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它不是一種“雕刻”,而是一種“喚醒”。如果將孩子們的靈魂視為等候被喚醒的“種子”,那么,班主任就需要為喚醒種子提供土壤水分營養(yǎng)。一旦時機成熟,種子自己會破土而出,長成本應(yīng)屬于它的理想模樣。
剛進入高三,孩子們都異常興奮和努力,他們以為憑著這興奮勁兒就可以所向披靡。然而接連的幾次考試,我們班都排在年級倒數(shù),孩子們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整個班氣氛沉悶,精神萎靡,提問沒人回答,作業(yè)有人不交,甚至考試都有人請假。我既不能集體批評施壓,又心疼努力了看不到成績的孩子。我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我給他們講李白講貝多芬講保爾·柯察金,我和他們唱《真心英雄》唱《我最閃亮》唱《我相信》……這一碗一碗雞湯灌下去,效果是有的,但畢竟是言傳,不如身教來得實在。
昆一中高三課間操是長跑,我一開始陪著學生跑個八百米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學生無意中說:“老班,跑步你不行!”“誰說我不行,我還能跑馬拉松呢?!闭f完,我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一個高中時800米的“困難戶”,20年后能跑馬拉松嗎?但自己說出去的話,跪著也要把它跑完。我要向?qū)W生證明沒有什么不可能!于是每天陪學生跑完800米,我就繼續(xù)在操場跑。漸漸地女生會來為我加油,男生會陪我多跑兩圈。實現(xiàn)我對他們的承諾,竟然變成了全班人的心愿。在學生的指導下,我的跑步也一點點在進步。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真的去參加了馬拉松,并且跑完了7公里。賽后我寫下了這樣的話: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第一次站在馬拉松的起跑線上;在2018年的那一天,你們也會第一次走進高考考場。我每天跟著你們學習、跑步,我即將挑戰(zhàn)最遠的7公里;你們每天跟著我學習、跑步,你們也即將征戰(zhàn)最艱辛的五個月。我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你們:沒有什么不可能,你的潛力大到超乎你想象。我希望你們也能用行動告訴我:我可以戰(zhàn)勝我自己,我真的戰(zhàn)勝了我自己。
在這樣的感召下:
2月,昆明零下4度,我們班孩子在堅持跑步;
3月,我被評為“最美跑友”;
4月,我的2012屆學生彭程為昆一中2018屆原創(chuàng)的高考助力歌《18》在網(wǎng)易云發(fā)表(就是今天的背景音樂);
5月,迎來了最重要的高考陪跑團:我們班的余媽媽說:“這個時候住校的孩子最需要溫暖,我給他們帶點媽媽的味道來吧?!狈艑W后,熱騰騰的飯菜擺滿了講桌,一會兒芳廷媽媽提著水果來了,再一會兒馮鑫爸爸帶著雞肉來了。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高考前夕,余媽媽又說:“這個時候所有人都不能生病,從今天開始晚自習的夜宵我來負責。”這一堅持一直到高考結(jié)束。人生不就是一場馬拉松嗎?在高中的賽程里,有班主任的領(lǐng)跑,有家長的陪跑,主力隊員們怎能不努力奔跑?
6月,我們班高考一本率達到95.8%,逆襲成功!
有人說做人不做女人,教書不教語文。碰巧我全中。不過我要做一個既穿得了高跟鞋,也換得上運動鞋的女老師;我要做一個既注重言傳,更懂得身教的班主任;我更要做一個既能蹲下急學生之所急,又能站起來帶著學生領(lǐng)著家長往前跑的教育者。
每個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選擇用愛奔跑。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以奔跑的姿態(tài),在拼!