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玲
摘要:課文插圖作為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以其緊扣課文內(nèi)容,色彩鮮艷、直觀形象、清新明白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年齡特征,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借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進行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作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插圖;表達;練筆;作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3-0065-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而且緊扣課文內(nèi)容,色彩鮮艷、直觀形象,清新明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年齡特征,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口語訓練和練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作文素養(yǎng)。
1.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復述文本內(nèi)容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以拓展兒童的想象?!痹诹⒆阏n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一邊觀察插圖,一邊想象插圖背后的事物,使畫面中的人物活動起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精彩的電影場面,并抓住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對課文進行復述或全文復述。
在教學人教版第十冊《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由于時代背景久遠,篇幅長,內(nèi)容多,共有五部分:接受任務(wù)、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所以,看著圖片,學生流暢地把五部分內(nèi)容復述下來,故事情節(jié)完整,感情充沛,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復述到五壯士英勇跳下懸崖的部分,學生更是激情豪邁,憤慨萬千,仿佛那驚天動地的聲音就在耳邊回蕩。
2.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激情暢談感想
所謂“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必須要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好文章,這些文章均配有畫龍點睛的插圖值得認真鑒賞,不可忽略。
比如人教版第九冊《竊讀記》一文也配有一幅耐人尋味的插圖,我積極引導學生從周圍的環(huán)境,小女孩的動作、神態(tài)、站的位置,想象小女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引導學生談?wù)勛约旱母邢搿S∠髽O為深刻的是一位學生說:“我覺得小女孩的腿肯定酸痛得都快麻木了,你瞧,我感覺到她的臉有一種在堅持忍受的表情,所以她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在不知不覺中站在書店讀了兩個多鐘頭了,也許她還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呢!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精神?。∥艺姹炔簧纤?!”可見,這一看圖談感受的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延伸拓展,發(fā)展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象力一旦被調(diào)動起來,就像翱翔的雄鷹,脫韁的野馬,飛逝的流星。因此,教師應(yīng)該多鼓勵學生立足文本,展開想象。小學教材中的許多課文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布局的需要,有的在細節(jié)處有省略,有的在結(jié)尾處言雖盡而意未完,這些都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留下了廣泛的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多研究教材的特點,利用插圖這一橋梁,讓故事得以延伸拓展,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如在教學人教版第十冊《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學生需要著重理解“朝鮮人民與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離別時依依不舍之情”,這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中的人物,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延伸,想一想在離別之際,以小金花、大嫂和大娘為代表的朝鮮人民會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說些什么?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又會對他們說些什么?有怎樣的表情和動作?這些提示問題就是引導學生對畫面內(nèi)容進行再加工。教師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進行合理想象的延伸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填補了文章語言文字表達方面的一些空白,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和思維。
4.利用插圖,提升學生寫作情感內(nèi)動力
語文教學中,要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jié)合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很多老師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其實插圖就是極好的課堂練筆材料,是引導學生寫作的有效途徑。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每首古詩詞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對學生理解古詩詞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把古詩詞改寫成一個個小故事或一篇篇記敘文,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學習古詩詞《清平樂.村居》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插圖,想象農(nóng)家人生活的情景,結(jié)合詞的意思把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學生甚感興趣,很快就寫出了一篇農(nóng)村人家安然恬淡、其樂融融的記敘文。學生把夫妻倆互相逗趣取樂的情景寫得非常溫馨,把大兒子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情景寫得非常形象具體,生動有趣,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羨慕之情。練筆過程中,有的學生仿照詞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編寫,也有的學生僅抓住了某一人,某一物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描寫,更有的學生自己進行了創(chuàng)新,新增了其他的故事情節(jié)。如有一學生寫道:“調(diào)皮可愛的小兒子伸手夠蓮蓬時差點掉下河里,在那千鈞一發(fā)之際,大哥哥扔下鋤頭,小哥哥丟下雞籠,如閃電般沖到小兒子的身邊拉住了他,二老從家中跑出來嚇得三魂不見七魄……”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話可說,有物可寫,自然易于動筆,寫作的欲望和興趣大大地提高。
立足文本,結(jié)合插圖,教師都可引導學生續(xù)寫、仿寫、改寫,逐步提高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寫作情感內(nèi)動力,對寫作不再有心理壓力。
魯迅先生曾說:“書籍的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種宣傳畫。確實,課文插圖在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充分發(fā)揮它的潛在作用,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jié)合,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趙碧華.優(yōu)化課堂教學合理運用變式結(jié)構(gòu).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3年.
[2] 應(yīng)秀芳.緊扣課后練習 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3年.
[3] 周湘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提問能力.教育導刊(上半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