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素敏
摘 要 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語文觀也認為:生活中處處可以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要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將語文訓練與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課堂上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千方百計地把現(xiàn)實生活引進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課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參與實踐。只有在語文課堂中調(diào)出了真正的生活味,學生的語文學習才會有好滋味
關鍵詞 語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H09,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4-0203-02
生活無處不在,語言無處不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然而,許多的調(diào)查和身邊的課例反映出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面對作文許多學生無從下手,尤其是寫人寫事時言之無物;指導朗讀時學生情、景難以融合,不能讀出真情實感;更有甚者對語文學習絲毫提不起興趣,索然無味。實踐告訴我們,語文課堂少了一樣重要的東西——生活。也許有的老師認為自己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色、香、味俱全了,卻往往忘記了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來自鮮活的生活,沒有了生活味,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對學生而言還不是絕對的美味。我們應當像《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講的“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nèi)谌肷畹纳罨虒W,只有這樣語文才能好滋味。
一、以鮮活的生活創(chuàng)設閱讀課真實的情境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即便是如今使用了新教材,語文教學還是忽略了生活化的教學意識和生活化的學習意識?,F(xiàn)如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進課堂,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的感官帶來許多新鮮和刺激,也正是因為如此,教師忽略了學生身邊真實的生活資源以及廣闊的鄉(xiāng)土優(yōu)勢。將鮮活的生活帶入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去,使書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成為語文閱讀教學情境設置的一大藝術。
筆者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學到“珊瑚”的句子時,出現(xiàn)了以下一個小片段:
師:多美的珊瑚??!除了書上寫的這幾種,你覺得珊瑚還會像什么呢?(課件出示6幅各種形態(tài)的珊瑚圖,
生1:它還像成熟的枇杷。
生2:有的像節(jié)日的煙花
生3:有的像向日葵,十分漂亮。
生4:有的像一團團雪白的棉花。
師:是??!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那你們能把珊瑚的美讀出來嗎?
可是,第二天到另外一個班級試教時,意外發(fā)生了,當學習到“珊瑚”句子時多媒體出現(xiàn)了一點狀況,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珊瑚姿態(tài)的圖片無法顯示。情急之下,只好讓學生結合生活中見過的珊瑚進行說話訓練。
生1:我家魚缸里就有珊瑚,它像女孩頭上的一根根辮子。
生2:我在海洋館里見過真正的珊瑚,它像拉拉隊員手中的彩球,還能飄動呢!
生3:我沒見過真正的珊瑚,不過我看過珊瑚藝術品展覽,有的像節(jié)日的禮花,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
生4:我體會到珊瑚是可愛的。
生5:有趣的。
生6:神奇的。
師:(因勢利導)那就把你們心中那有趣的、神奇的、美麗的珊瑚讀一讀。
這時,學生有的做著動作讀,有的搖頭晃腦起來,不僅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還讀出來自己獨特的感受,語言的情感在此刻表現(xiàn)得富于靈氣與特色。有了生活經(jīng)歷的啟迪,他們將活生生的珊瑚帶到了課堂上!正如前蘇聯(lián)審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的那樣:“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在這充滿著生活的氣息、飽含著親身的體驗與激蕩著情感的情境中進行思維拓展和朗讀指導, 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有了上一次的前車之鑒,筆者在上選讀課文《我愛家鄉(xiāng)的楊梅》時,就充分利用學生生活在楊梅之鄉(xiāng)的優(yōu)勢。
老師給學生發(fā)下剛剛采來的新鮮楊梅,要求看一看,嘗一嘗,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課文,比較一下手中的楊梅與課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樣。
生:家鄉(xiāng)的楊梅味道美極了,又酸又甜,真好吃!
生:我們的楊梅和書上描寫的一樣,圓圓的,毛絨絨的小刺,吃到嘴里,舌尖舔到小刺,感覺滑溜溜的,真好玩。
生:書上說“楊梅吃多了,連豆腐都咬不動”,的確是這樣,我們家就是種楊梅的,我知道。
生:每到楊梅成熟時,我還陪爸爸媽媽一起摘楊梅,摘楊梅也有講究,書上沒寫出來。
師:是嗎?那老師就把摘楊梅的講究和摘楊梅會發(fā)生的小故事留給同學們課后寫一寫吧。
在教學中只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造輸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已去觀察、體驗、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合作交流,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人格得到真實的再現(xiàn)。
二、以鮮活的生活打開寫作課堂厚重的大門
寫作一直是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而如今的很多寫作教學又脫離了生活的傾向,追求作文形式上的價值,于是作文教學便丟了作文的“靈魂”,只留下作文語言的“軀殼”。甚至有的老師無奈之下“研究”出一套作文模式,催生了背離生活的虛假作文來,只見優(yōu)美華麗的辭藻,不見真實生動的生活,將寫作之源的生活拋在腦后。寫作教學應當充分生活化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這個大范圍里蘊涵著多少的人和事,它們都是我們寫作的源泉,都是我們靈感的觸點。如:一次,筆者在班級里開展了主題為《我生命中重要的他(她)》的班隊活動,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虛擬情境,要求學生帶上自己最重要的十五個親人(或朋友、或同伴)一起參加新馬泰旅行并將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第一天旅行團順利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談了自己一路的心情。第二天郵輪再次出發(fā),就在此時,郵輪撞上了冰山,船長(老師)下令學生將其中的五個人扔下海(名字劃去),減輕郵輪重量。此刻學生的心情變得特別沉重。沒過多久船長又下令劃去五人。許多孩子怨聲載道,有的神情凝重,沒一會教室里鴉雀無聲。最終在船長的再三要求下,學生的本子上只剩下兩個人……老師讓學生上來談感想,說說留下了誰,又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學生留下了自己的父母親,在發(fā)表感言的時候許多學生還流下了眼淚。這不就是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露嗎?這不正是真實生活的再次回顧嗎?于是老師抓住機會,讓每個學生上來說說自己留下的是誰?為什么?這中間是不是有怎樣的理由和故事?學生在如此情景的激發(fā)下,把內(nèi)心的故事和想法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了。正是這個虛擬的旅行將學生的鮮活生活經(jīng)歷帶到了課堂,激發(fā)了他們的真情實感,不但進行了親情、友情的教育,還讓一篇文章《我尊敬的人》誕生了。學生寫得特別輕松,感情表達真實、內(nèi)容流暢,沒有什么寫作特定的要求和目標,僅僅是一次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卻有了如此豐富又真實的寫作素材,有了如此深刻的情感渲染。
再如學生參加校園環(huán)保實踐活動后,利用學校舉行校園環(huán)保宣傳的機會結合六年級寫板報稿的寫作要求,讓學生寫寫這個題材的板報稿,既可以投稿學校的廣播室,又可以為自己班級的黑板報增添材料,學生動筆的信心足了很多,不經(jīng)意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會寫報道稿了,可以做通訊員了。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還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前伸后延、推動遷移,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課后還應引導學生遨游書海,進行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將會發(fā)現(xiàn)在萬物復蘇的春天,那萬紫千紅的花朵便是語文;在炎炎的夏日,那水中玩要嬉鬧的孩童便是語文;在碩果累累的秋天,那滿園飄香的果子便是語文;在寒風刺骨的冬日,那迎風挺立的松柏便是語文……語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把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了生活味的語文課堂學生學得更加有滋味!
參考文獻:
[1]陶保平.小學語文教育新視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