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平 杜榮松 黃伯泉 梁浩堅 李曉帆 任 俊 陳錦艷 藍 琴
廣州血液中心 廣州市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血液安全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 510095
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提高,血液成份分離技術(shù)得到長足進步,單采血小板具有產(chǎn)量足,純度高, 白細胞和紅細胞污染率低, 接觸抗原和受免疫的機會大大降低, 容易通過配型等優(yōu)點[1],其臨床需求量逐年上升,以至采供血機構(gòu)供血壓力不斷增大[2-3]。互助單采血小板獻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血小板緊缺的狀況,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隱患[4]。本研究對廣州血液中心2014年1月~2018年3月期間無償和互助單采血小板的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獻血者進行追蹤回訪,為采供血機構(gòu)制定安全、有效的單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現(xiàn)報道如下。
2014年1月~2018年3月廣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單采血小板157 692人次,其中無償獻血100011人次,互助獻血57681人次,獻血者年齡18~55周歲,獻血者在采集前進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稱HBsAg)、丙型肝炎抗體(以下稱抗-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以下稱抗-HIV)、梅毒螺旋體抗體(以下稱抗-TP)、谷丙轉(zhuǎn)氨酶(以下稱ALT)干化學快速檢測和血型測定,所有獻血者按《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01)中體格和檢驗均符合國家標準采集。
自動酶聯(lián)免疫檢測分析儀(FAME24/30),自動酶聯(lián)免疫檢測加樣儀 (ML-STAR 8CH),Anthos 340rt酶標儀,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蓋立福Procleix TIGRIS和Roche s201系統(tǒng)。主要篩查試劑:HBsAg采用北京萬泰與上??迫A;抗-HCV采用珠海麗珠和上海科華;抗-HIV采用美國伯樂和北京萬泰;抗-TP采用北京萬泰和上??迫A;ALT采用北京萬泰和上??迫A,篩查試劑均經(jīng)國家批檢合格并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3.1 檢測方法獻血者捐獻單采血小板時留取兩管血液樣本(酶免管與核酸管)分別進行血清學血液篩查和核酸檢測,項目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兩種不同廠家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 以下稱ELISA)試劑盒檢測(HBsAg、抗-HCV、抗 -HIV、抗 -TP、ALT)及 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檢測(NAT),所有檢測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與判定。
1.3.2 判定標準 (1)獻血者血液樣本在上述血清學項目篩查中均呈非反應性,則篩查結(jié)果判為合格;(2)出現(xiàn)上述中的血清學某一項目的兩種試劑篩查結(jié)果均為反應性(雙試劑陽性),則判為該項目不合格,并永久屏蔽該獻血者;(3)出現(xiàn)上述中血清學某一項目的其中一種試劑篩查結(jié)果為反應性,則判為可疑,可疑標本采用對應項目雙試劑雙孔復核,結(jié)果如仍為反應性則該樣本判為該項目單試劑陽性,雙試劑雙孔復查結(jié)果如為非反應性則篩查結(jié)果判為合格;(4)樣本在核酸檢測中出反應性結(jié)果,則該樣本判為核酸檢測不合格,其中核酸檢測與酶免檢測均為陽性的獻血者作永久屏蔽處理,單項核酸檢測陽性的獻血者可三個月后參加復檢。
對血液篩查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單試劑陽性、ALT和單項NAT陽性的單采血小板獻血者在獻血后3個月后進行追蹤回訪,重新抽取獻血者血液樣本,復核全部篩查項目。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陽性率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4年1月~2018年3月本研究共對157 692份單采血小板獻血者樣本進行血液篩查,共檢出1495份不合格樣本,總體不合格率為0.95%,各年不合格率總體呈下降趨勢(χ2=40.401,P<0.05)。具體結(jié)果見表1。
表1 2014年1月~2018年3月單采血小板血液篩查不合格總體情況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檢測出無償單采血小板不合格樣本656份,不合格率為0.66%;互助血小板不合格樣本839份,不合格率為1.45%,互助單采血小板各年血液篩查不合格率均高于無償(P<0.05)。具體結(jié)果見表2。
比較各年血液篩查雙試劑陽性率,互助單采血小板均高于無償(P<0.05)?;ブ鷨尾裳“逶跈z測項目HBsAg、抗-HCV、抗-TP、ALT的雙試劑不合格率均高于無償血小板(P<0.05),兩者在雙試劑抗-HIV不合格率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4,P> 0.05),見表 3。
表2 2014年1月~2018年3月無償與互助單采血小板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比較
表3 2014年1月~2018年3月無償與互助單采血小板血液篩查雙試劑陽性比較
比較各年血液篩查單試劑陽性率,互助單采血小板均高于無償(P<0.05)?;ブ鷨尾裳“逶跈z測項目HBsAg、抗-HCV、抗-TP的單試劑不合格率均高于無償血小板(P<0.05),兩者在NAT單項陽性不合格率上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18,P> 0.05),見表 4。
單采不合格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項目主要是單項NAT陽性(占26.22%)和雙試劑HBsAg陽性(占22.27%)。無償單采不合格獻血者中主要以NAT單項陽性者居多,占31.71%,其次為HBsAg雙試劑陽性,占16.46%;互助單采不合格獻血者中以HBsAg雙試劑陽性居多,占26.82%,其次為NAT單項陽性占21.93%。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召回404位獻血者進行復查,解鎖322位獻血者,屏蔽82位,解鎖率為79.70%,其中無償單采血小板獻血者312位,解鎖257位,屏蔽55位,解鎖率為82.37%;互助單采血小板獻血者92位,解鎖65位,屏蔽27位,解鎖率為 70.65%(χ2=6.032,P< 0.05)。
廣州擁有華南地區(qū)豐富的醫(yī)療資源,眾多醫(yī)療機構(gòu)對單采血小板的需求逐年上升,為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廣州血液中心單采血小板供應量每年上升,但是需求增速大于供應的增加,再加上單采血小板采集時間較長和程序繁雜等特殊性和復雜性,動員和招募自愿無償血小板捐獻者難度較大,以至單采血小板供應仍然十分緊張。單采血小板互助獻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血小板緊缺的狀況,從一定程度擴大了單采獻血者隊伍。
表4 2014年1月~2018年3月無償與互助單采血小板血液篩查單試劑陽性比較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1月~2018年3月廣州市無償單采血小板人次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而互助單采血小板數(shù)呈現(xiàn)上升趨勢,比例由29.75%上升至43.08%,互助捐獻單采血小板在一定程度填補了臨床用血缺口,緩解了供需矛盾?;ブ鷨尾裳“蹇傮w及各年的血液篩查不合格率均高于無償單采血小板,這與國內(nèi)其他采供血機構(gòu)的報道一致[4-5]。當中HBsAg及抗-HCV ELISA雙試劑與單試劑不合格率均為互助單采血小板均高于無償單采血小板,這可能和我國與乙肝丙肝感染的高流行區(qū)有關(guān)[6],互助獻血者常常是在親友急需用血時被動應急獻血[7-8],容易忽視獻血前健康征詢過程,獻血者對單采血小板等相關(guān)獻血知識知之甚少,部分互助獻血者有可能明知自己為肝炎病毒攜帶者,卻因種種原因故意隱瞞身體狀況或其他暫緩獻血的情況,也增加了傳播輸血傳染病的風險[9-10],互助單采不合格獻血者中以HBsAg雙試劑陽性居多(占26.82%)也印證了這一點???HIV試劑單試劑不合格率、抗-TP雙試劑陽性與單試劑不合格率均為互助單采血小板均高于無償單采血小板,表明部分互助獻血者可能在具有高危行為的前提下仍參加互助獻血,這對血液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由于抗-HIV雙試劑陽性例數(shù)過少,兩者在此項目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此外,2014年1月~2018年3月單采血小板血液篩查總體不合格率為0.95% ,略高于國內(nèi)其它學者所報道的結(jié)果[11],這可能與本市流動人口比例較多有關(guān)。中心近年來擴大固定獻血者隊伍,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提升獻血前、中、后獻血服務,對于輸血相關(guān)傳染病標志物篩查雙試劑陽性的獻血者采取永久屏蔽措施,以至無償和互助單采血小板不合格率均呈現(xiàn)下降趨勢(P<0.05)。然而,在單采血小板不合格獻血者中HBsAg雙試劑陽性占22.27%,HBsAg單試劑陽性占11.64%。筆者分析這與用于獻血者初篩的干化學試紙法的方法學局限有關(guān),造成部分陽性樣本漏檢。
本中心對單采獻血者樣本分別進行酶免檢測和核酸檢測,除了酶免與核酸檢測同為陽性的樣本以外,還檢出一部份酶免檢測陰性而單項NAT陽性的樣本,占總不合格數(shù)的26.22%,血液篩查核酸單陽主要見于窗口期、免疫靜默感染以及罕見的亞型與變異[12]?;ブ鷨尾色I血者中的單項NAT陽性率高于無償單采獻血者,提示互助獻血血清學篩查后的輸血相關(guān)傳染病殘余風險高于無償獻血。將HBV、HCV、HIV核酸檢測技術(shù)進行血液篩查,縮短了傳統(tǒng)酶免檢測HBV、HCV、HIV 的血清學標記物的檢測“窗口期”,顯著降低因血清學漏檢而導致的輸血傳播疾病的殘余風險,進一步提高血液安全[13-15]。
通過對單試劑陽性的單采血小板獻血者召回進行全部血液篩查項目復檢,結(jié)果有79.70%的獻血者復檢合格后解除鎖定,可以重新參加無償獻血。我們推斷這些召回復檢解除鎖定的獻血者在上一次血液篩查中可能出現(xiàn)了假陽性反應。采供血機構(gòu)以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安全為目的制定血液篩查策略,選擇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高靈敏度檢測方法的引入難以避免能造成一定的假陽性,對寶貴的血液資源造成一定浪費。采供血機構(gòu)應從珍惜和愛護獻血者愛心出發(fā),進一步完善血液篩查不合格獻血者的召回策略和歸隊標準,做好血液篩查假陽性獻血者的檢測結(jié)果告知解釋工作,消除獻血者心中可能存在的疑慮,使其盡快回到無償獻血者的隊伍。
單采血小板互助獻血血液安全風險較無償獻血高[16],不適宜作為今后單采血小板的招募發(fā)展方向。按照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提出關(guān)于取消互助獻血的要求,采供血機構(gòu)在取消互助獻血后,應堅持從固定無償獻血者中招募擴充單采血小板獻血者隊伍;加強獻血前征詢、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減少檢測假陽性,在確保血液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血液供應;愛護獻血者愛心,進一步完善召回獻血者歸隊制度和規(guī)則,從而保障單采血小板穩(wěn)步增長,為臨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小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