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
摘要:金庸小說將中國儒家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了俗文學中,把傳統(tǒng)思想和現(xiàn)代文學相結合,通融雅俗而超越雅俗。金庸小說的文化底蘊是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本文將對金庸小說中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作簡單分析,對金庸武俠思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作用作進一步分析探究。
關鍵詞:金庸;武俠小說;俠義文化;儒家思想;傳統(tǒng)文化
一、金庸小說中俠義文化概說
上世紀50年代,金庸先生以一部《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一個武俠的神話也由此開始。隨后,《雪山飛狐》大有“洛陽紙貴”之勢。1957年《射雕英雄傳》面世,真正確立了金庸武俠小說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世紀以來,影視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熱”,《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新舊版本層出不窮,爭相上演,《射雕英雄傳》更是有五個版本之多。
有句話說“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金庸的小說”,金庸絕對是武俠世界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影響深遠,是當之無愧的名作。金庸的小說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擁有如此廣泛的讀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金庸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俠”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曾在《辭?!分斜蛔⑨尀椤胺鋈跻謴?、見義勇為的人”,正如《神雕俠侶》中的程英在絕情谷中路見不平,幫助楊過抵抗公孫止一樣。“俠”是“仗著自己的力量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2008年2月,金庸在北大第二次演講中說:“我以為俠的定義可以是‘見義勇為、拔刀相助。的確打抱不平、仗義執(zhí)言是俠士的代名詞。而儒家之俠的最大特點是關心國家大事及民族危亡,同時又愿意犧牲自我,鞠躬盡瘁。那么“義”又代表什么呢?同“俠”一樣,“義”在中國也由來已久。所謂“義”大概是指人們行為處事的準則或原則?!傲x”的內(nèi)涵在于英雄之間的推誠相見,意氣相投。
由此可見,從上述對“俠”與“義”的釋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某些方面講“俠”與“義”是相通的。使得“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之為“武俠”,便是有了這一個“義”字,這個“義”字便成了“俠”字的要義。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以“為國為民,兼濟天下”為核心,他們的江湖多與黎民百姓和國家社稷有關,他們的人生信條也不只是在江湖上扶危濟貧,而是在國家危難、民族存亡之際無所畏懼地沖在前面“重信守諾,以義立身”是金庸小說中俠義文化的最基本的人格特性和價值標準。一是俠義人格。所謂俠義行徑,一般理解為社會行為上強權,經(jīng)濟行為上輕財。要讓天下太平,必須有強權者作為,才能助人于急需之時,只有輕財者才能幫人于困頓貧窮之中,喬峰、郭靖、楊過、令狐沖等皆是如此,這些是俠義之士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于國家、民族的責任感,也是作為俠的義務所在。二是信義人格?!靶拧彪m不是俠所獨有的,但是任何俠士都特別強調(diào),甚至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成為金庸俠義人格中重要的一部分。
“俠義文化”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并逐漸成為一種被華夏民族所一致認可的高尚品質。而作為活躍于當代文學的金庸武俠小說,更是極大地豐富了“俠義文化”的本質,并把“俠義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占據(jù)主流、正統(tǒng)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它著重強調(diào)的是立言、立功、立德,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敖鹩刮鋫b小說中描寫最為突出的就是關于‘俠義精神的闡釋”?!皞b”的精神在故事的離奇與巧合中完成性格的升華。在不可思議的機緣中描繪出人世人情的多彩面貌?!皞b義形象”成為金庸小說反映的精神核心,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二、金庸小說中俠義文化背后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在遇到“俠義”時,它們?nèi)跁炌ń豢棶a(chǎn)生的就是儒俠?!凹鏉煜?、為國為民”是儒俠的重心所在,他們就是這樣一群將自我生死置之度外去維護國家尊嚴、保全民族大義的俠義之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成為金庸武俠小說的精粹。
自古以來,武俠就存在于人們的心中,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俠客英雄。自《史記》之后,“俠”的形象就存在于人心,唐宋元明清的武俠小說中重視的是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其中宋朝階段游俠形式的小說變少,白話公案、俠義小說則成了中下層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式樣。在近代,辛亥革命后各種思想流派涌入中國,報業(yè)、出版業(yè)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fā)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而當代武俠小說以古龍、金庸、梁羽生等人為代表。90年代以后,隨著玄幻武俠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武俠小說引申出了玄幻小說,但其小說里面的人物已經(jīng)不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那么貼近生活了。
儒家“仁愛”思想體現(xiàn)出了孔子的“仁者,愛人”。仁愛思想不僅貫穿整部《論語》,而且還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叭寮艺J為‘仁是‘愛人之本,認為真正愛人的人,是能夠履行社會義務的人”,所以在《論語》中可以看出有時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種特殊的德行,而是指一切德行的總和,金庸武俠小說在其作品里詳細地表達了其背后深藏的儒家思想。
(一)“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以天下為己任”
《射雕英雄傳》深受大眾喜愛,在眾多人物中金庸塑造刻畫了郭靖這一“蠢、笨、癡”的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傳播普及了儒家強調(diào)的“勤能補拙”、“積極進世”、“為國為民”的思想。在該書中,郭靖給人的印象是天資愚鈍、生性憨厚、心地善良,但由于他勤奮、肯吃苦,吉人自有天相,竟然機緣巧合,學得了一身絕世武功,正所謂“勤能補拙”。當成吉思汗授郭靖錦囊密令,要他率兵破臨安、滅大宋時,他慷然而答:“我是大宋臣民,豈能聽你號令,攻打自己邦國?”在成吉思汗彌留之際,郭靖和他評論誰是英雄時,“郭靖又道:‘自古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薄盀閲鵀槊?,俠之大者”、“以人為本”、“以天下為己任”,這幾句話概括了郭靖巨大的人格力量。義無反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郭靖,雖然不及陳家洛、袁承志那般有安邦治國之鴻鵠大志,但是他以必死之心力守襄陽,只為百姓少受些苦,這種思想是標準的儒家思想。
(二)“仁者無敵”、“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仁政愛民”
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的,而且“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儒家思想占據(j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導地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盡顯其中,如“以德治國”、“仁政愛民”、“尊師重教”等。
儒家崇尚《周禮》,認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關懷,達到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內(nèi)容。喬峰是非常典型的儒家繼承者,他雖為契丹人,但在耶律洪基侵略大宋之前仍一心向著大宋并最終為了國家大義犧牲自己。令狐沖雖身受重傷,但即使在被冤枉的情況下,被師父岳不群逐出師門也是毫無怨言,言聽計從。
“仁”在教化上體現(xiàn)為“有教無類”,在政治上強調(diào)“德治”。孔子把周的“禮治”衍化為“德治”是對“禮治”的繼承和發(fā)展。儒家文化提倡“以人為本”,也可以說是“人文化”?!叭省钡膶嵸|和基本內(nèi)容就是“愛人”,對封建君主而言則是“愛民”。君仁民德指在君主實行“仁政”的同時,也要求人民對君主忠孝,就是用“德”來約束民眾的行為。
(三)“重義輕利”、“舍生取義”
“義”是儒家思想的“五?!敝?,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是評判人們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之一。
“義”是金庸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之一,“義”的基本內(nèi)涵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扶困濟厄,不畏強權,這在武俠小說中有著廣泛的表現(xiàn)。這種形態(tài)的“義”主要由大俠拯救弱者和平民于水火之中來體現(xiàn),俠士以匡扶正義,打抱不平為己任。金庸武俠小說圍繞著“義”,寫了許許多多感天動地的人物和故事。我們熟知的《天龍八部》中的喬峰一出場就已經(jīng)是一位義薄云天的大俠了,可惜峰回路轉,喬峰這個多難英雄,卻遠沒有郭靖那么幸運。作為一個契丹人的俠,犧牲自己的利益并不難,難就難在縱使犧牲了自己,在多數(shù)時候也仍然是不被主流意識所認可的“俠”。在喬峰這個人物上,金庸更進一步地加深了對“義”的表達,使其備受煎熬,讓他即使在不被認可的情況下,依然孤獨地堅持踐行著“義”的行為。雁門關前,喬峰更是進一步打破了個人的恩怨榮辱,打破了國家的民族界限,更打破了忠君愛國的傳統(tǒng)思想,踐行了“俠”的犧牲精神。
“義”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涵,就是英雄人物意氣相投,肝膽相照,一諾千金,不負于人。一涉及“義”,金庸總是寫得筆墨酣暢,豪氣干云,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如《鹿鼎記》中的楊溢之,吳三桂手下的一名武將,此人武功高強,但其深具豪情,處事大方,做人光明磊落,與韋小寶交好,他雖是吳三桂的得力手下,卻沒有屈從吳三桂的淫威,最后落得個“人彘”的下場。韋小寶在得知楊溢之被害的消息后不但沒有置之不理,反而想盡一切辦法將兇手吳之榮捉拿并交給莊家三少奶奶處置。值得注意的是,金庸武俠小說所寫的“義”,并不是無原則的哥兒們義氣,而是與“正義”相聯(lián)系,或者以“正義”為基礎的。金庸在其武俠小說中還賦予“義”以新的內(nèi)涵。他把“義”增高到了為群體、為民族、為大多數(shù)人這一新的高度。
(四)“忠”、“孝”、“悌”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要求人們要忠君、盡孝,這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在《射雕英雄傳》中,南帝段皇爺?shù)乃膫€侍衛(wèi)漁樵耕讀,在段皇爺出家后還盡忠于他,做了他的弟子,誓死保護師父,見了神算子瑛姑還要執(zhí)君臣之禮。在《天龍八部》中,大理鎮(zhèn)南王段正淳風流成性,處處留情,而他的四大侍衛(wèi)卻對他忠心耿耿,以死報主。就連性情行為怪異的東邪黃藥師也說自己“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甚至四大惡人之一的南海鱷神也因“師父”這一虛招牌而處處受制于段譽,堅決不做不義不孝之人,最后死于救段譽的過程中。
(五)“禮”
“禮”作為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處事依據(jù),對民族精神的培育養(yǎng)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政治和倫理范疇。儒家推崇“克己”、“復禮”,它對統(tǒng)治的實用價值很快使其成為中國后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一種統(tǒng)治工具,一種精神枷鎖,所以金庸借小說中的人物之口,發(fā)起了對封建禮教的討伐。在《射雕英雄傳》中,黃藥師能看作是穎悟絕倫的一大奇才,他不光文韜武略,還對于醫(yī)卜星相、琴棋書畫、算術算法、奇門五行很是精通,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但金庸正是借黃藥師之口來討伐“禮法”,《射雕英雄傳》第二十五回黃藥師非要做主讓陸冠英和程瑤迦成親,他對程瑤迦道:“你那小道士師兄罵得好,說我是邪魔怪物。桃花島主東邪黃藥師,江湖上誰不知聞?黃老邪一生中最痛恨厭惡的是禮法仁義,最不屑的是先賢節(jié)義,他憤世嫉俗,非湯武、薄周孔,甚至用寫詩來膺懲孟子。
總而言之,儒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儒家的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汲取精神力量的珍貴遺產(chǎn),在當今社會,我們更應該吸取歷史經(jīng)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儒家思想有著值得我們延續(xù)的地方,以民族大義為重,以群眾利益為出發(fā)點,這樣社會自然會安定和諧的發(fā)展,而這個也是儒家思想在社會倫理上最理想的目標。
三、金庸小說俠義文化的價值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尚俠意識,這種意識的產(chǎn)生跟小農(nóng)經(jīng)濟發(fā)展和平民心理需求有關。在底層人民受到壓迫剝削,處于狀告無門的狀態(tài)時,俠客的到來對被欺壓人民來說自然是一種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援救安慰,這在封建社會有著巨大的實用性和凝聚力,能宣泄人民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和煥發(fā)人們對美好、自由的追求,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
俠義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主要在于感召。金庸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群性格獨特鮮明的英雄人物,他將俠義品質給予這些英雄人物的同時,也把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在他們身上。讀者在品讀作品時不自覺地受到其俠義思想的感召,情不自禁的引起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格境界。俠義精神中蘊含著許多人生的感悟,重信承諾中蘊涵著誠信思想,執(zhí)著地追求公平正義與堅韌的性格一脈相承,對天下蒼生的愛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快意恩仇又何必睚眥必報。
金庸小說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比如郭靖身上就體現(xiàn)了“內(nèi)求張揚主體精神,外求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自由瀟灑,不拘泥于俗禮,體現(xiàn)出了道家思想精華;《天龍八部》全書充溢著救苦救難的佛法精髓。此外,金庸還將傳統(tǒng)的諸多方面,如琴棋書畫、醫(yī)相卜巫以及山水花草等一起融入作品,構成和諧的藝術境界,從而提高小說的審美意蘊和文化層次。就藝術形式而言,金庸將傳統(tǒng)文學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內(nèi)部結構等與西方文學技巧恰到好處的進行了融合,此外還借鑒了古今中外其他通俗小說的藝術經(jīng)驗,結構宏偉嚴謹,語言生動流暢,此外金庸小說還表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代意識,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tǒng)俠義“快意恩仇”任意殺戮,反對睚眥必報。他突破了狹隘的民族觀念,肯定了中華民族在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庸集新舊武俠之大成,形成了其廣博豐富又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其武俠小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堪稱現(xiàn)代大眾通俗小說模式的代表。金庸小說不僅武寫得好,俠義寫得好,政治歷史、民風習俗的抒寫在作品中也是精湛不已。他的小說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藝術魅力,將俠義精神上升到普遍人性的新高度,具有了最為廣泛而獨特的社會學與美學意義??梢哉f是金庸把武俠小說帶進了文學藝術的殿堂,他也因此進入了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的行列。
金庸的小說在為我們營造出一個奇幻武俠世界的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了內(nèi)涵豐富的俠義精神。這種精神超越了傳統(tǒng)俠義觀的桎梏,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現(xiàn)代人性色彩。金庸小說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卓越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這種群眾性的次研究也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重視。當前,不少學者在金庸小說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俠義思想的解讀也呈現(xiàn)出一片空前繁榮的景象,然而蘊涵在金庸小說中那無比豐富的俠義精神和我們整個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內(nèi)在相通,博大精深,仍等待著人們?nèi)ダ^續(xù)挖掘。
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壓力不堪重負,一些人難免重利輕義、損人利己、工于心計。這個時候,身心俱疲的你可以從儒家思想中吸收一種精神力量——沉靜、安然。從社會主流意識角度說,當今中國正處在經(jīng)濟快速增長和社會轉型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現(xiàn)象。俠義精神的培育和發(fā)揚對加強社會各界的互信互助,平穩(wěn)渡過這個時期,都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金庸小說中彰顯的見義勇為、追求正義、重信守諾、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其精神的弘揚,對提高公民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公共利益和公共關系的發(fā)展,弘揚社會正氣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墨.孤獨之俠——金庸小說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269.
[2]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馬玉石.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歷程看俠義精神的流變[D].蘭州大學,2010.
[4]徐岱.論金庸小說的藝術價值[J].文藝理論研究,1998(4).
[5]朱露露.論金庸小說的俠義形象[J].安徽文學,2013(10).
[6]楊昕.金庸武俠小說俠義觀綜論[D].延邊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