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銘
摘要:電影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近幾年來電影藝術迅速繁榮發(fā)展起來,伴隨著電影的發(fā)展,電影音樂也逐漸開始流行,從為無聲影片伴奏而在鋼琴上敲出的第一個音符開始,音樂就一直是電影影像的一個忠實伴侶,音樂也成為電影元素中重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賦予了電影的精神與靈魂。
關鍵詞:電影音樂與音樂? ?美學價值? ?美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155-02
一、電影音樂的審美體現
音樂作為一種具有獨立表現能力的藝術形式,在影視作品中起著積極的、多方面的表現作用,很多著名電影中的經典音樂一響起來我們就能自然而然的聯想到這個電影中最經典的畫面。優(yōu)秀的電影音樂是非常有魅力的,大多數電影音樂是直接用來烘托銀幕動作,提供情調和速度,而電影音樂作用體現在以下幾種方式:
(一)音樂深化電影主題。例如影片《城南舊事》中選擇了有李叔同先生填詞的著名學堂歌曲《驪歌》作為全曲的主題音樂:“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首令人感傷的歌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現,一次次將“離愁”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深化了影片的主題,把劇情推向了高潮,使得電影取得了深刻的藝術效果。同樣在電影《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中最后恰到好處主題結尾曲《一生所愛》:“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回……鮮花雖會凋謝,但會再開(為你),一生所愛忍讓(守候)白云外?!笔婢徖p綿的音樂風格把至尊寶(孫悟空)對紫霞仙子的深深感情和無奈表現出來,使影片結尾處的情感表達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二)音樂刻畫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例如電影中《紅高粱》中由趙季平作曲朗朗上口的《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地手……喝了咱地酒,見了皇帝不磕頭……”把西北漢子的粗獷與豪邁的男子氣概完美的用音樂刻畫了出來。而在電影片段“九兒回門”中用的音樂是清脆的駝鈴聲和高粱葉子沙沙的聲音,營造了一種大婚過后小女子幸福美滿的人物形象。而另一首高昂粗獷的歌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由農民大聲疾呼喊唱,強烈而直白地表現出他們生命的歡樂。
(三)音樂烘托電影畫面的作用。在很多電影中都會出現客觀性的音樂在配合和烘托畫面,例如影片《城南舊事》的片頭是由悠揚的駝鈴聲“叮當、叮當”開始,老鴉“呱、呱”凄涼的叫聲,畫面是荒野、駱駝、夕陽、古城,伴隨著蒼老、緩慢的畫外音旁白,生動地再現了20年代舊北京的風貌。而在電影《紅高粱》中大量使用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嗩吶和中國大鼓。鼓敲的像心跳,嗩吶吹得像痛快的吶喊,音樂具有強烈的鼓動性,配合著以紅色為主調的電影畫面給予觀眾富于沖擊力的體驗,如果把這些蕩氣回腸的鼓聲和嗩吶聲去掉,《紅高粱》一定不會比現在的紅高粱這么讓人印象深刻和精彩。
二、音樂與電影音樂的不同點與相同點引發(fā)出的美學特征
音樂,按照古典的美學標準,“能夠保持一定頻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被統(tǒng)稱為樂音,由樂音組合起來形成許多樂句,由多個樂句發(fā)展為樂章,幾個樂章按照一定的序列組合在一起被統(tǒng)稱為音樂”。
電影音樂,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純音樂,它的出現及創(chuàng)作應該隨著電影的情節(jié)以及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來發(fā)展,音樂和攝像影像的成功結合創(chuàng)造了電影音樂。傳統(tǒng)電影音樂是在音樂的基礎上被人們所接受的,和音樂所不同的是,這時的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聲音的一部分有它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作用來達到電影需要的效果。
(一)電影音樂與音樂的不同點體現在二者自身是否為主體性、表現手段和風格、曲式結構以及音樂的功能性。音樂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自身具有主體性,其表現手段和風格語言相對統(tǒng)一;曲式結構完整嚴謹;音樂的功能性寬泛抽象。而電影音樂從屬于電影,它往往不具有主體性,其表現手段和風格語言多樣;曲式結構依據劇情需要靈活多變,且常常只呈現出相對完整的結構。電影音樂與音樂在審美角度上來說還有其他一些不同之處,比如審美標準的多樣化與統(tǒng)一化。電影音樂與音樂的美的標準界定是不同的,有時候電影音樂為了配合電影劇情的發(fā)展需要,可能會出現跑調甚至不完整的音樂,目的是為了符合電影特定情境中的真實性。而在音樂中,特別是在一些音樂會上,對音準、音色、樂隊的編制配合等都是非常嚴格的而且具有相對固定的審美標準。
(二)電影音樂和音樂在美學上的共同之處有以下幾點。1.聲音充當物質材料一樣。電影音樂和音樂的物質材料都是樂音,具有高低、強弱、長短、音色、等物理特性。
2.表現手段基本相同。電影音樂和音樂的表現手段也基本相同均為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區(qū)、音色、調式、和聲、配器等。
3.一樣有情感突出表現。不管是電影音樂還是音樂都一樣善于去表現人類的各種心理情感和心理體驗,包括歡樂、喜悅、煩惱、哀愁、悲傷、崇拜、愛戀等。這是因為音樂具有“非語性和非具象性的特點”。雖然音樂無法像造型藝術那樣去再現外部世界的具體形象,也不能向文學藝術那樣通過文字符號去敘述客觀的事件情節(jié),或者直接表述出某種理念與思想,但它卻也可以善于去表現那些文字、形象等所難以表達的人類的心境、情緒、情感體驗等,音樂是一種善于表達情感的藝術。
三、電影音樂與音樂相互轉化的美學意義和價值
一部著名的電影作品一定會有一首經典的電影音樂,而由電影音樂改編的音樂作品,既可以單獨制成音像制品在文化市場中流行傳播,也可以作為單獨曲目在音樂中演奏。例如影片《碟中諜》中的主題音樂Theme from Mission:Impossible就是一首隨著影片的上映紅極一時的電子音樂。但是在音樂會中作為一首單獨的長號曲目演奏也在現場點燃了觀眾激動的情緒??梢哉f即使是電影音樂脫離了電影,也有自己單獨的美學意義與價值。而單獨的音樂作品,特別是經典的音樂作品在電影音樂中的運用,一方面提升了電影音樂的總體藝術水準和藝術價值;另一方面拉近了觀眾與音樂的距離,推動了音樂的發(fā)展。由于一部影片而喜歡上電影中的音樂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例如電影《泰坦尼克》中的《我心依舊》,還有電影《不見不散》的同名主題曲《不見不散》等……這些經典的歌曲都是從1999年2月份對“大眾近來喜歡聽的新歌”的調查統(tǒng)計報告顯示中排在前十名的新歌中有四首都是票房排名比較高的影視歌曲,所以電影音樂與音樂由此帶來的美學意義和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四、多元化風格的音樂與電影完美結合帶來的優(yōu)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觀眾對電影音樂的欣賞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所以富有時代氣息的多元化風格的音樂作品會更受觀眾的歡迎,現在許多影片中都出現了多元化的音樂風格。例如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所拍的電影《天生殺人狂》中,不僅運用了獨具匠心的攝影手法,而且在影片的聲音創(chuàng)作中應用了多元化風格的音樂,使影片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視聽效果,影片中的音樂配合動蕩不安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此外,舒緩的鋼琴曲與雷鬼風格的音樂相融合更顯示出了與眾不同;布魯斯音樂過渡為重金屬搖滾音樂,與影片的風格完美的結合,藍調舞曲、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多種風格的音樂的相互滲透與結合使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還有法國藝術片《每一個人都在找他的貓》這部電影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也是非常之廣,不僅涵蓋了古典音樂、爵士音樂,還應用了搖滾音樂和電子音樂等多種風格的音樂。從對上面兩部影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多元化風格的音樂與電影的結合帶來的優(yōu)勢在于:
其一,不同風格的音樂與電影的結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情緒,使電影的劇情更加的精彩。
其二,使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同時保持其主題內容的內在連續(xù)性。
其三,吸引不同欣賞口味的觀眾,進一步提高影片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多元化風格的音樂與電影完美結合,使電影音樂的內容更加豐富,對于各種情緒和感情表現更為完美,提高了影片的整體藝術水平。
最優(yōu)美的音樂雖然產生于電影之外,但也與電影深深的結合起來,音樂與電影的完美結合既浪漫又有無窮無盡的魅力,音樂可以在電影中獲得靈感,電影也因為音樂多了靈魂……
注釋:
①于潤洋:《關于音樂美學的特性問題》,《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2月第3卷第1期,第73頁。
②《北京晚報》,1999年3月26日。
③李南:《影視聲音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④姚國強:《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
⑤黃會林:《經典名片讀解教程電影部分(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⑥[法]皮埃爾·貝托米厄:《電影音樂賞析》,楊圍春,馬琳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