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賢
【摘 要】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即使在九年級學生中,寫不出一篇內(nèi)容具體、中心明確的一般水平作文的學生也不在少數(shù)。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作文教學方法論的引導,導致作文指導、作文訓練失去了針對性和有序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勤于練筆;二要讓學生從“仿寫”起步,消除畏難情緒;三要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關(guān)鍵詞】作文訓練;閱讀;練筆;仿寫;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88-02
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大多數(shù)學生提起作文,都感到苦惱頭疼,一拿到作文題,往往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考試作文也是緊擠牙膏、絞盡腦汁,刻意為之,終難成良篇佳作。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對作文訓練有了較深刻的體會,我將自己多年來的做法歸結(jié)為以下具體三點。
一、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勤于練筆
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jīng)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jīng)驗。而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閱讀,獲取和貯存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我向?qū)W生推薦《語文學習報》、《初中語文閱讀》、《讀者文摘》、《故事會》等雜志書籍,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晚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閱讀面,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了寫文章的積極性。
自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連大文豪魯迅先生也是這樣強調(diào)的:“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币虼?,初學寫作者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zhì)”的飛躍。
二、讓學生從“仿寫”起步,消除畏難情緒
如今的中小學生,實在是沒工夫多讀,因而在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缺失,使他們學作文就不能不陷入進步緩慢、舉步維艱的被動境地。怎樣做能較快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呢?我覺得仿寫不失為一條捷徑。
對于初學寫作或?qū)懽饔欣щy的學生,訓練要求不宜過高。提出的訓練目標越高,與學生水平造成的落差越大,訓練方式越新,學生越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時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中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后,我讓學生學習文中在寫作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了《從教室到操場》。學習了《春》一課后,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yōu)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了《夏》。學生在知道了“怎么寫”和“寫什么”后,再進行訓練,外有老師指導,例文為范,內(nèi)有學生親身經(jīng)歷,作起文來,有文可依,有章可循,自然陶醉其中不覺苦了。
當然,“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教師引導好了,仿寫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學生從范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熟人;從范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范文的精妙構(gòu)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從多方面受到啟發(fā),便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之于筆端,最終實現(xiàn)作文的創(chuàng)新。
三、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題目命得怎樣,直接關(guān)系到寫作訓練的成敗。脫離生活的寫作是無源之水,脫離學生生活的命題則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題目一定要出在學生身邊,最能體現(xiàn)學生生活,否則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說,無情可訴。
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xiàn)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能調(diào)動他們的寫作熱情。
在七年級階段,正是童年與少年的過渡時期。許多學生還不能很快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還留戀于小學的快樂時光。根據(jù)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樣一些題目《童年的夢》、《童年趣事》、《我上中學了》……學生對這些題目非常感興趣,為以后的作文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八年級階段是初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一些事情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很有點兒“小大人”的派頭。于是我又出了這樣的題目《我入團了!》、《綠色,你哪兒去了?》、《傾聽桌椅之訴說》、《我嘗到了苦頭》、《難忘的課堂提問》等。命題既形象具體,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九年級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學時代的我》、《成功很難嗎?》、《小議理解》、《雪中情》……
經(jīng)過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訓練過程,學生作文水平就會逐漸提高,同時又與學生心理的成長保持同步,比較有科學性。
總之,良好的作文訓練效果應該是學生優(yōu)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guī)律的有效滲透的結(jié)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xù)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作文題目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陳毛美等.《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4]王立根主編.《作文智慧》,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8年9月.
[5]山西《中學語文教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