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英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了教學改革中的首要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深入思考,促進學生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既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聽說讀寫練習,還要讓學生在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獲得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英語課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怎樣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中總結出切實有效的方法,從而建構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推動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豐富立德樹人的德育實踐。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理解與表達)、過程與方法(語用與語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感與文化)三個維度呈現(xiàn),三個維度相互關聯(lián),共同促進學生形成英語學科素養(yǎng)(馬林,2015)。英語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基地。
現(xiàn)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信息量較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提高小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其次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景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其中包括形象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直覺思維等;最后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陳美惠,2014)。
一、巧用語音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
聽覺和視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語言知識不夠豐富,且信息大多來源于形象逼真的圖畫。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接受知識的熏陶。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有趣的聽學環(huán)境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教師在備課時應增加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學的機會。例如,在教授新單詞Spring Festival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錄音:Spring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 it is usually in January or February. During this festival, Family people will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Children will get lucky money.。并提問:What does Spring Festival mean?。利用聽力的形式教授新單詞,既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文段,從而推出新詞的大意,促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視覺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在選取素材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需要,主動加入語言文化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早讀和午讀時間播放相關學習資料,給予學生充分的視聽時間,深化學習效果,拓展學習知識、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廣州版四年級下冊Module 6 Unit 12 Christmas is coming中,本單元簡單地介紹了Christmas的時間、家庭聚餐及扮演圣誕老人等信息。筆者利用課后時間播放了關于圣誕節(jié)的活動視頻,并用英文字幕給學生滲透了圣誕節(jié)前人們喜歡購物、利用圣誕樹裝飾家,人們會在圣誕節(jié)吃烤雞、舉行圣誕派對及講圣誕老人的傳說等知識,既拓展了一些課外的語言知識,又加深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和對話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發(fā)展,讓學生根據(jù)情境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對話交流能力。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從生活中挖掘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下掌握英語知識,促進英語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Unit 9 It looks fun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校運會的情境,展示各個運動員參加運動項目的情境。在直觀有趣的情境中,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究熱情,他們集中精力掌握了教材中的單詞,并在多媒體情境下完成了對話內容,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情境促進了教學的優(yōu)化,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動機的引導下進行深入思考,能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對話,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有效發(fā)展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和合作促進學習的不斷深入,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在合作過程中,組內的優(yōu)秀學生可以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英語思維獲得發(fā)展,他們能在濃厚的英語氛圍中進行交流,使小組學習能夠抓住學習目標,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What day is it today?”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先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教程中的單詞: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然后在小組中進行對話練習,順利掌握課文中的重要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day? My favourite day is ...。在小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成員根據(jù)句型創(chuàng)編出不同的對話內容。通過對話練習,學生在聽說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句型運用的情景,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新課標明確提出: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那么,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并且能夠更加完善和升華其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英語教材雖然能夠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但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課文內容跟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距,學生只能在其中學到基礎的知識,不能對其文化及內涵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師要適當補充一些課外資料,通過增加閱讀量加深學生對話題的理解,不斷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可以開展閱讀教學,也可以通過觀看英語電影來加深學生對話題的了解。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 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時,安排了一篇介紹西方食物——Western Foods的文章。文章先介紹西方的主食以及一些西方飲食文化。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安排如下的拓展活動:上網(wǎng)查找資料,介紹一些中西方的主要食物及中西飲食文化的異同。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活動,合作成果在下一節(jié)英語課上展示。在展示課上,各組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了各自感興趣的食物,既有中國的Buns和Jiaozi,也有外國的Hamburgers和Pies。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有的播放PPT,有的用英語介紹食物。通過閱讀和重構文本來提升文本價值,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大膽地對文本進行多元化、個性化的解讀。同時更要引導學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表達,將文化意識和情感教育滲透其中,使學生真正從有限的文本教學中獲得寶貴的情感體驗和成長。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最為有效的。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提高核心素養(yǎng),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劉亮亮,2015)。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不斷溝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林.以同伴效應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J].現(xiàn)代教學,2015(17).
[2]陳美慧.淺談對小學英語人文性的思考與踐行[J].基礎教育研究,2014(09).
[3]劉亮亮.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模式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