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李俊峰
摘 要:研學旅行是一種新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利用主題探究式學習開展研究旅行活動,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趶]山多樣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章結(jié)合具體課例“山地的形成”,從探究主題、背景知識、探究活動和拓展延伸提高等四個方面設計主題探究式地理研學旅行,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主題探究式;研學旅行;實施策略;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個部委下發(fā)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一時間,研學旅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有條件的中小學皆開展不同學科、不同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研學旅行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但整體看來,研學旅行過程中,師生往往陷入走馬觀花的境地,沒有具體的主題和目標,學生知識內(nèi)化的意識和水平較低。大多數(shù)研學旅行徒有其表,缺乏目標設計,鮮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內(nèi)化、遷移和拓展,學生往往感到知識的“碎片化”。主題探究式教學策略以核心知識為主題進行探究,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抓住重點,形成對知識的構(gòu)建[1]。因此,將主題探究式教學策略融入地理研學旅行,在出發(fā)前確定或者行程中逐漸形成地理主題。將“研”“學”和“旅行”三者融為一體,不僅獲得知識、提升能力,也能在途中感悟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一、主題探究式地理研學旅行內(nèi)涵
主題探究式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某個主題或某一知識點為探究重點,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而完成對該知識的構(gòu)建的教學模式[2]。延伸到研學旅行領域中,即針對某一主題或課題,在研學旅行過程中依托研學地各類地理資源對該主題或課題進行探究。例如,“探尋詩畫廬山背后的地貌知識”“廬山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探究”“廬山是否真的存在冰川地貌”等?;谘袑W的特征和課程資源,在臨行之前確定,或在行程中逐漸生成探究主題,開展研學旅行的具體實踐,師生在研學過程中不斷圍繞該主題進行研討和探究,得出結(jié)論,展示成果。將所探究的主題作為衍生點,回歸書本,逐漸拓展、關聯(lián)、遷移,并形成學生腦海中的思維導圖,逐步促進學生的知識內(nèi)化和遷移拓展。
二、主題探究式地理研學旅行設計思路
1.結(jié)合研學地特點,確定探究主題
主題探究式地理研學旅行中的“主題”應是地理核心知識和重點內(nèi)容[1]。人教版必修一課本中第四章第二節(jié)“山地的形成”為自然地理知識的重點章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內(nèi)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一個案例,也是前面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值得研學和探究。對于地貌知識的學習,室內(nèi)授課和野外研學都很有必要。自然界的實際地貌現(xiàn)象復雜多變,學生在野外不能識別出書本上已經(jīng)十分熟悉的地貌類型。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研學,能夠把抽象的地貌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地貌現(xiàn)象結(jié)合起來,因此,選擇該節(jié)內(nèi)容進行研學旅行十分有必要。其次,廬山是較為理想的研學地,廬山地區(qū)范圍不大,區(qū)域地層比較齊全,構(gòu)造明顯,新構(gòu)造運動強烈,第四紀堆積物發(fā)育,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地貌,主要有:構(gòu)造地貌、流水地貌、山地夷平面地貌、湖濱地貌、長江九江段地貌以及頗受爭議的冰川地貌。同時,該地區(qū)地貌類型多樣,而且分布比較集中。更加不可忽視的是,古往今來,廬山也是眾多文人墨客青睞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值得傳頌的千古名句。例如,“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詩句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貌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將廬山地貌和詩詞二者結(jié)合,確定研學主題,體現(xiàn)學科間的綜合,打造“地理+研學旅行”模式。
2.介紹背景知識,提升探究熱情
為了避免游而不知所學、走馬觀花的情況出現(xiàn),在臨行之前,教師要詳實介紹研學地的地理背景知識以及文學淵源,使得學生能夠在充分了解自然及人文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開展研學旅行。教師不僅要提供給學生生動的文字、地圖、視頻等資料,更要鼓勵學生主動搜集和領會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翻轉(zhuǎn)課堂的意識和模式遷移到研學旅行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夠做到帶著目標出發(fā)。
3.設計探究活動,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研學旅行中更需要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提升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探究活動來啟發(fā)教學。研學旅行活動是新事物,它需要廣大地理師生一起參與此項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學科優(yōu)勢地位,研究和探索研學旅行活動方式、設計研學旅行類課程,讓研學旅行活動真正起到為課程改革服務,為學生發(fā)展助力的目的[3]。針對不同的主題和探究活動,教師還要設計相對應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在逐步解決問題和完成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深化主題。在設計活動和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地理知識的問題化,地理問題的具體化和情境化。
4.拓展延伸提高,提升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點滴積累。主題探究結(jié)束后,還應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焯岣?。例如,本次研學活動結(jié)束后,可以請學生針對研學內(nèi)容和主題進行總結(jié)和匯報展示。亦可請學生基于廬山研學旅行的經(jīng)驗以及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這一章節(jié),自主設計主題式研學旅行活動方案。
研學旅行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區(qū)域認知水平和綜合思維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學的地理思想和方法。相比于課堂教學,研學旅行同時是實現(xiàn)地理課程“知行統(tǒng)一”的路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4]。在本次主題研學活動當中,不同于以往的走馬觀花式野外實習,而是將地理和語文學科知識通過詩句和地貌這兩個連接點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實地感知,主動探究,使枯燥而抽象的書本知識在野外環(huán)境中變得真實、具體、可感。貫穿行前、行中、行后的地理探究活動,不僅使學生對廬山的區(qū)域認知更豐富,也無處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三、主題探究式地理研學旅行案例設計——以“山地的形成”為例(表1)
四、結(jié)語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中學地理教學最薄弱的一環(huán),我國中學生普遍缺少真實情景中的體驗式學習。地理研學旅行是近年來各類中學在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5]。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式,絕不是將課堂搬到室外,也不是單純組織學生游玩。而是“研”“學”和“旅行”三者的有機融合,即追求“研”和“學”的科學性及嚴謹性,也不可忽視“旅行”中不可缺少的趣味性和體驗性。將主題探究教學法融于研學旅行,通過確定研學主題,介紹背景知識,完成探究活動和拓展延伸提高四大步驟逐步深入,在研學旅行中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劉玉岳,吳靜文.高中地理主題探究式教學策略芻議——以“地方時”為例[J].地理教育,2018(06):48-49.
[2] 周振羽.數(shù)學核心知識主題式探究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1):27-28.
[3] 張曉偉,于吉海,陳靖,等.依托研學基地 探索研學途徑——以張掖濕地博物館研學基地為例[J].地理教育,2018(05):52-53.
[4] 丁運超.地理核心素養(yǎng)與研學旅行[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3):18-20.
[5] 方晴雯.主題式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J].地理教育,2019(0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