂切,《集韻》頻脂切,平脂并,今讀pí。注義:枇杷,果木,冬花夏熟。B、《廣韻》卑履切,上旨幫,舊讀b。義為:古代祭祀時用的大木匙。C、《廣韻》毗至切,去至并,舊讀bì。義為:篦子。據(jù)此,“枇”字有平上去三讀而義別。唐詩中只用于“枇杷”一詞,共有8例,其中讀平聲有7例,表示仄聲有1例。例舉如下:

(1)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杜甫《田舍》,五律)

(2)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谿野枇杷。(白居易《山枇杷》,七律)

例(1)“枇杷”的“枇”字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一字,必讀平聲。例(2)“枇”字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的第六字,必用仄聲,無疑屬于借讀。由于唐詩中尚未發(fā)現(xiàn)“枇”字上聲義或去聲義的用例,因此無法斷定此處是借用上聲讀還是去聲讀,只能存疑,以待新發(fā)現(xiàn)。

2.予

(1)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賈島《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五律)

(2)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孟浩然《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五律)

(3)十年江海隔,離恨子知予。(包佶《嶺下臥疾寄劉長卿員外》,五排)

(4)南國多佳人,莫若大堤女?!鎏霾豢梢姡漳嚎粘钣?。(張柬之《大堤曲》,五古)例(1)“予”字義為賜予,用在“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字,是以上聲歸仄。例(2)、例(3)“予”字義為“我”,分別作主語和賓語,用在“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和第四字,都讀平聲。例(4)“予”字也指“我”,作賓語,用在五古詩的句尾作韻腳,同“女、炬、許”三字相押韻,都屬上聲語韻字。

由此看來,“予”字表示“我”,讀平聲,屬本讀;而讀上聲是否屬借讀,還是另有所本,需作考察分析。

唐詩中表示“我”的“予”字用作主語、定語時,全都讀平聲,用作賓語如“起予”“徯予”“跂予”“知予”“問予”等詞語中的“予”字也全都讀平聲,只有6例“愁予”中作賓語的“予”字全以上聲在五古詩中押韻。表示“我”義的“予”字并不具有平上兩讀,唐詩“愁予”的“予”讀上聲大概源自前人。《詩經(jīng)》中“予”字押韻11例,其中給予義5例(如《干旄》:“彼姝者子,何以予之”),第一人稱義6例(如《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都以魚部上聲字押韻。《楚辭》中“予”字用韻9次,都表示第一人稱,以魚部上聲字押韻。其中《湘夫人》第一節(jié)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表嵞_字是魚部上聲字“渚”“予”“下”。從西晉至隋,人稱代詞“予”在詩中押韻共有6例。其中西晉至梁共有5例,“予”字都以上聲語韻字押韻;隋朝有1例,“予”字以平聲魚韻字押韻(楊廣《賜牛弘詩》:“莫言先哲異,奇才并佐予。”韻腳字是“書”“予”“虛”“初”“居”)。人稱代詞“予”前期是讀上聲,隋唐時已轉(zhuǎn)讀平聲,這說明《廣韻》把“予”字的“我”和“給予”二義按平上義別作注,是有依據(jù)的,而唐人單把“愁予”的“予”字又按上聲來押韻,并非唐時的實際音讀,大概是仿用《詩經(jīng)》《楚辭》的上聲讀。如果這也算借讀,那是借讀上古的上聲讀。我們的推斷是否正確,還有待方家指正。

猜你喜歡
平聲仄仄字義
“多說一遍”字音字義大不相同!
平仄譜:閱讀格律詩的一把金鑰匙
行唐方言平聲調(diào)值分析
偶感
學(xué)詩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深研句式 探尋詩律
“一三五不論”之我見
絕和決
燥、躁、噪
元氏县| 涟水县| 花垣县| 海丰县| 青神县| 定结县| 利川市| 广灵县| 德阳市| 井冈山市| 左权县| 温宿县| 瑞安市| 边坝县| 靖宇县| 常宁市| 波密县| 桦甸市| 九江县| 高要市| 同德县| 丰镇市| 鹤岗市| 河间市| 马公市| 宁强县| 百色市| 平原县| 天等县| 滕州市| 晋州市| 绿春县| 宜章县| 平邑县| 同江市| 长武县| 高邮市| 灵宝市| 和平县| 龙门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